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赵权 《贵州教育》2014,(8):37-38
阅读教学在语文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怎样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是历来所有初中语文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校于2012年成功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语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高中文言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自“少教多学”理念出现以来,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也给文言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初中文言文教学令语文教师头疼,成了很难突破的制约瓶颈。课堂的低效、枯燥无味,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讨厌学习文言文,甚至于达到谈“文言文”色变的境地。基于此,激活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渠道,提高课堂成效,笔者认为,把“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贯彻落实到文言文课堂中,不失为一计良策。  相似文献   

4.
“少教多学”(Teach Less,Learn More)的教学理念是2004年新加坡总理对该国教师提出的,以便使学生能够学得多一点。“少教多学”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它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到教与学的质量的转移。“少教多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杨凤清 《学苑教育》2012,(20):77-77
散文的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情感投入,用心、用情打开文本,感动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散文教学的”少教多学”模式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6.
少教多学这种教学理念,被广泛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它要求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中被动性、依赖性的状态,把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主、独立的成长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少教多学策略的研究和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使文言文教学变得高效优质。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  相似文献   

8.
“少教多学”是全世界都在追求的教育理想。在教学中,要运用“少教多学”理念,构建清晰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体系,抓住教师“少教”和学生“多学”这两个关键环节,让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中实现少教,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交流中实现多学。  相似文献   

9.
张红 《现代语文》2014,(3):108-109
“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念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少教”是要求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沦为学习的附庸;但是“少教”也不等于不教,让教师成为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角色。“少教多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既实现教师的“教”,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少教多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提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毛芳 《现代教育》2014,(10):90-90
文言文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于漪老师形象地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从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似乎并未施展其迷人的魅力,教学效率不容乐观。对此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相似文献   

11.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少教多学”的研究,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少教多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们常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于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渴,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李淑金 《成才之路》2010,(15):42-42
文言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一直是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教起来犯难的“硬骨头”。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文言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最后发现——文言文的教学之路应是教得“趣”、练得“实”。让“实”与“趣”比翼齐飞。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高中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现象严重。忽视了文言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任务。对此问题笔者从高考、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剖析,对症下药,从放宽高考心态、不忘基本功、辨明教学方向、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略做探讨,以求改善不良教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高立志 《考试周刊》2012,(75):31-31
“少教多学”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本文尝试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少教多学.从而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前一个“文”是美好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的;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美好的语言文章”。它历经干百年时间的筛选,是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财富、瑰宝。然而,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却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仔细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停留在字、词、句的浅层内容上。  相似文献   

17.
“少教多学”,即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具体地说,“少教”,即教师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发展性地“教”;“多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秉承“少教多学”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益.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创设优质课堂呢?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的教育发展在经历了生存导向阶段和效益导向阶段后,从20世纪末又开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新阶段。为此,新加坡教育部推行了系列改革措施,而“少教多学”就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少教多学”并非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而是要求教师教得更好,它强调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到教与学的质量。“少教多学”追求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句详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然后概括段意,最后概括主题思想与写作技巧。然而,如果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用这种传统方法教出来的学生自主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这种教学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教育教学规律。客观地说,先教后学并非毫无道理,但它留下了一系列它自身无法根治的痼疾:“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考虑到农村封闭住读学校的情况和学生情况,开展“少教多学”的研究实践,探索语文教学“少教多学”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