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田家英,原名曾正昌,1922年1月4日(农历十二月初七)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3岁丧父,9岁失母,后靠哥嫂抚养,13岁辍学,在药铺当学徒.但他没有停止学习,立志"走遍天下路,读尽世上书",坚持自学.  相似文献   

2.
正赫尔穆特·斯特恩(Hellmut Stern) 1928年出生于德国柏林的犹太家庭,5岁学习钢琴,9岁学习小提琴,从小具有音乐天赋。1938年12月与父母一起抵达上海避难,后转赴哈尔滨,在那里继续学习音乐,17岁就进入哈尔滨交响乐团。1949年,他与父母移居以色列,在那里加入以色列爱乐乐团,后加入过美国和德国的多家乐团,最终成为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他多次重返中国,访问"故乡"哈尔滨和上海,进行演出和讲学,并资助许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件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的相互感应作用。可是,这一重大科学发现,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承认。事隔四十年后,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论电和磁》一书,使这一理论得以确立。据称,原因在于法拉第对于这一科学发现表述“模糊不堪”,人们难以理解他的观点,而麦克斯韦的论述简明、准确,因此得到科学家们的肯定。这件事生动地表明,科学工作者辛勤劳动取得的成果,由于不善表达,所受到的损失如此巨大。由此看来,是否善于写作,并非“雕虫小技”。古人称写作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县市档案局(馆)长的好榜样,荣成市档案局(馆)原党组书记、局(馆)长武盛斌同志带着对档案事业的无限眷恋,匆匆走完了他55岁的人生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虽去,浩气长存.武盛斌同志在他的有生之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武盛斌,就要学习他一生跟党走,无怨无悔爱兰台的崇高品质,就要学习他"勇争一流,敢为人先"的顽强工作作风,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5.
杨景山,1903年10月5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十五)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其父杨占卿经营棉纱布庄,乐善好施,人称杨善人.景山为其长子,自幼喜读书、善思考,有着广博的知识.1918年(时年15岁)冬,与王涤孚女士结婚.王涤孚就是我们大姨,她没有读过书.据大姨说,婚后,杨景山曾对她说"你一字不识,别人讲什么新道理你一点也听不懂,我来教你识字吧."开始先教她拼音字母,后来杨景山到保定读书,他要求她每周用拼音字母给他写一封短信,收到信后他再在拼音字母旁注上汉字,再寄回让她按拼音字母学习汉字.大约两年时间,王涤孚已经能读书看报啦.  相似文献   

6.
没有经过系统的新闻科班学习,他只是一名当过兵扛过枪的农家子弟.然而今天,他成为新闻界的一位典型.为什么?解码俞佳友,需要三个关键词.喜欢那种"为民请命"的感觉发表的第一首小诗1992年,18岁的俞佳友高中毕业后参军当了海军航空兵.自幼喜欢文学、时常写点小诗歌小散文的俞佳友很快崭露头角——新兵连未结束就被派往青岛海军某部学习报务专业,这意味着他可以做大家都很羡慕的新闻报道员.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地处东隅,依山傍海,历史悠久,英才辈出.近代最杰出的海属人物首推沈云霈.沈云霈(1854-1919年),字雨辰,号雨人,海州西门人.1873年,他经过刻苦学习,参加了八股考试.年仅19岁,便连中秀才、举人.后到浙江知府廖谷嗣手下做幕僚.1894年,他解饷到北京.这一年,为庆祝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举行"恩科会试",对于时年已经41岁的沈云霈来说,机会非常难得,他参加考试,结果中了进士,并且因为文学、书法优秀,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相似文献   

8.
1935年,年仅18岁的祁文山踏上了革命道路.1941,他被党组织派往苏联红军军事学院学习.归国后,他到敌占区单独执行潜伏任务,开始了他的红色特工生涯.解放后,因形势需要,他仍在河南省新乡、郑州等地"潜伏".直到1968年,他才结束了27年的潜伏生涯.  相似文献   

9.
约翰尼士·布拉姆斯(1833-1897)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他于一八三三年五月七日,出生在德国汉堡一位演奏低音提琴的乐师家里.六岁开始,布拉姆斯便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八岁在高赛尔门下学习钢琴.十一岁便在私人音乐会上演奏,十二岁时便能在钢琴上即兴作曲.一八四八年,布拉姆斯十五岁时,在温森避暑时指挥一个小  相似文献   

10.
<正>金福长(照片中左三)在全国刀具界赫赫有名,他编著的《车工绝技》至今仍作为车床青工学习的教材,并被誉为全国"刀具大王"。1950年1月,28岁的金福长来到沈阳重型机器厂,成为了一名车工。进厂两年后,因其勤奋好学被选送到国家第一机械部举办的"高速切削学习班"学习。回厂后,金福长便进入厂里工艺试验室专门从事刀具研制。在努力钻研的同时,金福长还多次组织刀具推广队到生产一线推广各种先进的机器刀具。1956年,沈阳重型机器厂为鞍钢加工几十  相似文献   

