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大纲就“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单元指出“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三角函数中的公式证明三角等式 .”三角问题中涉及到多种角、多种三角函数名称、多种运算形式 ,需用的公式多、拓展性强应用灵活 ,这给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带来了一定困难 .而三角条件等式的证明更是这一单元的难点 ,它必须灵活运用三角公式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组织好这一节教学 ,能对全单元的知识起到整理复习 ,综合应用的作用 ;能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单元的解题思路和具体做法 ,能培养同学们的综合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在三角等式的…  相似文献   

2.
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同时也是高中生应具备的数学能力之一.解决三角恒等变换问题时应根据教材内容,熟悉三角函数,学会灵活适用各种公式中,进而增强其变换意识.变角是解决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方法,巧用“变角”,便于将已知角与未知角相连接起来,进而寻找各个角之间的关系,轻松解题.本文以实例探讨如何应用“变角”来解决三角恒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个学习领域,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核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促进学生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做数学”“问题解决”“研究性学习”“生活数学”等思想在数学教育中的体现.它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最近,我看了新浪UC数学工作室组织播出,  相似文献   

5.
数学项目学习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之一.文章以“一次函数的应用”为例,设计项目主题,引导学生拆解项目任务并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以实际问题解决为载体,通过发现与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促进学生模型观念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课例“角(2)”以选择适当工具画一个45°的角为活动起点,逐步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象到抽象,逐步领会用尺规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操作要领.在学生“做”的过程中,通过对前后操作活动的关系分析,体验和感悟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实质,从而逐步内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和提升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所需的关键能力,让学生感受“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数学问题解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梳理课改20年“数学问题解决”研究的脉络发现: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路径有缓慢起步、迅速发展、深化推进阶段;在理论上,研究者探析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本体、因素、过程、价值等问题,在实践上,研究者剖析了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学习、评价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更宽广的视域上探索数学问题解决的新空间、新主题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解一元二次方程”单元起始课教学为载体,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思评价等活动,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验证”的学习过程,改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高阶数学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要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线,立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深层次的思维[1].文章以“三角形全等”复习教学为例,浅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舍恩菲尔德认为,数学并不是由各种公理、定理、证明、公式、定义以及概念、理论与方法等等作为核心的,真正构成数学核心的是问题和问题解决。数学课堂教学也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活动的目标,把问题解决的过程作为数学活动的过程。但是针对教材中的学习单元提出合适的问题来指导教学,构造逻辑合理的问题框架来支撑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却不是一件易事。下面以西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为例,尝试找到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构建单元问题框架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期末复习单元都安排“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和“应用广角”等内容板块,引导学生对一学期以来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其中“应用广角”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应用中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下面就以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单元的“应用广角”为例,探讨如何从真实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2.
“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建构,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置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度,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为深化初中数学课程改革,采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情境-问题”视角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建构进行研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参考建议:明确单元主题,创设数学情境;依托主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探究学习,解决数学问题;迁移单元知识,实现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构造常数列解决递推数列通项公式”单元复习教学为例,从低起点的问题引入,让学生体验基本思想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再进行螺旋式的变式拓展,帮助学生深化思想方法的理解,夯实数学“四基”,提升数学“四能”;并多维度地探究提炼,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等,进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三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学科。“数”与“形”是数学研究中两个不同的侧面,它们之间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好“数”、“形”关系,使各部分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是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整体水平的一条便捷之路。 数形转化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有力杠杆,通过它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反过来,也可以把代数问题、三角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而获解。针对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忽视“形”对“数”的反作用,即不能熟练利用几何图形,帮助解决数量关系,或对数量关系作出直观的说明和准确的解释。本文列举了数形结合的多种题型,旨在使同学们通过这些题目的认识,产生学习兴趣,克服思维定势,学会用几何的方法去解决代数与三角的问题。 [例1]求函数y=(3-sinx)/(4-2cosx)的值域  相似文献   

15.
本课例是跨学科项目学习的综合与实践课,综合运用数学与体育、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建模和探究活动,融合解决“体育运动与心率”的现实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的科学魅力和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模型观念、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单元教学设计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定积分”单元为例,首先根据微积分发展的时间脉络,完成了单元知识点的梳理,对标了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其次针对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学科、学情、课标、教材、重难点等要素进行了层级递进式分析,选择教学策略;再次将历史发展主线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于单元总体目标及章节教学目标,给出了适宜的教学方式;最后顺承知识逻辑,给出了“溯源式”“探究式”“赏析式”“拓展式”的案例设计片段,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微积分模块的“文化积淀”“模型思想”“简洁之美”“高阶知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深度思考,并关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本文以“三角全等的判定”为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学高阶思维包括数学批判性思维、数学创造性思维、数学元认知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建模是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数学建模是发展数学高阶思维的“心脏”.数学建模的每个环节都促进了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等周矩形面积问题”为例,围绕数学建模过程,设计深度合宜问题、不断进行课堂追问,从而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数学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学习的“体验”立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的建构,立足于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意义,它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互活动。而期望于学生自身产生特定的内部感受。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的“体验式学习”更侧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师以情节真实的情境来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师在教材与教法上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本单元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学习这一内容,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和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为了适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凸显探索活动本身的价值,教材注意淡化规律的具体内容,不仅没有给出有关规律的数学模型,而且也没有给出结论性的语言叙述,这就给学生多样化表述规律留出了空间.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