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国公报》是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所出版的最早的报纸之一种.一九一一年十月十一日,首义领导人集会,决定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设立军政府.同月十六日,军政府就创办了这个《公报》.刊登在创刊号上的《本报出版章程》声称:"本报暂为军政府军务部附设机关,故定名中华民国公报."报纸还根据上述会议决定,改宣统三年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本报出版章程》写明:"本报设主任员二人,编辑员十人,校对员四人,发行员二人,庶务员二人,会计员二人."该报实际的编制和人事情况我们还不甚了解.据某些书刊记载:  相似文献   

2.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中国历史上发生裂变的一年,这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此辛亥革命势不可挡。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形,并引发各省纷纷响应。11月5日,浙江省城杭州光复,随即各府县接连宣布光复。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应运而生,它是以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核心的、依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陕西省榆林县人,生于1888年3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和中国新闻界新闻自由的倡导者。他与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被誉称为“陕西三杰”。1902年秋,张季鸾前往关学大师刘光(?)在礼泉县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学诹豕??)的亲自指点下,张季鸾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刘光(?)教学注重史地,使张季鸾打下了中国史地知识的根基,并使他在国学方面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为他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秋,张季鸾由陕西高等学堂派遣赴日本官费留学.由于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影响,他开始注重社会政治活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特创办反  相似文献   

4.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了。  相似文献   

5.
1921年广州中华民国政府未设司法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湘 《历史档案》2007,9(1):124-127
1921年5月5日,设在广州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改组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由于选举机构是国会非常会议,通称"非常大总统".后来,这一天被确定为"总理就任非常大总统纪念日",并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不过,对于正式政府是设有司法部,还是由大理院兼管行政事务,学术界尚无定论.笔者在考察南方政府司法机关沿革的基础上,利用较少被关注的广州《司法公报》、《广东群报》等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后不久,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组织得到了同盟会领导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暂行草章》集中反映了当时妇女争取解放的要求.在辛亥革命后,坚持继续反对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宣传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等资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暂行草章》见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一日外右三区警察署呈京师警察厅函,故中华民国家庭改良会的成立时间不迟于民国二年二月一日.该会事务所设于北京宣武门外皮库营蜀学堂.现将《草章》全文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市档案馆历史档案管理处  相似文献   

7.
1911年10月下旬,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西安.10月22日清晨,陕西同盟会员和新军、会党首领30余人在西安西郊林家坟秘密集会,决定即日起义,响应武昌革命.上午10时,战斗打响,新军及哥老会众迅速占领了军装局、军事参议官衙门,控制了鼓楼等制高点.23日,革命军攻破满城,占领了西安城厢.27日,陕西"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清王朝在西安的统治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张策百年     
张策1911年2月28日生于高陵县船张村,1999年去世,享年88岁.201 1年是他的百年诞辰. 1958年3月,张策由国务院副秘书长岗位上,下放陕西任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1963年离任.在陕西工作5年时间,受尽无情批判和打击,说他反对"三面红旗",批判他为"反党小说"<刘志丹>作者李建彤(刘志丹胞弟媳)提供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余成龙 《档案天地》2013,(8):26-27,2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爆发新军起义。经过三天血战,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地起义,积极响应。武昌城头的枪炮声就像索命鼓似的,一阵高过一阵,清王朝魂不附体,四下调集重兵予以围剿……  相似文献   

10.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河南教育界的进步人士有感于政局依然动荡,民不聊生,新式学堂"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模式不变,纷纷建议省政府设立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向欧美派遣留学生.同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力主创办大学.  相似文献   

11.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曾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记录、编纂湖北革命史实,因战事频繁,未能即刻付诸实施。1912年6月16日,经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批准,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2.
正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广泛从事近代媒介活动。1905年,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创办《民报》,成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06年7月,章太炎在革命党人的力邀之下,"出狱之后,主任《民报》。"①截至1908年10月,《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章太炎一直作为《民报》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民报》也成为近代广告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章太炎主持时期,《民报》广告不仅得到一定发展,而且呈现出鲜明特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  相似文献   

13.
徐立刚 《历史档案》2011,(3):96-104
武昌起义后南方革命党人正视自身军事实力、财政实力不足的现实,审时度势,南北议和,以实行民主共和为前提条件,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从而结束满清封建帝制,南北统一于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尽管辛亥革命的结局不尽如人意,民国初年的政局还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民主共和新局面——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党派团体纷纷成立,北京...  相似文献   

14.
名人手迹     
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字宋卿.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应张之洞之召,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擢任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时,曾亲手杀害起义士兵,旋被迫出任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政研究会"于1941年6月1日由在沪日本人创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主要控制在英美人手中,被上海日本人称作"敌性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限制了在沪日本人的扩张,故在沪日本人经日本外交当局折冲,1941年4月,先成立工部局临时董事会,日方董事冈本一策于5月任副总董(Vice-chairman Shanghai Municipal Council).上海市政研究会成立时,冈本一策任会长.  相似文献   

16.
黄春华 《历史档案》2004,(1):120-121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次日,在清湖北咨议局旧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新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十分重视其自身革命历史的记录和编纂工作,起义后不久,孙武、张振武等人就建议创立革命实录馆,以  相似文献   

17.
正曹锟,北洋时期直系军阀首领。1923年10月,这位直系的军阀通过贿选收买议员,得到480票,按照当时的选举法,合法地成为"中华民国"第五任总统,从而也上演了一幕民国时期的选举闹剧,把貌似庄严的总统选举大大调侃了一番。北京市档案馆保存了《离京议员为过付大选贿款事致各银行书》,这是当时参加选举的议员给新华银行的一封公开信。信中的落款时间为"1923年9月25日",由  相似文献   

18.
讨袁战争,又称“二次革命”,是继辛亥革命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一次革命战争. 1913年,革命党领导人黄兴为策应江西讨袁军的作战行动,于7月14日由上海赶赴南京,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7月15日宣布讨袁.从此,“二次革命”战争在江苏展开.经过两个月的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遭到失败,北洋军阀势力乘机扩张到南方各省,从而开始全国性的封建军阀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国自由党简称自由党,为民国初年出现的政党,被认为系“一舆论界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团”①。该党于1912年1月8日由李怀霜及王镇、赵控章、杨鸿春、徐麟寰、高冠吾、蔡之韶、谢树华、林与乐、梁舜传、梁炳麟、罗传等人发起,同年2月3日在上海张园举行大会,到会员及苏州、镇江、扬州、杭州各支部代表共一千余名,正式宣布成立,同时制颁《自由党简章》十二款。该党之成立缘由,其《中华民国自由党简章缘起》称:“共和成立,五族一家,自由平等,人皆享有,此组织自由党之缘起也。闪著名革命党人胡汉民、马君武、陈其美、汪精卫及温宗尧…  相似文献   

20.
杨天地  马丽娣 《兰台世界》2016,(24):136-137
中华民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学制方案和各级学校法令规程的草拟工作,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前一阶段相比,英语学习在民国时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普及,高校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大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英语人才不断涌现。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