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塑造了男主人公安琪儿·克莱尔的形象。通过对克莱尔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示出人物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挖掘出克莱尔的思想挣扎、变化的原因。这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的代表作之一。《苔丝》写的是一个美丽、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在家庭窘境与社会传统习俗的双重挤压之下,通过和亚雷、克莱尔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小农经济和农民阶级的毁灭,对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本文首先重点讲述了苔丝命运轨迹的三个阶段,进而从性格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和宗教因素方面分析了苔丝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李花梅 《文教资料》2006,(34):41-42
托马斯·哈代的巨著《苔丝》中的男主人公安琪儿·克莱尔,传统的评价,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人居多。而笔者试图从社会观、宗教观、婚姻观和道德观来分析克莱尔的观念层次,从而向读者展现了“圆形”、“立体”的克莱尔:克莱尔是进步中的中产阶级,他的思想具有先进性,但同时又受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经典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一位普通的女性一苔丝的毁灭。本文分析了苔丝和她的爱人克莱尔的人物形象,在对比论述中阐述了苔丝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其中苔丝与两个男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关于苔丝与克莱尔、苔丝与亚历克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是伤害对抗还是真情绽放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他的巨著《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个贫穷纯洁的农村姑娘被“诱奸,抛弃,最后由于谋杀罪而被绞死”的凄惨故事。本文以《苔丝》的故事梗概为源头,从作者的创作思想、当时的社会环境、女性主义视角、家庭背景、苔丝的性格特征等多角度探讨造成苔丝悲剧命运的种种原因。具体分析了小说中造成苔丝悲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安琪.克莱尔和亚雷.德伯的形象特征,这两个人物形象包含了哈代的哲学和社会思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一位纯朴美丽的乡村女孩苔丝的悲惨故事。对苔丝和克莱尔的贞操观进行了分析,简要地论述了贞操观在中国的一些情况,同时就如何正确地对待贞操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苔丝的悲剧命运进行了解析,认为在构成她的悲剧当中,克莱尔的冷酷无情、苔丝的爱情至上观、维多利亚时期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是造成女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Tonny 《新高考》2013,(3):35-37
【导读】纯真的农村少女苔丝在德伯维尔家帮工时遭少爷阿列克奸污并怀孕,苔丝回到家中将孩子生下。孩子夭折后,苔丝到牛奶厂做工,与安吉尔·克莱尔相爱并步人婚姻的殿堂。新婚之夜,苔丝向克莱尔坦承自己的过去,克莱尔难以接受,远走巴西。随后苔丝的父亲离世,为了帮助家人,苔丝再次回到阿列克身边,就在这时,克莱尔悔悟了.  相似文献   

10.
王晔 《文教资料》2009,(10):21-22
《德伯家的苔丝》主要讲述的是纯洁而又贫弱的小人物苔丝在变动的不可知的命运中前行着,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克莱尔和亚历克,合适的人儿犹豫着,不当的人却捷足先登。苔丝的人生被那些自称是爱她的人给毁了,而她也用生命对这一切做了偿还。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的巨著<苔丝>中的男主人公安琪儿·克莱尔,传统的评价,对他持否定态度的人居多.而笔者试图从社会观、宗教观、婚姻观和道德观来分析克莱尔的观念层次,从而向读者展现了"圆形"、"立体"的克莱尔:克莱尔是进步中的中产阶级,他的思想具有先进性,但同时又受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德伯家的苔丝》最终结局是安玑和苔丝的妹妹结婚了,这种结尾在悲剧中是很少有的。这种独特的结局体现了作者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图式理论”构建下的“克莱尔”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有些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停留在字、词、句和文章的表层意义上。本文以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克莱尔形象为例说明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从故事的表意看来,小说中的男主角抛弃自己妻子的行为是残酷无情的,但是考虑一下作者哈代当时的写作背景和克莱尔所生存的时代,即激活有关克莱尔的图式,读者脑中的克莱尔就换成了另一种人物形象,不是残酷无情而是迷茫与彷徨。  相似文献   

14.
苔丝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丝悲剧的社会性质 哈代创作的一组“性格与环境”小说,除了《远离尘嚣》之外,反映的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不幸或惨死为结局的人生悲剧,因而被称为“主人公的悲惨传记”,其中,尤以苔丝的悲剧最为感人,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关于苔丝悲剧的性质,历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性格悲剧,有的认为是命运悲剧,还有的则认为是社会悲剧。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苔丝悲剧的成因,也就是说,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是来自苔丝自身性格的弱点呢,还是来自神秘不可测的命运,抑或是来自冷酷无情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又译为《苔丝》)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算是耳熟能详了。其女主人公苔丝健康,美丽,她因其自然,热情,纯洁的个性和她的美德,深深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小说讲述了纯洁的农村少女苔丝被父母所逼,去附近一家有钱人家德北家认亲。德北太太的儿子亚力克是个花花公子,他趁机玷污了苔丝,苔丝怀上了小孩,但她不顾亚力克的挽留,毅然离开了德北家。在失去儿子与受人白眼的生活中挣扎的苔丝结识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新婚之夜,苔丝诉说了自己的遭遇,希望能够得到丈夫的谅解。安琪无法原谅苔丝,无情的离开了她,独自去了巴西。当苔丝家中陷入极度的困境时,亚力克再度出现,苔丝无奈只好再度委身于他。渐渐的,克莱尔悔悟当年对苔丝所犯的过错,从巴西归来。苔丝在绝望与悔恨的复杂心理下将亚力克杀死。等待她的只有死亡。安琪遵照苔丝的意愿,与她的妹妹重新开始了新生活……关于这部小说的评论诸多,大家从各个角度对这部作品和其主人公们作了不同分析。因为作者哈代本人就是一个有着极深的宗教观念的人,在笔者看来,小说中的故事和其主人公其实也有着很强烈的宗教色彩。所以,我准备从一个和宗教有很大关系的点——罪(sin),入手来分析这部伟大的作品和它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6.
穆大江 《文教资料》2010,(22):26-28
在传统的文学评论中,学者们一致认为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亚雷则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本文以社会、家庭、宗教思想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亚雷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7.
《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用中译本简称《苔丝》)是哈代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其主要人物的原型都源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哈代在《苔丝》中对上述原型的运用很巧妙也较复杂,有的较明显,有较隐晦。但都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情调和气氛、决定小说情节走向、揭示主题和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18.
唐妮妮 《现代语文》2009,(9):113-117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典故、意象和思想等。本文从基督教的罪与救赎的观念去解读苔丝的悲剧性,通过对苔丝获罪和救赎历程的分析,指出罪与救赎观念是文本的内在结构和苔丝悲剧命运的思想根源,反映出哈代对伪善的基督教教会和僵化的基督教教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在《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一书中,哈代接受了父权制社会中的妇女观念。在其小说创作中,他从男性的思维角度来叙述苔丝悲剧命运的起伏,体现了一定的男性思维。但小说中又含有一定的女权主义意识,这显示出哈代在创作中对男性思维和女权意识的矛盾性。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来阐述苔丝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1840-1928)创作的《德伯家的苔丝》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这其中的“纯洁”二字,引出不少争议。哈代之所以固守着苔丝的纯洁,这与他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着根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