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等方法对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当前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分析贵州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竞赛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建议。为贵州高校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普通高校课余体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的缺失集中表现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次数、时间少,坚持课余运动训练的学校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与学校群众性体育观念淡漠、群体活动组织不力、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学生缺乏自主活动能力以及体育竞赛机制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并提出要明确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与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培养学生健身娱乐能力;坚持抓好学校代表队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终身体育视域下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手段、内容设置、竞赛形式等进行改革,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程小坡 《体育世界》2008,(12):27-2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安徽省金寨县37所农村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两操”作为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形成制度;课余运动训练、课余体育竞赛开展状况不尽人意,有的普通初级中学几乎多年不开运动会或从没开过运动会;学校能保证课外体育学生每天课外体育活动达到1h的没有。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5,(10):918-920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体育意识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针对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开展及管理的现状,探寻几点管理对策,为更好开展高校课余体育竞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搞好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天津市教委印发了《天津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标准和体育竞赛管理办法》,重点扶持了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学校,鼓励他们加入到课余体育训练行列中。经教育部批准,我市已有国家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16所,市级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高中校47所,初中校94所,小学校188所,另外还有172所市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316所区县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这些学校,为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对我国农村学校课余体育的开展状况以及农村课余体育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发现农村学校领导的偏见、学生对课余体育的理解偏差、场地器材的匮乏、课余体育管理的缺陷等是影响课余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提高农村课余体育水平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课余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基于高校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需利用课余体育广泛的活动内容与空间,有效地开展高校课余体育。文章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分析高校课余体育有效性开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校课余体育开展的有效性对策,从整体上协调高校课余体育各要素,加强高校课余体育各环节的联系,支持不同层级的体育竞赛,加强体质测试的有效影响,实现高校与社会体育设施的互补。  相似文献   

9.
如何监督、评价体育家庭作业,经济、高效地操作学校体育比赛,实现课余体育活动智能化管理等是困扰学校体育实操层面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一些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其产生的效果与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等对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学校体育的效果与发展趋势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监督与评价体育家庭作业、改善课余体育活动质量、提高一些项目的常赛效率、量化过程性评价以及有效地进行学校体育数据化管理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更大范围内对学校体育产生影响,在课外体育活动与专项运动技能测试、体育竞赛、数字化管理、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体育中考等方面将取得更大的突破,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对体育锻炼动机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春燕  王欢 《体育学刊》2003,10(4):67-68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男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要高于女生。影响其锻炼动机强度的主要体育活动形式依次为体育课、课余体育锻炼、体育媒介、体育消费、课余体育竞赛和课余运动训练。在努力抓好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这两种活动形式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媒介和体育消费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积极作用,是今后高校体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不仅符合现代学校田径课改革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论文采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定向运动课程的师资状况、场地器材、课时、学生兴趣等几方面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制约定向运动课程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定向运动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传承的必要性。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教育传承,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推广普及与传承,丰富大学体育教学资源,符合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运动会发展方向与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将学校每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竞赛赛制和项目设立向着"趣味性强、普及面广、参与性高"等综合性运动竞赛方向发展。现代高校运动会应将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体育比赛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锻炼身体为首要目标,真正达到"以人为本、淡化竞技、学生个性"的学校体育教学宗旨。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个性的缺失和趋同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反而会严重地阻碍学校体育的改革进程。因而,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必须突出各省市、各地区、各学校的个性。进行学校体育个性化、人本化和特色化建设,是学校体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今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导致了学校体育出现了异化现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学校体育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加深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论述为指针,针对当前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现状,从创立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观念、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设想三个层面,对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1990s, neoliberal reforms in Sweden increased local school actors' possibilities to develop school profiles regarding both organization and content. This restructuring has increased the total number of school sports programs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ies for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and sports clubs to develop elite and amateur sports on a local level. In a new educational reform, the Swedish Government criticizes parts of the Swedish school sports system. The Government believes that the majority of local school sports programs and courses obstruct the maintenance of national equivalence, that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use school sports to attract pupils for economic reasons and that some pupils involved in school sports may fail to reach the academic or vocational goals of regular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present paper illustrates how educational policies are linked to wider symbolic meaning systems in an attempt to legitimize, define and organize upper secondary schools and to characterize pupils as either eligible or ineligible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sports. The analyses are based on various types of empirical data: policy documents, official letters from the sports movement on the government bill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form represents a shift in the policy rhetoric: from a normative rhetoric highlighting pupils' social and emotional reasons for choosing school sports, to a rational rhetoric emphasizing efficiency, standardization and regulation of pupils' educational choices. Using school sport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hows how the main aim of the reform—to raise educational standards and maintain national equivalence—is achieved through social differentiation, meaning that pupils with the righ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selected for participation in programs to which they are suited.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石,学校体育边缘化是社会的发展必然结果。研究表明: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学校体育在举国体制下的边缘化;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边缘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边缘化;体育转型期中的边缘化是造成学校体育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学校体育应该回归社会本位,回归教育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剑  张振华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3):85-87,91
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涌入,为学校体育的再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学校体育的再生长注入了改革的活力和支持,形成新的教育观。由此引发了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娟  牛静 《体育学刊》2005,12(3):95-97
在对大连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社区体育在回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不足,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学校体育人力、物力上的优势,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以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