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消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树立正确的"社会问题观",形成应对"社会问题"的合力,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和多元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日益表现为一种兼容性的意识形态性。因此,坚持思想教育政治意识形态性的主导性,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原始发生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原始社会,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于阶级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问题的认识与对政治的理解直接关联。阶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区别于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的内在规定性和特殊性。阶级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错误思潮传入中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性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思考--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价值范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与作用,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的新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试图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尊重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既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同时,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治理的手段之一,是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管理的特殊的公共管理活动。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除了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以外,也要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性。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逻辑展开,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青年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应尽的职责。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对于帮助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基本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性的表现方式,通过育人活动表达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意识形态本身,而是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使命之外,还应须有作为教育活动的教育性目标,即培养人、塑造人,致力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者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非是“传声筒”。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任务,是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三重需求的切合,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终极目的;也正是培养人、塑造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训练具有基础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的实效性是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对象的基本素质的形成,而不是立竿见影的。这是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作为组织激励手段的因时、因地、因势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把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社会的各种错误思潮传人中国,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价值取向性,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导向。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中心展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全党,教育广大人民,发挥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的总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内容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要反对“淡化意识形态”的错误倾向。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也是实践主体生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一定的阶级意识形态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系统、动力系统和传播-受纳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的有机联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核心机制有三个,即信息机制、驱动机制、传播-受纳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有其社会共性与高校个性相结合的特征。创新的社会制约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要求,而社会意识形态的运作,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形势的需求。于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表现为社会整体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创新的周期性。可以将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史划分成几个时间段,每个阶段的创新有不同的内容与特征表现。创新的多样性和创新的延展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丰富多彩的,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创新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种功能,当前高校过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而忽视了非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性、发展性功能的发挥。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性、发展性功能的内涵,开发性、发展性功能的发挥现状,以及如何增强开发性、发展性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元性形态向主导性形态的转型。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其主要标志包括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元性形态向主导性形态的转型.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其主要标志包括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稳定的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功能.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加强党的领导、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针对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应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坚决防止淡化或否定意识形态根本属性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社会的整合,以及对社会心理的调适,不断与社会相容的过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不断发展着的教育主体以及动态运行的社会,就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外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适应与超越的过程,它并不会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也不是对社会的消极适应。  相似文献   

19.
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凡是符合社会反展和教育自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就会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反之,就会起消极甚至阻碍作用。教育思想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多样性和层次性、渗透性和稳定性、专业和群众性等特征。教育思想的三种表现形态,即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存在着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在研究教育思想时,既要注意社会生活条件和意识形态对教育思想的影响,又要注意教育思想各种表现形态的特点及 相互 制约、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辨证关系,对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的个人"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具有两重视角,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质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