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兆意  谢天 《视听界》2007,(2):70-71
随着播客的逐渐升温,很多电台纷纷做起了播客,力图跟上时代潮流。一般来说,电台设立播客平台不是为播客而播客,而是要通过播客为电台的发展服务:吸引听众和潜在听众,开展和听众的互动交流,以播客订阅方式实现广播内容的增值服务,通过播客获取信息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2.
兆杰 《今传媒》2005,(10S):67-69
究竟是受“播客”头衔的吸引,还是为了赶时髦,今年5月,中国收听率第一、访问量第一的大型网络电台——天网电台突然改名换姓,主站改名为“播客中国”。天网电台的高层到底打什么算盘?‘  相似文献   

3.
汤莉萍 《视听界》2008,(2):29-30
诞生仅三年多时间,播客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媒体。美国现在有100多个专业播客视频网站,如,YouTube、MySpace、MSNVideo、iFilm等。《商业周刊》、《福布斯》、加拿大广播公司(CBC)、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数家美国公众电台开始了自己的播客试验。ABC、NBC、ESPN、迪斯尼等电视台也在其网站上推出了免费的播客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中波到调频,从DAB数字广播到卫星广播,每一次新技术的诞生,都让这个近百年的传统媒体不断重焕生机。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下载到M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播客对于传统电台的影响2004年9月在Google上有关播客的搜索结果还不到20个,到2006年2月,已经超过6千万…  相似文献   

5.
金俊 《视听纵横》2006,(2):72-73
在2005年,一项新的网络技术让广播感到了一种压力,也看到了一扇新的门。它就是目前风靡互联网的“播客”。“播客”,是一种“比博客(blog)”更新潮的概念,它使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传到互联网与所有人分享,同时也可以选择或订阅别人提供的节目,并下载到M P3播放器中随时收听,“播客”让很多普通人享受到了做广播主持人的感觉,它“的草根”特点,它自由的传播模式,让人们禁不住预测“:播客”将给传统电台带来怎样深刻的革命?一、什么是“播客”“播客”,是英文“Podcast”的音译,是“iPod”(美国苹果公司M P3播放器)“和broadcas…  相似文献   

6.
播客--网络时代的广播新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刚 《传媒》2005,(10):38-39
你是否听过这句话?"Future of radio is downloadable"(未来的广播是下载的).这是Wired(连线)网站在今年2月1 5日一篇专稿的标题.广播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今年年初开始,播客正在逐步进入全球公共广播电视领域.AOL、BBC、ESPN、迪斯尼等大型媒体机构纷纷在自己的电台或网站上推出播客内容.  相似文献   

7.
许嵘 《中国广播》2013,(1):33-35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以及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传播新手段已广泛普及,令广播这个传统媒体在全媒体时代倍感压力,需要寻找突破。创新与强化的电台活动就是广播在这一背景下做出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参加了江西省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赴美培训团,分别到纽约、华盛顿和洛杉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学习与参观访问.通过对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进行深入研究,发现NPR在深化品牌节目影响,整合采编业务流程,加强媒体融合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给国内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面临的挑战愈加激烈,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寻找突破成为广播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新媒体在给广播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如何把握机遇广播人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广播网站的建立和播客、微电台、网络电台、微信电台、APP电台等的问世,为广播媒体带来无尽希望,整合平台的出现又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拟以广播整合平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为何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期取得合理和谐的发展,希望对广播的运营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播客的含义、现状和特点,阐述播客与博客的区别,分析图书馆应用播客的优势,并结合播客的技术特点深入探讨了播客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季君 《新闻世界》2014,(6):162-163
自2005年以来,随着各类视频播客网站数量的不断增加,播客已成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播客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积极效应,如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的繁荣,同时,它为大众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新的重要渠道;当然,在娱乐大众生活方面,播客也是功不可没;甚至通过播客,我们可以实现舆论监督、舆论引导的效用。然而由于播客自身发展的弊端以及管理上的疏忽,一些侵权、低俗的播客作品也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对播客舆论引导利弊的阐述,让大众对播客的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为改善播客传播环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6,(18):67-72
播客作为最具广播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已经有10余年的发展历史。从2014年至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美国广播业生产了一批收听和经营俱佳的播客,凭借独特的音频故事讲述方式、按需收听的产品特点,特别是高忠诚度的用户,受到听众和广告主的追捧,推动播客重新崛起,成为美国广播行业极具潜力的业务领域,广播和营销领域对于播客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本文在梳理播客的发展历程、分析播客复兴原因的基础上,对美国广播行业的播客业务发展现状、播客平台与内容的开发模式、播客的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供正在探索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我国广播行业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 门户网站、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宇视屏、移动多媒体(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信群组……今天,我们随处可见这些带着"新媒体"标签的名词--十年前,谁曾想过这就是今日传媒世界?  相似文献   

14.
广播发展—直沿续着技术之路,从最初的有线广播到后来的无线广播,从数字广播到播客广播,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卫星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兴广播类型也应运而生,本文试图通过对手机广播这一广播新型移动媒体的技术特征、传播优势等方面的分析,找寻电台手机广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播客发展时间虽短,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几家知名网站大部分播客的内容都以娱乐为主.播客的大规模娱乐不仅限制了播客的发展,同时在实现播客的功能方面也是不完整的.播客内容的全面与质量的提高对于播客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迎接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四大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传统固有模式,传媒业充斥着新媒体形态的身影:门户网站、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搜索引擎、简易聚合、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楼字视屏、移动多媒体(短信、手机彩信、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电台、手机报纸)、网上即时通信群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不同的侧面对播客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民意聚合和商业模式的互补、民意多样化与监管自律的互助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文章认为,播客自媒体在全方位借用和改造传统媒体内容的同时,应积极借助传统媒体实现对公民意志的再传播。虽然播客平台的商业模式为播客本身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但也要规避受制于人的境况,在监管自律的统筹下,使播客自媒体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底至2005年初,“播客”的广播形式开始在美国流行,并且传入中国。有人断言播客将掀起一场新的数字化广播革命,还有人说播客是传统广播的劲敌,也有人认为播客不过是博客的变异。无论什么说法,播客作为一种技术形式和传播新形式,给我国的大众传媒以及媒介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尤其是在广播方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对播客的性质与发展保持清醒的认识,也是相当必要的。播客不可能掀起数字化革命有人说播客是博客在广播界的延伸,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的确,…  相似文献   

19.
陈艺淳 《视听》2022,(3):156-159
流媒体技术使声音内容领域出现了新的传播结构与传播内容形式,比如播客.目前,中国播客的内容生产模式与商业化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服务于中文播客的小宇宙客户端作为播客内容平台的积极探索者,为中国播客产业的内容生产和商业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用户、内容生产者与内容分发平台形成社群,稳定的商业化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播客内容的良性生态...  相似文献   

20.
你对版权的正当使用了解多少?下面的场景,当事人对版权的正当使用是有责任感的还是错误的? 普里希做了一期有关电台音乐剧历史的、极富艺术特色的专辑.但她根本不用担心所使用的具有说明作用的音乐片段的版权问题,因为该行业拥有一揽子的许可证.但是,现在她不能发布播客,因为许可协议还没有延伸那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