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网络信息组织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均仁 《情报探索》2006,(1):115-117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其信息组织不同于传统的文献组织。文章论述了当前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网络信息组织的优化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领导--下属配比研究"(Supervisory-Subordinate Dyad)的方法,研究了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重点研究了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与信息公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显著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在二者间不起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证实了程序公平在变革型领导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还探索性地发现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分配公平也在其中充当了中介变量,而且其中介作用要强于程序公平.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化环境下的用户信息需求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胡昌平 《情报科学》1998,16(1):16-23
面向21世纪的社会发展,信息网络化交流和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与利用的网络化业已构成了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环境。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综合作用下,用户信息需求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由此决定了网络化时代信息服务的基本组织模式。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从分析网络化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和演化出发,研究了网络化中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与结构,探索了以用户信息需求引动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眼务的优化以及我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信息集成保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晓红 《情报科学》2004,22(5):568-569
为了更好的发挥科技中介的功能与作用 ,本文建议应建立一个由不同系统与不同部门所构成的纵向信息集成系统、区域性的横向信息集成系统、不同形式的类型信息集成系统、科技中介个体的信息平台等所组成的科技中介网络信息集成系统  相似文献   

5.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经纪人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立 《情报探索》2007,(5):9-11
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了以机构为主要形式。以信息交换为核心,全面开发信息资源并承担商品流通中介的新信息经纪人。文章介绍了信息经济人的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信息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生产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子市场,它通过信息服务、信息咨询、信息转让等活动,在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信息交流引导市场进而影响生产,对市场体系中其他市场功能的发挥起中介作用。因此,发展和完善信息市场,对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保证我国市场体制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新凤  曹继春 《情报杂志》1995,14(6):25-25,0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上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信息市场,繁荣与发展信息市场。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信息市场又不可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因此立足国情,面向世界,深入研究我国信息市场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模式,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信息市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组织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琼 《现代情报》2007,27(4):5-7
信息资源共享的市场组织机制是以信息资源共享主体对信息资源的市场需求为内在驱动力,以利益均衡为基本原则,以有偿共享为基本方式,引导信息资源共享主体,自愿、主动地实现区域性信息资源共享目标的组织运营模式。信息资源的知识商品特性,共享的商品市场消费特征,决定了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组织的必然性,论述了市场组织机制构建的原则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梁爱东 《现代情报》2009,29(4):79-81
网络信息商品市场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信息商品的特性和网络信息商品市场本身的特点共同决定了网络信息商品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其的法律规范与国家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袁红 《情报科学》1999,17(3):331-333
资源配置效率取决于信息利用效率,而市场机制能经济有效地利用信息,所以说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机制。然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主要由于不完全信息导致的市场失灵将严重影响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所以,非市场机制将成为社会资源的主要分配形式。因此,实现微观信息市场效率及其均衡是提高信息利用及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Censorship exists wherever there is preselection of information made available to a particular group of potential users-that is, wherever there is an information intermediary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source and the user. Therefore, one cannot ask whether or not there should be censorship. Nor is it realistic to declare that freedom of expression should override censorship. A more useful approach is to ask what checks and balances should be in place to ensure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other basic information rights in the face of the necessity and re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selection process. Two forms of legal intervention have been used to create our current regime.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delegation of the censoring/selecting power to particular intermediaries in the information cycle. Historically, power to select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for dissemination was delegated to the 'censors,' and examples of this approach continue in our law in such areas as access and copyright legislation and in unlegislated areas of the law such as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Second, the paper examines situations where the law regulates the censoring activity itself. In situations such as libel and obscenity, for example, our law preempts the intermediary by dictating the decision itself. The law, however, does not necessarily mirror actual decisions being made by information intermediaries. Empiric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selection/censorship decisions, which the current law might have been expected to affect, may be being made by other intermediaries and on other criteria than theore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law would lead one to expect. These 'extralegal' forms of censorship can be very effective, but are we content to leave those decisions without legal control?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more strategic empirical analysis of our current legal attempts to create effective checks and balances on the censoring decisions made by intermediaries will assist us in further law reform attempts.  相似文献   

12.
相异组织结构企业的信息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异组织结构的企业的信息能力是不同的。本文提出企业是一类信息处理组织:对科层制、矩阵式、全连通式和向量式等四类企业组织结构的信息处理能力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发现没有一种组织结构是永远优于其他组织结构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准确地认识和评估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变革的影响是经济学和管理学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人们对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关系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仍存有争议。从企业实践来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没有产生像人们所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等组织变革的要素能产生一些难以明确的影响。对两者关系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进行了梳理,以促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辨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尚新丽  崔波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6):574-576,583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一方面是指对信息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人的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提升与升华。本文从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比较研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Our tendency is to generate ever-increasing amounts of information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ies we face in today's turbulent environment. However, if we look at the problem more fundamentally, we see that uncertainty, the variable responsible for information demand, itself can be reduced. Thus, we should not get fixated on information generation (the supply-side approach) but should also consider ways of reducing needs for information flows (the demand-side approach).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a Dutch sociotechnical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reduction of complexity so as to reduce uncertainty and thereby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flows.  相似文献   

16.
从服务环境、服务资源与信息用户3个方面论述了目前我国文献信息服务的不足之处与对策。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实例,提出了基于机构合作的信息集成服务是传统文献信息服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的观点。最后,就当前我国的信息机构合作开展信息集成服务及开展信息集成服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敏捷供应链管理效率决定因素是信息流的引导,本文从不同信息流形式探讨了敏捷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以最优的集成式信息流形式为基础对集成式信息流引导下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运作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描述了敏捷供应链运行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虚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国义  齐攀 《情报科学》2006,24(6):904-906
本文在虚拟企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企业组织结构与传统实体企业组织结构的差别,提出了虚拟企业的三层组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虚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模式,为虚拟企业信息的有效沟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的视角,考察了企业的营销资讯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构建了一个四阶段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模型,分析了创新者如何管理每一阶段的营销资讯获取工作,并发展出有关营销资讯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研究命题.研究发现.营销资讯的收集和获取活动仅在突破性创新的产品设计、产品检测和产品商业化阶段是有效的,而在市场机会分析阶段的营销资讯存量与突破性创新绩效负相关.最后讨论了研究结论、理论和实践贡献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公共信息服务的体制转型与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信息服务是国家规划下的社会化服务,在信息化建设和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从公共信息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出发,探讨了公共信息服务的发展基础以及信息工作系统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演化过程,分析了图书情报机构的公共服务和信息资源网络的公共服务的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