11.
姚姚  黄瑶  冯爱学 《湖北档案》2023,(11):33-35
<正>袁育民是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原湖北工学院前身之一)1983届毕业生。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工程兵学校,学习军事工程科学。1984年8月,袁育民到老山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荣立三等功。1985年1月,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壮烈牺牲,年仅22岁。部队根据他生前在战场上的表现和贡献,为他记了二等功。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1904-195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之一.1904年4月30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塾唐乡(今属汩罗市)唐家桥任家新屋的一个贫苦教师家庭.他五岁随父课读,十二岁到长沙考取第一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919年春,他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920年,他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学业,联系旅法勤工俭学未成,便加入毛泽东、何叔衡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准备去那里勤工俭学.经研究会介绍,他到上海参加俄语学习班,并在那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在上海学习八个月后,任弼时与刘少奇、萧劲光、蒋光慈等十几人赴苏俄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旅程,于1921年7月9日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13.
答庄充书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祖父是《通典》的作者杜佑,曾做过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是杜佑第三子,由于早死,没有留下多少遗产,所以到杜牧时,已经变做"孤贫"之家了.直到他二十六岁举进士后,他的生活也并不宽裕.由于家庭负担较重,他一直争取在地方官员中作幕府,以及作州刺史的官,政治上不是很得意的.  相似文献   

14.
正"这几年进入第二轮的院士候选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被投诉的,但从比例来说,坐实的投诉少。"2013年11月,刚过80岁生日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沈国舫向他任职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退休要求。沈国舫的人生带着浓重的时代印痕。1951年,18岁的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赴前苏联学习,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年后出任该院副院长。他将"院士"视为一项极其珍贵的荣誉。  相似文献   

15.
门捷列夫(公元1834年—1607年)——俄国著名化学家、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Dmitri lvanovich Mendeleyev)一八三四年二月八日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他从小身体不好,但学习努力,成绩优异.一八五○年,进入彼得堡中央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系学习.一八五四年,他二十岁时便在化学老师指导下写出了《关于芬兰褐帘石和辉石的分析》的论文,获得颇高的评价.一八五五年,他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毕业,并荣获金质奖章.一八五九年,门捷列夫出国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王道 《出版参考》2006,(26):35-36
高罗佩原名罗伯特·汉斯·梵·古利克,因其自幼对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心驰神往,故长大后以其原姓Gulik 的"Gu"和基督教教名"Robret"的谐音,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高罗佩. 1943年,曾在日本当过外交官的高罗佩经过几番争取,来到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就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当时设在"陪都"重庆)一等秘书.在华任职期间,高氏更是如鱼得水,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华文化,钻研中国诗词歌赋.他还取中国俗语"一笑忘百忧"之意,自号"笑忘",而当他用中文写文章发表时,则署名"吾华",以表达他对中华文明的神往.  相似文献   

17.
王星记扇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后,许多制扇名匠和书画艺人云集杭州,杭扇生产更为兴旺,到清朝中叶,杭州营纸扇者总计有50余家,工人达四五千人.当时的杭扇与丝绸、龙井茶齐名,被誉为"杭产三绝". 有"东方瑰宝"之称的王星记扇是杭扇的杰出代表.杭州王星记扇庄创建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创始人王星斋自小随父学艺,20多岁就成为杭州制扇业中的砂磨(制扇中的主要工序)名匠,他的妻子陈英,也从小学习贴花技术,做得一手好泥金扇.  相似文献   

18.
2011年的第三天,对63岁的阿诺德·施瓦辛格来说是一个告别的日子,这位担任加州州长7年之久的共和党政治明星正式卸任州长一职,继任者是民主党人杰里·布朗. 这位二战后在节衣缩食中长大的奥地利少年,到美国后,凭借自身的打拼,以"国际健美巨星"家喻户晓后投身好莱坞,凭借一系列"硬汉"形象成为亿万富翁级的影视明星;2003年,他又摇身变成美国加州州长,任职7年他从未领过薪水,然而当他告别加州政坛时,美国媒体却以"后会无期,失败者"为题向他告别,这次,他会说,"我会回来!(I will be back)"吗?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祖父沈达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6月30日生于松江府川沙厅。在"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新思潮的影响下,1924年9月,他来到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今上海海洋大学)航海专科学习。之后,他先后担任轮船实习生、三副、二副等职务。1934年10月,祖父担任"田佑轮"船长,营运沿海和长江航线。从此,时年32岁的祖父开始了长达25年的海运船长生涯。他既是1948年12月3日"江亚轮"海难的船长,又是1950年1月15日轰动世界的香港招商局海员起义中"登禹轮"的船长,还是新中  相似文献   

20.
刘晨 《云南档案》2012,(10):25-26
<正>太平天国前后14年,掀起滔天巨浪。这一切,始于洪秀全的一场"异梦"。洪秀全,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年1月1日)出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一个并不富裕的农家。他自幼好学,7岁至村塾读书,13岁便能熟读四书五经,家人都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