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多维的美学取向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世界文学范畴中通俗文学大行其道则成为了当下后现代主义文化潮流的基本表征。潮流涌动,大众传媒难以置身事外,泰然自若,况且它也为大众传媒的适应与发展提供了新鲜的养料与契机。据悉,沈阳电台若干年前开办了惊悚恐怖故事栏目《张震讲故事》后,南京、山东等多家电台纷纷仿效。1999年9月,北京文艺广播的《午夜拍案惊奇》正  相似文献   

2.
《小说连播》是广播文艺百花苑中的常青树,是许多电台的保留节目。连云港人民广播电台独立生产制作广播小说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1997年以来,先后有六件作品荣获国家级政府奖,尤为可喜的是继广播小说《拥抱生命》2001年获得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之后,去年12月又以广播小说《一路格桑花》从杭州捧回了首届中国广播影视大奖。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作品至上,内容为王。在《小说连播》这一精品生产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抓  相似文献   

3.
萨娜 《出版参考》2007,(6S):I0008-I0008
花青,北京有容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创立了775恐怖系列丛书品牌,策划出版了《我遇见了我》、《三减一等于几》、《天惶惶地惶惶》、《三岔口》、《后湖鬼戒》等精品恐怖小说,已将“775”打造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本土恐怖小说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孙庚 《中国广播》2007,(4):77-78
收听深夜广播节目是一部分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午夜时分,为工作学习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放慢一下生活节奏了。打开收音机,听听自己心仪的音乐节目,和主持人一道聊聊某个话题,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日本放送协会(NHK)的《广播夜行车》就是这样一档富有特色的广播节目。观察分析这档节目,也许会给探索中的中国广播深夜节目的制作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2006年12月19日,中国广播《小说连播》60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在北京启动。 据中国广播文艺史记载,1947年东北解放区广播电台首次开设“故事节目”,《小说连播》由此诞生。本次纪念活动包括《诺贝尔文学奖经典作品》展播、《小说连播》最具影响力节目排行榜活动、《长篇连播》609征文活动,以及全国大型巡回演出等内容。巡演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地,届时将邀请著名播音员、演播艺术名家和评书表演艺术家联袂演播经典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6.
《视听纵横》2008,(1):4-12
《浙江第一线》是浙江广播经济频道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1996年6月25日开播,至今已整整十一年。2003年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为了进一步办好这档节目,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经济频道和中国广播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浙江第一线》栏目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浙江第一线》节目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共同为栏目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张丽宏 《新闻传播》2009,(10):54-55
“广播小说”早在50年代就以它特有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和青睐。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眼界的不断开阔.信息流量的增大.再加上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这些因素为《广播小说》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增加了新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广播小说》是广播电台的一个老牌节目,以它的收听方便、极强的故事性赢得了众多的新老听众。这个节目的策划与编辑历来没有什么大的文章可做,或是与兄弟台交流、购买,或是本台挑选本子请人播讲,找个合适的时段安排播出即可。但是,在媒体激烈竞争节目资源受众资源、广告资源,广播逐步走向市场的年代,《广播小说》再这样下去,就无路可走了。于是,《广播小说》,尤其是纪实性广播小说的策划与编辑,便被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9.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广播业务》月刊1992年第3期为小说连续广播获奖论文选辑专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小说连续广播》研究委员会年会1989、1990、1991年度获奖论文共29篇。《广播业务》月刊在这期论文专辑中,共收入获奖论文13篇。《广播业务》的编者在这期专刊的前言中说:《小说连续广播》节目是一块深受广大听众厚爱的艺术苑地,春秋几十载,它吸引、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引以自豪又聊以自慰的长书编辑们从自己  相似文献   

10.
李猛 《新闻爱好者》2011,(11):155-156
一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来源于西方.主要指描写青少年经过生活的一系列磨炼和考验后,获得独立应对生活的知识、信心和能力,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成年的小说类型。中国的成长小说起步较晚但生长很快,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是直接跨过了《威廉·迈斯特的学年时代》和《大卫·科波菲尔》那样具有古典主义色彩的经典成长类型,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是我国广播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诸多小说作品乘着广播的翅膀而被广大受众所接触和了解.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例阐述在八十年代的媒介环境下,广播媒介在小说传播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减少接受障碍,扩大受众群体;延伸传达语言,回归口说文学;广播刺激阅读,引爆图书销售;提供发表阵地,激发创作激情;推动广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2.
董凡 《大观周刊》2012,(17):34-34
“恐怖美”在文学中广泛的体现在哥特小说中,而爱伦·坡是哥特小说的先驱人物,本文以爱伦·坡的心理恐怖短篇小说《陷坑与钟摆》为例分析恐怖小说的“恐怖美”。  相似文献   

13.
郭浩帆 《出版史料》2003,(4):118-125
晚清十年间,是中国小说借助近代化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的时期。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新小说》是我国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小说专门杂志,1903年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是最早响应“小说界革命”号召,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小说杂志。继《新小说》、《绣像小说》之后,上海又有《新新小说》、《小说世界日报》、《小说世界》、《新世界小说社报》、《小说七日报》、《竞立社小说月报》、《白话小说》、《十日小说》等小说期刊先后问世,其  相似文献   

14.
汪杰 《中国广播》2010,(2):58-59
《万千气象》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于2009年9月开办的一档以提供气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栏目,也是服务类节目在广播媒介中探索运用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万千气象》为例,对服务类节目在广播媒体中的探索和改进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3,(7):1
《慧文说戏》主持人慧文,湖北广播电视台首届优秀节目监制获得者,从事广播工作20年。《慧文说戏》是湖北电台唯——档戏曲节目,坚守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为戏迷听众服务。该栏目2005年开办,2009年受邀加入全国戏曲广播联盟。节目培养了一  相似文献   

16.
邱梅 《中国广播》2008,(1):78-79
自1947年至2007年,在60年的光阴里,《小说连播》节目穿越岁月风烟,跨过漫漫长途,至今仍然以它独特的魅力屹立于繁茂的广播节目之林,被称为“常青树”。 自东北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出“故事节目”以来,《小说连播》在半个多世纪里,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飞跃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广播编辑与演播艺术家在作家、出版社的支持下,将数千部文学巨著编辑制作成听觉精品,送入了几代人的耳畔和心田,成为亿万听众的良师益友和栖息的精神家园。 从2007年3月至12月底,各地电台同时组织了“我与《小说连播》”征文活动,收到大量征文作品。《中国广播》将从本期起,陆续选登其中优秀的征文作品。  相似文献   

17.
类书对于文献保存、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产生过重要作用,文章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古小说钩沉》为依据探讨类书功用,并阐述了类书在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追本溯源方面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8.
《图案里面也有法》这档农村节目在1997年度中国广播社教类节目评比中荣获中国广播二等奖,并荣获全国优秀对农广播节目一等奖。《图案里面也有法》是我和顾晓明采写的,其内容梗概是:通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东北语言的亲和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创作元素就是声音。中国语言的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而全民族都能接受的普通话是以东北话为基础的。远的如电视连续剧《赵尚志》,近的如《刘老根》、《马大帅》,还有就是举国尽知的东北地方戏“二人转”,都是为人所称道的。那么,在小说的播讲上,东北话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手机报、音频广播、视频等各种手机媒体应用产品的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作为运营商主推的业务类型之一,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已达39.6%,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重视程度均好于其他业务。手机小说是仅次于手机报的业务,调研城市中的普及率达到27.7%。这些数据显示手机阅读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手机小说大多是网络小说,传统图书的手机阅读不容乐观,这或许是手机图书发展的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