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教育》2008,(5):32-32
课堂,说到底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学堂”。一切的教学事件都指向学生的成长,并以一定的课程要素为之奠基。放在时代教育哲学背景下审视,作为导学的手段,课堂中的“放”与“收”。无疑具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从认知规律看,“放”指向的是学生的发散思维。“收”指向的是收敛思维;从课堂行为看,“放”是课堂的开放,“收”是课堂目标的聚合。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2009,(5):F0002-F0002
东方之星幼儿教育机构申报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2~6岁儿童的思维特点及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及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幼儿园实施思维教育提供方便可行的解决方案。课题自2006年底开题至今,在儿童思维特点的个案研究及思维课程教学策略的行动研究等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校承担花都区教育科学“三年”规划课题——“自主、和谐、乐学”的教学模式的专项课题研究,在此项研究中,“自主”是三项之首。自主研究包含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三大研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即解放儿童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口,使之能谈。”小学数学教学,都要贯穿这一个教育思路,着重培养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能力,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浅层体验和浅表化学习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学习过程浅尝辄止,缺少思维深度;学习方法简单重复,没有螺旋上升;学习成果束之高阁,无法构建意义。“儿童模拟博物馆”让学生在持续探究中链接核心概念,在丰富活动中实现思维进阶,在项目实施中指向关键能力,是开展深度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儿童自主发展的‘容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包容、容量、融合”为核心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建构“容课堂”,实现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从课题内涵、主张与标准、课题中期成果、反思与愿景四个方面介绍课题及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如何达成学科特质和儿童现实的和谐统一,一直是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们围绕指向高阶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童·真”课堂进行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样态,收获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一些有意义的思考。下面就指向高阶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童·真”课堂的内涵及价值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林春辉 《上海教育》2023,(Z2):24-25
<正>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时期,应以有效课程驱动学生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创新思维,培育创新能力。在“双新”推进过程中,上海市奉贤中学注重学生创新素养培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坚持课题研究导向、学生发展需要、学科素养拓展和创新实践培育原则,依托学校“科创苑”“文创苑”和“艺术苑”(以下简称“三苑”),将创新素养植入课程,开发满足学生志趣潜能发展需要与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的创新素养系列课程。  相似文献   

8.
“乐学”是个古老的话题,孔子就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说。“乐学”是儿童主动发展的情感动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把“乐学”与落实“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开展了以“乐学”为主的课题研究,促进“乐学”这一课题在新课改中的新发展。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韩伟珍 《中国教师》2023,(8):105-107
<正>浙江省湘湖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湘湖深厚历史文化的影响下,湘湖的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从小事做起,开拓创新,“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渐渐成为湘湖小学办学的核心理念,引领学校从课程架构、空间建设、学教改进、优化评价等方面为学生的未来赋能。一、“1+1”课程:开启赋能未来的新学程学校通过组建湘湖文化研究中心的课题“大脑”,协同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共同指导各学科项目组。学科项目组在研究国家课程与地域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开发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开展的微学科项目和跨学科项目,建构让学生更加开放学习的湘湖“1+1”学科项目学习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指向学生领导力、创造力、合作力、持续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质疑精神等综合素养的发展。2020年,《湘湖1+1:基于地域资源的国家课程“学教方式”改进的实践研究》获杭州市规划课题成果二等奖;2021年,《基于湘湖研究院的小学国家课程项目化学习探索》获浙江省规划课题立项。  相似文献   

10.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将作为培养生物核心素养的思想保障;“教学做合一”指导生物核心素养在“做”教学中渗透;“行是知之始”表明实践才是生物核心素养的落实之本。通过运用行知教育理论指导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容易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核心素养。行知教育理论与生物核心素养结合实践应用的成功,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应用起到新指向作用,也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正>尊重儿童的意愿和想法,共同为班级事件出谋划策。在儿童与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借助项目式学习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儿童的智慧推进课程、发展课程,让儿童在课程建设中拥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将“问题”“难题”变成“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理解、可视、过程、思辨”四个维度探讨师生共建《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理解”指向文本内容和文本语言层面,包括如何厘清叙述性概念、譬喻性概念和整体性概念三类概念内涵;“可视”维度从阅读方法和思维层面建构学生思维可视化经验,指向思维的可视性、有序性和延展性“;过程”维度从教与学活动、评价层面建构师生共读经验“;思辨”指向文本的深度加工与转化,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及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以期实现让学生的认知框架在话语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自1996年以来,在市教研室、市教科院的指导下,我校在构建高中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不断致力于研究型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开发了“学生课题研究”“科学·技术·社会(STS)”“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知识论”等七八门课程,并进行了多轮教学实践。现在,我校正进一步探索如何使这些课程在高中阶段初步形成研究型课程的体系,使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出更大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信息之窗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计 1.“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设计。有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应将泰勒的“目标设计”与斯坦豪斯“过程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阶段目标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已有经验、能力水平等来组织课题研究,由学生设定研究目标,形成一个指向不同个体的目标群。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动有趣的、指向数学本质的智慧“童言”.从语文角度讲,孩子的描述既指向知识的本质,又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气息,是“生活化”的佳句.数学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因此,当数学课堂出现“童言妙语”时,一方面,我们要异常珍视,因为它是课堂生成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我们要剥去儿童语言的形象外衣,读懂儿童的思维,顺应儿童的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优化儿童思维,使不同的思维风格百花齐放,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指向写作”,就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在指向写作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授学生运用比较法,让思维更清晰;运用聚合思维,让思维更深刻;运用发散思维,让思维更灵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生的阅读口味一旦被败坏,就再也无法使之纯正起来了(曹文轩语)。家长、教师要参与到儿童的阅读中去,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广泛而有质量的阅读。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建构一种有指导的儿童读书课程,名为“儿童读书课”。读书课程的内容指向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在教材以外拓展阅读空间,广泛综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果,以对人的一生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文化资源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实施时按照“自主阅读、感言撰写、合作研究、交流探讨”等步骤运行。本课程目的在于开阔儿童视野,启迪人生智慧,提升阅读品位,丰富情感生活,涵养创造精神。为此,在整体设计儿童读书课的基础上,我分专题逐步推进这项工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2014,(7):133-133
“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集体探究和讨论中找到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式转向反思性思维方式,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日常的思维转向批判性思维。我校以“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以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为发展支点,以“爱思想、爱创造、爱智慧”为培养目标,在“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打造一所培育学生智慧的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19.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探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会学生如何思维”的内涵 “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是现代教学论的重要课题。本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儿童中心主义,在他的理论影响下,全美展开了“如何指导儿童去思考”的新研究运动。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刺激儿童思考”,即要刺激儿童去“分析、批判,从多种因素中作出选择”、“作出解释”。60年代波兰教育家奥根提出要用注重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思维教学论”替代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记忆教学论”。他从近代人类的教育活动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四种教法:讲述法;问题解决法;揭示各种价值的方法;实践法。他认为“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以某种方式促进儿童的思维”。7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特别重视指导儿童如何思维的教学。他继承皮亚杰的认识发生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行为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三个阶段。行为把握,是依靠动用手足去把握对象,处于经验思维阶段;图象把握,是以印象的方式把握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