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推进,尤其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增加,以及我军对外开放、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步伐不断加快,军队的“新闻产量”出现较快速度攀升。但新闻是有限的,“纯新闻”更是有限的,“纯新闻”的横向维度和纵向深度更是有限的。所以,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纵深的新闻、新闻发展的新闻等等,不断被作为深度报道来呈现。作为一种媒体策略和受众需求,深度报道是军报的一块“大田”,很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深度报道的界说及其属性 深度报道的雏形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释性新闻,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十年代,报纸为了与“电子媒体”的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在原解释性新闻的基础上加以扩展,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渐被公认为独立于“纯新闻”与“解释性新闻”的专门体裁。它要求“以今日的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来。”这样,一则报道在深度上就可胜过广播、电视报道,甚或报界同行。随着深度报道自身的发展,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兴起之后,深度报道已不完全同于原来的规范了,有了新的发展。 什么是深度报道呢?在我国新闻理论界颇有争  相似文献   

3.
丁莹 《新闻三昧》2001,(11):28-29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我国,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分析”、“新闻述评”、“新闻综述”、“观察与思考”、“瞭望”及“平民观察”等栏目都属于解释性新闻。对什么是解释性新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家意见,解释性新闻是介乎纯新闻与调查性新闻和新闻评论之  相似文献   

4.
应勇智 《新闻传播》2009,(11):46-46
电视新闻既要靠新闻的时效性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又必须以新闻的深度报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因此.处理好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对于电视媒体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新的角度来理解“新”与“深”问题.探讨了抓准利于深度报道的题材、处理好组合文体报道的“新”与“深”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处理电视新闻的“新”与“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的崛起,预示着我国报纸报道结构的又一次调整,即从纯新闻报道为主向深度报道为中心的过渡;同时,也是当今新闻传播手段之间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扬报纸之长的二种较好的报道形式。如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走活深度报道这盘棋,是值得每一个报社总编辑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深度报道,一般是重大题材的报道,即人们关心的“热点”,比较棘手的“难点”,左右不是的“疑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闻文体,中外深度报道的生产实践已经有近百年历史,深度报道始终是职业记者最重视的报道文体与写作手法。任何新闻的生产总存在“把关”,研究“把关”有助于我们理解新闻社会化 生产的内在机制和复杂过程。一般而言,常规报道(如消息)的把关可以遵循一套明确的制度和规范,而深度报道的把关则更需要从业者根据不断变化的新闻环境、缺乏明文规定的政策风险、瞬息万变的舆论动向等来“临场发挥”。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和新闻改革的进程以及受众的需要来看,“有线新闻”节目应向融消息、服务和深度报道为一体的板块式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向“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方向发展。那种由纯消息构成新闻节目的无线台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有线台的观众及其需求。  相似文献   

9.
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组联系非常密切,但在内涵、外延关系方面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均属深度报道范畴。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是并列关系,与预测性新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纯动态新闻与深度报道相对,常常被称为“硬新闻”。领导参加的政务活动及重大会议,因涉及大政方针、重大决策等内容,形式便“硬”起来:记写出的稿子往往高高在上,语气冰凉刻板。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程式化、冗长、乏味、令读望而生厌。  相似文献   

11.
刘冰 《青年记者》2004,(9):52-52
什么是“观点新闻”“观点新闻”,简言之就是在新闻报道中体现记者观点,反映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特殊认识的新闻,就是有分析、有见解、有思想的新闻。“观点新闻”属于深度报道,但又不同于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策划,挖掘“冰点”背后的新闻,使之成为“热点”;或对大多数读者关心的问题和事件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意义的挖掘和“炒作”,包括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前瞻性报道等。“观点新闻”则不同,它不用炒作,也不用有组织有计划的策划,就是对某一固有新闻素材带有记者独特认识的报道。它一般也用不着连续报道,三五百字就可以解决问题。“观点新闻”也不同于言论,它首先是新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时代,受众希望对新闻事件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那些对新闻事件的背景进行深入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过程进行透彻拆解的深度报道日益受到受众的喜爱.另外,打造具有高品质“附加值”的深度报道,也是各大媒体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深度报道的魅力,不仅缘于其报道的深度,也与其报道的艺术性密不可分.深度报道是真实与美感并存的新闻作品,深度报道写作需要深度也需要“文”度,并使二者和谐统一,美感服务于真实.  相似文献   

13.
深度报道,不同于一般平面式的事实罗列,更不是对新闻事实的浅尝辄止,应该是事实客体在记者主体意识统领下的深度反思,是新闻事实表象下更为深层的本质表达.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深度报道在揭示事物本质、挖掘新闻内涵时更加入了音响的呈现,从而使广播深度报道产生了独有的魅力,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优势.用“音响”打造“深度”,让听众进一步地准确理解新闻事实的内涵,使广播的深度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新闻价值得到有效挖掘,提高了新闻传播价值和广播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深度报道?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教程中提出的“三层报道”概念。“三层报道”认为,新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作的评论性和分析性报道。第一层报道是指倒金字塔结构构建的“消息”或“硬新闻”,而后两层,就是以深度展示新闻内涵为旨趣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阮开宇 《传媒》2024,(3):64-65+67
<正>深度报道是通过深入挖掘与描述新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呈现新闻内容实质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凭借深刻的报道内容与影响力极强的社会价值而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与娱乐化浪潮影响着深度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使深度报道陷入困境。为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媒体开展深度报道时应引入数据新闻,重塑报道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并与新兴媒体融合,改变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与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深度报道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18.
陈江 《记者摇篮》2004,(11):24-25
尽管“深度报道”被众多纸媒当作竞争的“重型武器”。但真正让读者感受到有深度的报道却并不多见。也就是说,深度报道的附加值比较低。深度报道应“深”在哪儿?怎样才能“深”挖下去,体现更多的附加值?这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报道的采集、创作和传播能力。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实质上是对新闻信息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面越广,延伸度越长,深度报道的附加值越高,从而保证深度报道的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19.
做好行业报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对新闻、读者、广告等资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于正在从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型,由财政补贴向自我发展转变的行业报而言,深度报道已经成为其改革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什么要做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新闻“是什么”,还要分析其由来“为什么”,探究其影响会“怎么样”。当今,媒体竞争愈演愈烈,行业报要立于不败,取得发展,必须“咬定”深度报道不放。一是媒体竞争的需要。行业报与大众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  相似文献   

20.
一、网络深度报道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一样,网络深度报道也是“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强调全面把握和解释新闻事件的过程和联系、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以提高受众对新闻事实的认知程度。虽然报道取向相同,网络深度报道的方式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