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期月赛照片评选下来,渐渐感到评照片可不比“读”照片,因为一些照片往往使你看后产生许多感慨,细细品味,似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很难用几句话道个明白。这使人逐渐悟出“一图胜千言”的真正含义。就拿本期月赛二等奖《重走红军长征路》来说,原本大学生利用假期下基层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事已是司空见惯,似乎要拍的也都拍过了,但真正拍到家的照片又有几幅呢?大多流于一般性报道,  相似文献   

2.
47岁的储瑞耕常常会被自己感动,就像这回捧着那本厚得跟砖头似的、还在散发着好闻的纸香味儿的《储瑞耕文集》时,竟然又快要落下泪来。倒不是因为笔耕27年终于有了个“说法”而激动得不能自己,而是感叹于他那颗已经“修理”过的心脏屡屡“捣乱”时,他曾有过的那个很“悲壮”的想法:这60万字的结集难道就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句号? 那部《储瑞耕文集》的扉页照片上,储瑞耕一本正经地握着一支笔,照片下面是他自己题给自己的一行  相似文献   

3.
我们有如此体验:一幅漂亮的照片,在墙上挂了多年,看得踌躇满志。“瞧那光影,那构图,嗨!”但也仅此而已。而另外一些照片,也许并不漂亮,但每翻到相册的那几页,你总会喋喋不休地对每个初见它们的同志,唠叨上半天,因为它们有故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版面工作失误很多,只不过见诸于报端的失误不多见。因为一张版样拼出后,要经过工厂校对组、版面检查组、版面组、社领导等几道关口把关,绝大部分失误都在见报前消灭了。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我想把这些“家丑”扬一扬,对自己、对同事、对广大通讯员来说,都可能是有益的。3月23日,军报三版在头条位置刊登了一组题为《黄河救人》的照片。因为是一组难得的现场抓拍照片,所以版面处理得很大方,用一幅大照片附带3幅小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可是,照片见报的当天,就有读者反映,这组照片可能是假照片,是事后摆拍的。因为从画面上看,落水儿童光着身…  相似文献   

5.
儿期月赛照片评选下来,渐渐感到评照片可不比“读”照片,因为一些照片拄往使你看后产生许多感仅,细细品味,拟乎有许多话要说,但又很难用几句话道个明白。这使人逐渐悟出“一图胜千言”的真正含义。就拿本期月赛二等笑《重走红军长征路》来说,原本大学生利用佩期下基层参加各种社会实成活动的享已是司空见惯,拟乎要拍的也娜拍过了,但真正拍到家的照片又有几幅呢?大多流于一般性报遗,读来平平,索然无味,更难打动别人。但《重走红军  相似文献   

6.
曹莉 《新闻窗》2009,(4):34-34,33
羚羊是真的,火车是真的,桥也是真的——可是它们同时出现的这个瞬间不是真的,被拼接的虚假照片被广泛传播并且获奖构成了丑闻,如同运动场上的“兴奋剂”事件。曾荣获“2006·CCTV新闻记忆”新闻图片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的照片由网络打假发端,最终使得拍摄者刘为强被处理,所在报社的总编引咎辞职。羚羊事件之前还有“华南虎”事件,亦有“华赛”大奖作品被质疑的《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之后还有《喜马拉雅的枪声》、《为什么不回家》等照片在新闻摄影评选中因为涉及造假而被取消了获奖资格。  相似文献   

