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猜谜语     
乙:今天,我出几个谜语请大家猜! 甲:我最喜欢猜谜语了,什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什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乙:行啦,行啦,打住,打住,你这谜语也太老啦,都没牙啦!  相似文献   

2.
花生     
提起花生,便让我想起幼时曾猜过的一个谜语,谜面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不难看出,花生是由果皮(麻屋子)、果仁(白胖子)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红生皮(红帐子)所组成的。花生系干果科植物,所以它也秉承了大多数干果科植物所共有的特征:果皮粗糙。无怪乎花生拥有一副“千疮百孔”的面容了!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花生的果皮虽然不养眼,但是用它制造成的花生饼(俗称“麻生”)却是饲养猪、鸡等家畜、家禽的  相似文献   

3.
灯谜只有我国有,谜语则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两者区别主要在:一、形式上不同。"灯谜"是以谜条的形式写在纸条上供人猜射的。而"谜语"则是通过口语形式传诵出来供人猜射的。如谜底同为"花生",灯谜则是"木兰之子"(意为花木兰生的);谜语则是"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二、猜的方法不同。"灯谜"是  相似文献   

4.
哈哈俱乐部     
乙:今天,我出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甲:我最喜欢猜谜语,什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是“雨”。“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是“花生”……乙:行啦,你净说些老掉牙的谜语。你既然喜欢猜谜语,今天咱俩  相似文献   

5.
猜一猜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ear寸hnu于}’e:onAt}猜一猜~~  相似文献   

6.
谜语是一种有益于开启智力、拓展知识的文字游戏,雅俗共赏,老幼皆宜。谜语由谜面和谜底组成。谜面多是暗射事物的隐语,谜底就是暗射的事物。如“故居”(猜一著名作家),谜底是“老舍”;“麻房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打一食品),谜底是“花生”。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愉快教学”的初步探索,收到了较好的科学效果。我的做法是: (一) 猜一猜。“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要抓住学生喜欢谜语这一特性,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再来导入新课,使学生思想专注地学习课文。如教学《落花生》时,教师打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大胖子。”当学生猜出是花生后,教师板书课题。这样做,必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①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一个白胖子。 ②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③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④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相似文献   

9.
小猴种花生     
小猴在门口玩,小兔提着个篮子走来:“小猴,送你一篮我种的好东西!”小猴接过一看,好奇怪:“这是什么呀?”“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说着,小兔拿起一个花生,剥出里面的花生米:“你吃吃这‘白胖子’吧。”小猴接过一吃,叫起来:“啊,真好吃!真好吃!我也要种!我也要种!快告诉我,怎么种?”“很简单,像种豆荚那样种就行了。”小猴马上在屋后的菜园里开垦了一块地,播下了花生种子。浇水、施肥、锄草……在小猴的精心培育下,种子很快发芽,长苗,变成了茂密的花生秧,接着开出了一朵朵小黄花。“不久就有花生吃啦!”小猴乐得直翻…  相似文献   

10.
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盲目无效的学习;但有了问题,并不等于学习就一定会明确有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作以粗浅的探讨。1.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产生活常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蕴含生物学知识的故事、谜语、谚语、诗词等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关于结构方面:麻屋子,红帐子,中间坐着个白胖子。生理习性方面:飞蛾扑火;望梅止渴;有收无收在于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遗传变异方…  相似文献   

11.
爷爷的歌谣     
麻壳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是在我童年的时候,爷爷经常为我们唱的一首歌谣。当爷爷眯缝着一双眼睛,笑嘻嘻地要我们猜出谜底的时候,我们总是高兴而又调皮地拖长声音大喊大叫:“花——生——”。因为我们知道,爷爷又要给我们花生吃了。  相似文献   

12.
1 柚子是个麻秆一样的大男生。他总爱跟人打赌。他说:“猜我中午吃了米饭还是馒头?”苏蕾拉白了他一眼,“真够无聊的,我说你吃了什么,你怎么证明?难不成剖腹让我看看你的胃?”  相似文献   

