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五代诗坛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诗家不少,他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其中南唐诗人贡献最大。无论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南唐诗歌都堪为五代诗歌之代表。本文从南唐诗人多样的思想、诗歌写实的特征、淡雅的风貌以及学贾姚宗白的艺术取向等方面探讨南唐诗歌,试图全面展现南唐诗歌之风貌。  相似文献   

2.
五代诗坛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诗家不少,他们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其中南唐诗人贡献最大。无论数量上还是艺术成就上,南唐诗歌都堪为五代诗歌之代表。本文从南唐诗人多样的思想、诗歌写实的特征、淡雅的风貌以及学贾姚宗白的艺术取向等方面探讨南唐诗歌,试图全面展现南唐诗歌之风貌。  相似文献   

3.
有唐既没,西蜀、南唐取代中原成为五代文学的两个中心.适应着舞榭歌台的需要,西蜀、南唐词大大繁盛起来;醉入花间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取向,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又构成了南唐、西蜀词各自的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渐趋衰微的五代十国诗坛上,南唐的诗歌创作最为繁荣。受宋王禹偁“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影响,南唐诗歌的思想倾向被认为是轻艳。或由词推诗,认为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感伤。通过对南唐文学史料的考察和对南唐诗歌文本的阅读,我们会发现,南唐诗歌的主要思想倾向并不是轻艳与感伤,而是偏安一隅的闲逸与淡泊。  相似文献   

5.
晚唐五代词风对北宋词影响较大,与花间词相比,南唐词具有情深而文雅的特点,更易为北宋士大夫所接受。欧阳修在北宋词坛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又具有合体的文学观念,因此他对于南唐词的接受,更能体现北宋人的文化审美心态。一是接受南唐词淡化情节、形象的写作技巧,深化、细化词作的情感;二是接受南唐词淡化情欲描写,提纯人的感情的写作技巧,使得感情温润纯正;三是接受南唐词幽深的意境,摈弃了其深广的意境;接受南唐词细腻婉转的情思,淡化了其深沉的情思,使得意境迷离,情思摇曳。这样,既遵循了词作摇曳迷离的心绪文学的审美特征,又遵循了儒家温润雅正的审美思想。这种心态的形成是由作者对于词体的认识、合体观念及其儒家文化审美观念共同决定的,也是当时士大夫接受南唐词时的普遍心态,但这种心态一方面不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内心感受,一方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束缚,因此说,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心灵审美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南唐虽是偏安江南的小王朝,却是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南唐重儒学,君臣尚文雅。南唐词学活动主要集中于宫廷贵族之家,作家主要是南唐君臣。其词学思想极少有理论上的表述,主要蕴涵于词学创作之中。南唐词学思想的特点:一是词体功能意识由花问的“资羽盖之欢”转向“销魂独我情何限”的“缘情说”;二是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审美理想。在词学思想史上,南唐词学思想是由花间过渡到北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南唐有国的40年,是词体文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教坊乐人和豪门家妓共同造就了南唐雅音渐作的词乐环境;词曲之中变调与创调的增加,更拓展了和乐歌词的创作空间.以君臣欢会和朋僚宴集为主的创作环境,又促使南唐词人远离市井倡风;其以饱学之士而为抒情之作,遂使南唐词风渐趋雅致.  相似文献   

8.
五代时期,偏安一隅的南唐在近4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词之成就既引人注目,诗之成就又不容忽视。南唐诗歌带有“闲情”特征:崇“儒”重“雅”的社会风气中孕育“闲情”,诗人在“隐逸”之尚中抒发着闲情,“闲情”在南唐诗人频繁的酬唱应答中得到挥洒。南唐诗歌的“闲情”特征自有其审美价值,它是人类性情的一部分。南唐诗歌中的“闲情”还是唐宋文学流变中从“绮思艳情”到“闲情逸致”转化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9,(5):73-76
万斯同《南唐将相大臣年表》的宰相部分,是现存唯一有关南唐宰相的年表。通过对该表的考订,可以大致建立南唐宰相年表的框架,并澄清南唐政治史上一些重要史实。万斯同作为清初浙东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在史学编纂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独立制作了大量史表,弥补了一些正史在史表方面的缺失。他的工作被一些论者认为失于粗疏,但我们评价他的工作应当认为贡献是占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咏物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南唐承晚唐咏物诗余绪,留下了大量咏物之作。南唐文人借咏物描写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不幸遭际,抒发人生感慨,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升沉的浓厚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南唐唱和活动非常广泛,呈现出鲜明的群体和地域特色,它既是唐音的余序,又是某些宋调的萌芽。在向宋初文坛延续的过程中,南唐唱和诗对宋初应制诗风,诗艺的切磋探讨,以及教化功能的提倡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13.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南朝经济上承两汉三国的发展,下启唐宋的繁荣,南朝民歌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状况的作用,可藉此深入探析南朝经济发展状况,从南朝的土地利用、商业发展和寺院经济三方面入手,考察南朝民歌相关作品,通过分析相关民歌的主题及其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从中了解南朝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律”是指唐代诗人贾岛、姚合等人的诗歌创作所形成的风尚。南宋后期四灵、江湖诗人致力于追踪这种诗风。刘克庄对“唐律”的特点和它的优缺点,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对这一问题的阐论,构成了他的“唐律”观,是其诗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7.
御史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机构的健全和法律的完备,御史监察权的独立行使,优秀人才加入及严格选拔制度。唐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也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宗室赠官起源于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至唐朝时,宗室赠官逐渐完善并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其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赠官程序方面都更加表现出系统化与体制化的特点,给宋及以后历朝的宗室赠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辞格渊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演进到初唐时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至盛唐时代,则又踵继有了新发展。与两汉魏晋以及南北朝、初唐时代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初盛唐山水赋创作是繁荣的。初唐山水赋分为两派,一是承南朝余绪,赋写园林中的小山小池,仍沉浸于“园林幸足”的情趣中;一是开始走出宫廷,步入山林,尽享大自然的原生山水,开盛唐山水赋先河。盛唐山水赋家超越园林,足涉黄河,身登五岳,踪迹遍布大江南北,山水赋体式多样,题材丰富,形神兼备,意境多重,一派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