7.
“像我们这样苦干……所以能得到许多朋友们不顾艰难共同努力,所以能够始终得到许多共同努力的朋友的信任,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始终未曾为自己打算,始终未曾梦想着自己捞一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出色的摄影记者拍完照片后,可以一言不发,因为他的照片自己会说话;精彩的新闻照片不需要太多的文字说明,因为照片的形象语言已经说明一切。 《钱江晚报》记者杨晓轩拍摄的《游医的“无痛苦”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图片编辑,我常常祈盼着稿件中会跳出几张会“说话”的照片,因为这类照片生动感人,又耐人寻味,能给人以激情。本文提到的4幅照片,就属会“说话”之列。它们无需过多的文字说明,读者凭画面就可感受到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物活动内涵。《百岁姐妹相逢又一载》(图一,吴元柳摄),是反映一对百岁姐妹相聚的社会新闻照片。画面上,一对老人手持拐杖,并排而坐,满脸的皱纹、黑斑和迟钝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因为历史有时是我们的伤口。巴金老人曾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把我们的伤口展现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由108张照片、2万多字的介绍说明组成的4卷本《十年内乱曲阜“三孔”遭劫图录》,真实记录了文革期间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文物古迹遭浩劫的基本过程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惨状。巴老的愿望若能实现,我相信这套照片档案将是展览中最振聋发聩的展品之一。如今,它们正静静地躺在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库房里。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的鼻韵母有前、后鼻韵母之分。简单说,以n作韵尾的是前鼻韵母,因为发这个韵尾的时候,是舌尖在口腔的前部阻碍呼出气流,迫使气流从鼻腔里发音的。所以叫“前”鼻韵母;而以ng作韵尾的是后鼻韵母,因为发这个韵尾的时候,是舌根在口腔的后部阻碍呼出气流,迫使气流从鼻腔里发音的,所以叫“后”鼻韵母。它们发音不  相似文献   

13.
林晓 《声屏世界》2008,(2):23-24
近日媒体让我们与远在陕西省镇坪县的“华南虎照片事件”有了亲密接触。当地农民拍摄到的“野生华南虎”照片的事,让“野生华南虎”这个与人二十多年不照面、不知是否灭绝的珍稀动物再现大众视野之中。“因为目击不可靠,照片可造假,已有证据不充分,难以证实华南虎的真伪”,照片的真伪便成为争论的焦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劝周自首公开信”和“以脑袋担保”的赌注,让这场争论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14.
正因为李叔同早年的许多照片能够幸存至今,我们才能更直观地领略到其多才多艺的风采。那么,这些至少有数十张之多的照片,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呢?这不仅取决于丰子恺的努力呵护,也取决于当年—位“天津某居士”的精心和有意识。这个少为人知的史事过程,至今细品仍令人感到温暖。  相似文献   

15.
照片与文字的结合作为一则完整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字弥补照片的不足就象照片弥补文字不足一样。在这一点上,照片和文字是相辅相成的。这不是照片和文字竞争的问题,而是照片和文字怎样配合才能最有效地传播事实和思想。克雷克在研究中发现:图片说明往往着重于提供评述,图片本身往往着重于提供吸引力。虽然图片说明的效果通常能与拍摄者所预期的一致,但有时图片说明产生的含义与照片的原意却是相反的。因为图片说明能改变或修改照片的含义,尤其当照片本身令人费解或模棱两可时。图片说明能使一张照片“快乐”或“悲伤”,“褒”或“贬”。当图  相似文献   

16.
对于摄影记者而言,采访两会归来后,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如何挑选见报照片。所以,解剖挑选照片这个过程,或许要比照片见报的本身更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事实上,从采编双方各自对照片的认知、解读和版面处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出许多新闻摄影采访以及新闻照片传播的理论问题。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自1993年我第一次上会至今,已是第8次采访两会。今年,我把在两会上每天拍摄的照片送到夜班后,又多用一点时间,就是在夜班看编辑们如何挑选我的照片。下面谈谈我在夜班看编辑们挑选照片的三次经过。“申纪兰代表的第52个‘三八’节”上…  相似文献   

17.
摄影记者的思想“储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摄影记者的思想﹃储存﹄周寅杰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同一新闻,许多照片比不上文字新闻的信息量、深度,吸引不了读者。因此,编辑只能“忍痛割爱”,少用照片。为增强新闻照片的思想深度,使其更具冲击力,摄影记者应该努力做到“意”在“镜”先。所谓“意”在“镜...  相似文献   

18.
因为“太高远”,所以“不靠谱”;要“靠谱”,就要贴近现实、贴近真实,贴近些,再贴近些,贴得更近些。这次地震最“经典一刻”的镜头,是秘鲁游客在青城山用DV拍下的,被许多电视台反复播放,那可是不惧危险、与地震“贴近”至“零距离”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如果把一座城市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是这座城市的“肺”。于是就又有人说,许多现代城市,都患上了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因为它们的“肺”都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一张空难图片看新闻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读者和网友可能都看过那张记录“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情景的照片,画面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正是这张照片受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的批评。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到黑匣子被打捞出来,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照片记录的是实情,因为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周围人鼓掌,死难者亲人看到后会怎么想?在灾难新闻中,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是否还要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感情?这可能就是时下人们常提起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