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和雅课堂”是一种追求“和”和“雅”相互统一的课堂。所谓“和”,有“合并”“中和”之意;所谓“雅”,有“美好”“高尚”之意。“和”“雅”是对课堂的质的规定。《诗经注》上说,“雅,正也”。建构“和雅课堂”,“和”是一种智慧,“雅”是一种美好。“和雅课堂”的建设,以学生的生命为中心,以问题为引擎,以知识为载体。基于“和雅课堂”的师生多维互动,不仅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要求物人互动。在多维互动中,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有效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2.
育人为本,而育人应当以德育先行,同时教师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又需要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现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为目标,进行“家校社”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在“和雅”理念引导下进行,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并融合了一些对于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思。结果显示:从“和雅”理念出发的“家校社”共同体生态构建有其必要性,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家、校、社会分别展示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协同之下,针对学生的关爱与保护工作将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3.
王建强 《四川教育》2004,(12):F002-F002
浮躁、功利的现实教育,源远流长的“雅”化精髓,众多思想智慧的碰撞,厚重的校本历史化积淀,归于本真的教育理想与信念的执追求……“雅教育”在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陆枋的脑海中萌动、隐约、渐显清晰。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用现代的话来说,“信”就是忠于原文,“达”就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雅”就是译文的文笔要优美。严复当时用古文翻译,“雅”被认为是古雅。“五四”运动以来,由于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译界对“雅”有不同看法,发生争论,因而有人提出“信”和“顺”的标准。“信”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顺”是指译文的语言要通顺。把“信、达、雅”与“信和顺”作一比较,除相同部分以外,不同处在于前者强调“雅”,强调文笔优美,后者对文笔优美不加强调。笔者认为从译作的社会效果看,还是应该强调译文文笔应当优美。因而翻译的标准还是“信、达、雅”好。“雅”不但不能从翻译的标准中去掉,而且应该更加强调才是。  相似文献   

5.
本文陈述了对“信”、“达”、“雅” 之间的辨证关系的理解,肯定了译文“雅” 处理的必要,从“正畸”,“锻词炼句”,“抽象”,“译文的形象化”,“雅俗得当”五个方面阐明了“雅” 处理与提高译文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目标,而“融润”教育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以“润德以诚,夯实育人根基,把稳前进之舵;润学以思,聚焦课堂改革,助推质量提升;润健以勇,外塑强健体魄,内修勇毅品质;润美以雅,培养高雅情趣,彰显艺体特色;润劳以行,加强劳动教育,涵养吃苦品质”为路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栾娟  葛磊  许雍容 《江苏教育》2022,(78):54-56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初中部的市级语文学科发展示范中心秉承学校“和雅”文化,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借助互联网平台,指向育人方式的优化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断完善项目建设内容,取得了显著成果:建设了典雅现代的“和雅”语文学习场馆,打造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和雅”语文课堂,开发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和雅”语文课程,形成“互联网+”背景下的“和雅”语文教师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被我国广大译者奉为翻译标准,被认为是译界的金科玉律。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信”、“达”、“雅”提出质疑。首先,认为“信”“达”“雅”不能称之为翻译理论;其次,指出“信”、“达”、“雅”作为翻译标准的适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质疑“信”“达”“雅”的经典地位,并提出人们不能盲目推崇“信”、“达”、“雅”,而应该拓宽视野,借鉴西方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把中国的翻译理论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雅文化”其深刻的哲学和美学意蕴 ,映象着中华民族高层次高品位的精神追求。本文试论在设计方面 ,其具有高品位的艺术性以及追求崇高的人格修养。一、从历史上看“雅文化”的美学内涵和澹泊的意境 ;二、“雅文化”在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少年月刊》2014,(7):5-6
大家好,我叫蔡心怡,是西安市灞桥区东城二小六(3)班的学生。这次的校园文化展示,我要给大家推荐我的母校。母校东城二小的校园文化以“雅”为中心,以“竹”为代表,以“虚心”为内涵。古语云:“雅者,正也。”“君子安雅。”“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文化教育,即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学校通过一系列德育举措,让雅文化走进我们心灵,养成“雅行”。我们在这里学习,处处都能感受到雅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四雅文化,构建美丽校园"是我校的发展目标。近年来,我校以"雅润童心,追逐个性"为教育目标,从"建设雅境、塑造雅师、培育雅生、开设雅课"着手,让"四雅"文化体现出学校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一、建优雅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我校在校园环境规划中,本着"环境育人、环境润心"的宗旨,以"生态、雅致、人文"为原则,建设景  相似文献   

