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自然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因此,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积极加以应用,使知识得以内化,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立足基础知识基础 知识是能力发展和精神成长所必须的,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这种知识的获取需要考虑的是:①知识可迁移的程度和范围。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规律、结构,因为学生学到的观念越基本,对新问题的适用性就越广;②知识在未来的实用率。使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由单纯的使学生掌握知识转变为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并重,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在众多的能力中,迁移能力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要注意学科问题的能力迁移更要注意生活实践的培养,也要注意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记忆是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识是外界信息在大脑中储存、编码的过程,记是在头脑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身受益。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树立正确科学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创设好情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总结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领会科学方法。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最后的结论,而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又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所以,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实验教学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其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下面,以”司南版”物理教材为例,谈谈常见的几种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在高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要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归纳学科内外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切实改变过去“授一受”的知识传承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摆在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开放性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索与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无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廖红 《广西教育》2006,(1B):88-88
索质教育新理念下,教师不仪要父注学生掌握地理牲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爱树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观念,使学生逐步具有地理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逐步形成健康情感、秘极态度、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方式。因此,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很重要,不仅要善于教,还要善于导。那么,面对新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兰州市三中杨华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这是...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尤其是在21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积累的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想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已不可能。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重要职责。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读、联、写、练、创的学习能力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读”就是学生读书。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化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在知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找到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点,突破口就在于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应明确其意义、内容和要求,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构建有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决定了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不但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生物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养成科学作风,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学生以后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打卜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做实验,做成功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最常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化学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和科,学态度,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益,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关于母亲     
胡凡良 《山东教育》2007,(1):109-110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对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具有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体现创新、关注热点等特点。同时,新课标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必须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探究和方法,主动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实验教学如同科学实验一样,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概念、掌握科学规律、获得系统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和具备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实验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科学施教,提高实验教学水平。1演示实验的作用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学生面前操作,使学生及时、准确地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小学自然课的实际,我们应把“科学”理解为“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因而,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小学自然课,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科学知识,更要强调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养成最基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包括:对科学的兴趣,敢于探索和创新的勇气,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及实事求是的学风等。现在我就如何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一、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深化,学生中的科学爱好者常常利用课余时间…  相似文献   

18.
高中学生物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独立地研究问题,通过创造性的实验设计去验证知识、获得知识和进行探索性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初中科学教材涉及到较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同时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个实验,既要科学地、直观地展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又要始终注意尽量消灭其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每个实验都要考虑到有毒气体、废液、废渣的处理以及怎样改进实验更有利于节约药品,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高考科综合试卷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历史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具备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具备高屋建瓴的观察能力。而在历史教学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学会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使学生具有这些能力的关键。在这里,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