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气为词的词体风格,被称为词中之龙①。稼轩词论及气的灵境塑造上彰显了稼轩词独特的美学思想。故本文以此为题,在辛弃疾以气入词的美学思想表达中,探索稼轩词的词体风格。  相似文献   

2.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在这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虽没有唐代封建社会经济的繁荣,却有着与唐诗、元曲鼎足而立的宋词。一些作家致力于宋词的专研,他们为之呕心沥血,有着空前绝后的开创性与令人生叹的独创性,题材和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婉约派与豪放派并存。艺术成就不断成熟。由此可见宋词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辛弃疾,饱含着浓烈的爱国热情,具有不辞辛劳的探索精神,为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辛弃疾的影响下,产生了辛派词人,词坛上出现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词风豪放,慷慨激昂,独创“稼轩体”,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相似文献   

3.
张超旭 《科教文汇》2011,(28):86-88
辛弃疾是南宋中兴词人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词人。辛词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情感的深挚雄浑、风格的多样性在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后人欣赏辛词,大都把辛词归入豪放一类。其实,辛词的风格多样,非豪放一词能概括尽之。辛词的风格有豪放、沉郁、婉约、清新、诙谐等,本文就从辛词风格的多样性出发,对辛词风格进行大致划分。  相似文献   

4.
王夏 《科教文汇》2010,(5):138-138,141
"气"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可分为:天地自然之气、人体生理之气、人的心理、精神之气。"气"首次被引入艺术领域是从魏文帝曹丕的"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始的,后经人伦鉴识这一中间环节转入艺术鉴赏和创作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气"所指的是艺术作品中所充盈的描写对象的"神气"和所表现出的对象的内在生命和精神,构成作品内在的活力与外在的动势。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亦是如此。本文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特殊个性,重点对声乐表演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生理之"气"进行理论性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小娟 《科教文汇》2012,(13):97-98
稼轩词《青玉案·元夕》最成功之处在于该词的上下片的叙事节奏,叙事节奏使"众里寻他千百度"后成为绝唱,这对当今的叙事类流行歌曲的歌词写作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叙事节奏对歌曲高潮的促进作用,可以为非文学类高职高专学生(音乐专业)的"歌词写作"课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辛弃疾词中两首作品<木兰花慢><鹧鸪天·代人赋>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隐含的天文学和教育科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付强  袁姣 《科教文汇》2013,(21):93-94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上有极大的影响,但是"气"又是内涵极为丰富复杂的概念,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文论家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运用各不相同却又紧密联系。首先"气"是概括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其次"气"是概括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畴。再次,"气"是概括艺术生命的一个范畴。通过对气的了解和领会,从而批判当今室内设计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去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雪艳 《科教文汇》2007,(1X):171-171
本文通过对辛弃疾词中两首作品《木兰花慢》《鹧鸪天·代人赋》的分析,揭示其作品中隐含的天文学和教育科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陈明海 《科教文汇》2011,(19):66-69
道问题是中国美学的基本问题。从"文质彬彬"到"文道合一",文道关系的发展演变得以显现。朱熹立足于"理本气具"、"理一分殊"的理学哲学体系,提出了"文道合一"的文道观。他对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与道俱"以及理学前辈们"文以载道"、"作文害道"的文道观点进行了批判和发展,使文道关系的理论价值超越了先辈,从而实现了对中唐以来文道关系论争的真正总结。  相似文献   

10.
邓明  陈达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46+66-46,66
反思以科学技术结合美学观念为主导的现代环境设计思想,借助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存在论"观点,分析在设计中决定建成适宜环境成败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存在者的存在"在设计中的勾画过程的剖解,确立现象学的空间性是环境设计思想的本质核心。最终为设计师营造出诗意栖居环境提供设计的进路。  相似文献   

11.
李俊国 《科教文汇》2011,(22):86-87
冯班(1602—1671),清初"虞山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拜钱谦益为师。论诗反严羽"妙悟"说,主张"诗以道性情",温柔敦厚、比兴美刺、隐秀之词、婉雅沉丽风格。著诗集《钝吟集》等,诗、论云行景从、鸾凤齐飞、惠兰联茂。钱谦益称其诗"沉酣六代,出入义山、牧之、庭筠之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自然之文字",散曲的题材内容具有"本真"和"世俗"两大特质。它全然不同于端庄典重的诗、雅秀玲珑的词,它活泼鲜辣,淋漓尽致,秉笔直书市民阶层最鲜活的思想行为,发掘其中的自然洒脱,赋予形式以极大的张力,使作者的创造才能不致因"带着镣铐跳舞"的格律所束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各国与各民族之间的思想交流也空前迅速。因此,室内设计行业也进入了思想活跃的时期,设计师们也将中国传统设计因素应用到了现代的室内设计中来,传统设计风格结合着现代的工艺手法,使现代设计风格中夹揉着古典,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新中式风格"。本文将新中式风格及传统中式风格结合在一起,具体分析一下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辨体”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内容,刘体仁生当清初词学中兴之际,于“辨体”词论多有发明.他以诗、曲为参照,体察词体深微幽隐的审美内质和“陡然一惊”的审美效果,并使用“妙境”“神味”“神理”等新鲜用语加以涵盖,拓宽了“辨体”词论的思路,并引发了后世对词之境界、词味的开掘.他注重词之语言、结构与词体之正的关系,他批判以戏为词,追求词体之纯正.刘体仁“辨体”词论思想,既是宋代以来文坛对文体辨析问题的延续与深化,也是针对明末清初词曲化现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王适 《科教文汇》2012,(20):164-165
托物言志是传统绘画的重要美学思想之一。本人在创作"芦苇系列"作品时也尝试托物言志的思想,使画面更为丰满而富有想象的张力。  相似文献   

16.
自谢赫提出"六法"以来,"气韵生动"已经成为品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美学法则,而"气韵生动"同样也适合于中国水彩画。中国水彩画在"气韵生动"上的追求由来已久。"气韵生动"这一中国传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并将有效地指导水彩画创作,把水彩画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气韵生动"一词来源于品评人物品性之论,因此我认为"气韵生动"只有建立在"人品"与"画品"双从符合的基础上,方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享有盛誉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她在强调词的协律,崇尚典雅情致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自己的词作语言风格独树一帜。在叠字用法上,她突破传统格律诗词的束缚,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和极高的造诣,创造出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她广泛吸收民间及前人的叠字使用优点,使她的抒情词达到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肖婷 《科教文汇》2011,(5):147-149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现,它反映了社会变化和时代变迁。本文分析了"主人"一词的辞典释义和词源,探究词义的形成演变。通过已有的问卷调查了解作为女子配偶称呼语的"主人"一词的使用现状,进而考察其存在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赵学存 《科教文汇》2013,(16):59-60
外语师范专业"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美学史课程特点,注重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美育理论传授,理论联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郑晓静 《科教文汇》2010,(19):76-77
近年来,"不存在"一词在四川大部地区,尤其是年轻人中流行开来。在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及《卫生队的故事》中,卫生员小张更是以"不存在"作为其对话中最常用的口头禅,在不同的语境中使之产生了不同的幽默效应。本文将就"不存在"一词在上述两剧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