12.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王琴 《四川教育》2010,(6):17-17
天河小学在广泛调研、多方策划、集思广益、缜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文化的理念精髓,传承学校的办学精华,对接校长的办学主张,结合社区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和雅教育”的办学理念,即办“天河通海,和雅育才”的学校,办“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教育,打造“身正学高,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培养“德美人和,才高人雅”的天河学子,让天河小学成为师生实现人生价值、追求幸福生活的学园、乐园与家园。  相似文献   

14.
雅行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新路径,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法论指导,通过创设雅行校园,雅行岗位,雅行规范,把雅行教育作为学生德育品质和个性品质培养的基础性行色教育并不断推向深入,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6.
科技英语通常用来叙述客观真理,描述一个过程、特点或功能,表达推理和科学上的假设,因此,它有自己相应的语法特点:句子简洁,逻辑性强,多用被动语态,少用主动语态,代词代替事物,指代明确,概念清楚确定。但句子结构通常不紧奏,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常常分离。副词的位置灵活不定,主谓词序经常倒装,省略用法常常出现。一般地讲,内容与时态、情景、情感、身份和习惯等都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使用华丽的词藻。科技英语也有自己的翻译标准:明确、通顺、简炼、清晰、易懂。同时,科技英语翻译电要讲究“雅”。郭沫若曾说:“所翻译的东西如是科技著作,……如果能做到信达雅,不消说是更好。”那么,科技翻译中“雅”指什么呢?“科技翻译的‘雅’与文学翻译的‘雅’有所不同,科技翻译的‘雅’就是简洁明快,流畅通顺,体现科技英语的特点。”只有注重修辞才能使译文简洁明快、流畅通顺,只有切合原语的文体风格,译文才能体现科技英语的特点。因此,科技翻译的“雅”也是指强调修辞,保持原作风格。下面谈谈科技英语如何翻译得“雅”。  相似文献   

17.
戴少刚 《考试周刊》2011,(59):61-61
严复提出的翻译原则“信”“达”“雅”对当下的作文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作文教学中追求“信、达、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审题全面,立意深刻;选材真实丰富,构思有新意;语言表达通顺、有文采。  相似文献   

18.
“俗”与“雅”在哲学上是一对矛盾统一的概念,它们存在于同一发展变化的事物中。人们知道:“雅”出自于“俗”中,如“鹤”立鸡群就是一例,无“鸡”的俗也就无“鹤”的雅可言。“雅”依赖于“俗”而存在。然而,在当今的文坛上却盛行  相似文献   

19.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遮放民族中学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和雅互动课堂”为例开展研究。根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学生的学情特点,在初中七年级生物课堂中开展“和雅互动课堂”的实践研究。通过规范小组建设、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精制导学案、转变教师观念、建全评价机制等方式规范“和雅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成绩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巢秀珍 《中小学德育》2020,(5):F0003-F0003
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禾仓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秉承“和雅育人,润泽生命”办学思想,以“让每个生命雅气阳光”为育人目标,依托以和雅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立体式课题研究,建构“和雅小公民”特色课程,开创“家校同心同德,共育和雅小公民”德育模式,建设悦读、书法、太极拳、绘画、经典诵读、电脑创作等特色课程,指导亲子开展“我们一起进步”系列活动:亲子读背、践行《弟子规》;亲子制定、践行家规;亲子诵读经典等活动,助推家长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以身作则地带动孩子养成守规、有礼、仁爱、合作、劳动、整洁、运动、安全、书写、阅读好习惯,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