13.
一、采用新颖多变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入境课堂教学中导课一环,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目的、任务的要求,创设出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情境,通过提问设疑、悬念设置、生物趣闻、电教媒体、日常生活现象等,并伴之以自然大方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教具使用,便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境界。如在给初中学生讲“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时,采用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坐个白胖子”来导入;在讲“条件反射”时,让学生上台讲“望梅止渴”的典…  相似文献   

14.
我们家的电视从来就不是为我开的。在爸爸妈妈眼里,这个也不能看,那个也不能看。电视机的发明本来是件大好事,可是怎么好像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呢?您不信我的话吗?看看我记录下来的几段对话您就明白了。 一、不准看动画片 母亲:怎么又在看这种幼稚的东西? 我:这不是幼稚! 母亲:不是幼稚是什么?你看那个女的穿得像什么样子?笑起来像个疯子l 我:这是夸张、幽默的手法,好玩嘛,您怎么连这个也不懂? 母亲。好玩什么?又玩不出100分。考试如果考动画片,我绝不拦着你,可问题是考试会考动画片吗?三岁小孩看的东西,你一个中学…  相似文献   

15.
实录一师:同学们喜欢猜迷语吗?生:喜欢师:"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是什么?生:鹅。师:(板书:鹅,并出示挂图)请同学们按顺序观察,说说鹅的样子。生:鹅的头上有一顶红帽子,脖子长长的,全身有白毛,脚是红色的。师:这么漂亮的鹅大家一定很喜欢。我国唐代的大诗人骆宾王也很喜欢鹅。传说他7岁时看见鹅在水中游泳,可爱极了,就写了首诗─-《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轻读,遇到生字用笔圈记,反复读几遍,记住字音。评析:这个片断有两个特点:一是激趣。教师采用了猜谜、看图、…  相似文献   

16.
有个谜语:一院隔成两下,三男二女分家,两家打得乱纷纷,打到清明才罢。(打一用具)谜底是算盘。但人们常常猜不出来,因为往往把谜语中的“清明”二字理解为清明节,进而认定这个“用具”一定是清明前后用的一种农具。其实这里的“清明”应该理解为“清楚明白”的意思。像“打到清明才罢”这样一个语句形式同时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思的现象,就是句子的歧义。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些语言常常存有歧义,往往要在点破之后才恍然大悟,比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一是动宾关系,理解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一是偏正关系,理解为“把猎人咬死的那条狗”;再如“饺子包好了”,也有不同的意思,既可解释为饺子制作好了,也可以指用别的东西把饺子包裹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柿子     
“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是小时候母亲给我们兄妹几个猜的谜语,明明有一棵熟透了的柿子树就站在院场的一角,我与妹妹还是猜不出来是哪样宝贝。后来在小学读到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才回忆起母亲的谜语,真的把故乡的柿子说绝了。  相似文献   

18.
刘景西 《少年读者》2008,(10):21-21
小兔非非和小狗黄黄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很爱学习。而且最喜欢猜谜了,他们经常在一起猜谜语。这不。今天他们又遇上了。小兔非非说:“黄黄,我今天看课外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谜语,你敢猜吗?。”小黄当然不甘示弱.摇头晃脑地说:“猜就猜!”“好,那就听好了:兄弟(猜一字)。”  相似文献   

19.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奏,如果导语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我在教《咏鹅》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如果谁先猜对了,谁就是聪明的‘一休’。”紧接着。我就用学生熟悉的调子唱出了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穿一件白袍子,脚登一双红靴子,唱着歌儿伸脖子。”同学们听了。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上历史课,老师讲完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节后,叫起了一个正在装弹弓的小胖子,问:“郑成功是什么N?”小胖子换换头皮答不上,过一会才吞吞吐吐地说:“我不知道郑成功是啥人,可我知道他的母亲.”全班同学都惊奇地看着他,连老师都奇怪了:“他的母亲……9”小胖子接下去说:“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失败是成功之母@享文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