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要错得离谱“无错不成书”,似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但不可说“无错不成报”。因为报纸的发行量一般比书大,错误、错字、差错,造成的影响可能比书更大,所以办报人历来是比较小心谨慎的。何况很多报纸政治色彩浓,白纸黑字一错一误,会成“千古恨”,所以报人历来责任...  相似文献   

2.
出版物为何常出错别字●王宝贵当前,“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不仅对社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损害了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形象。到了新闻出版工作者警醒的时候了,这种状况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要解决无错不成报、刊、书的问题,必...  相似文献   

3.
提起报纸、刊物上的差错,真令读者、编者、作者均感伤心痛肺。什么“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之类的话,流传广泛。这话又似乎成了某些报社编辑们特别是老总们的“挡箭牌”,人家一提“贵报的差错不少”时,总是拿这句话来“挡”一阵子:“老兄,错字误句,谁都不愿出现。但是,在所难免。防不胜防啊!”言下之意,报刊上出现差错,谁来也没办法治。真的是“防不胜防”,还是没有着力去防呢?一般来说,出了文字差错责任在校对。校对工作重要这不是套话而是实情。这是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手眼耳并用,一个个字地校,…  相似文献   

4.
自从广大读者批评新闻出版界“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的怪现象之后,我一直在寻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作为作者,在报刊上曾发表过文章,是否在自己的作品中当过错别字的制造商?作为编辑,是否在审读书稿时思想开了小岔或是限于水平而当了传播错别字的“二道贩子”?无论是当制造商,抑或是二道贩子,其后果,都是贻误读者,是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5.
坚决纠正 “无错不成报”的现象 现在,“无错不成报”几乎与“无错不成书”齐名,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 报纸文字差错的主要表现:一是用错字,二是生造词,三是措辞不当,四是语法错误,五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这些差错,不仅每天的报纸上有,而且几乎每个版上都有;不上小报有,而且中央大报也有;不仅文章中有,而且标题上也有;不仅副刊、广告上有,而且要闻版上也有。难怪人们要说“无错不成报”了! 纠正“无错不成根”的现象刻不容缓。去年光明日报开展消灭差错活动,因时半年,已有成效。我体会关键是抓好四件事: 其一,记者不写错。记者来稿有错,是报纸差错之源。消灭  相似文献   

6.
捉错园(一)     
要避免稿件出差错,关键在要善于“捉错”。本期起,我们开辟《捉错园》栏目,提醒编辑、记者、通讯员、校对、审稿人,都来把关,改变“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怕就怕“认真”二字周奇对于“无错不成书”问题,出版界内外的反映很不一样:出版界外,深恶痛绝,群起而攻之,以致提到讨论国家大事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而出版界内,却有点儿近乎麻木,不闻不问者有之,无可奈何者有之,以致“无错不成书”愈演愈烈。“无错不成书”问题...  相似文献   

8.
悬赏捉错好     
《今传媒》1995,(5)
悬赏捉错好文/@@王树林报纸期刊的差错已成瘤疾,似乎无错不成报,不成刊。一些发行量数十万、成百万的报刊,也差错不断,漏洞百出。报刊是公开的新闻纸和信息载体,是读者大众的“文化教员”。而差错就如同美味佳肴中的苍蝇,读者看了皱眉头,“食”了倒胃口,并诱发...  相似文献   

9.
关于“不改不成篇”的思考许淳熙1改稿的矛盾凡出版界同仁,都知道“无错不成书”这句话,笔者近日见到由之引出且可与之匹配的另一句话——“不改不成篇”。其意是说编辑们总喜欢把作者的稿子改来改去,似乎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不改动稿子就不能发排,就无以显示出编辑的...  相似文献   

10.
可贵的“提价”汪玉春几个错别字的分量有多重?在不少人的眼中这恐怕是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既然微不足道,那就谁也不会认认真真把它当一回事。这才导致了所谓“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这才使图书报刊编校中的差错成了困扰新闻出版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最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书”的现状,提高社会语文应用水平,一场群众性的报刊编校质量有奖竞查活动,于6月26日至7月10日之间举行。 当前报刊编校质量下降,错别字在报刊书籍上  相似文献   

12.
冯越 《报刊之友》2008,(12):41-41
岁月如梭,我参加新闻工作(纸质媒体)也有20多年了,这正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段,报纸越办越多,越办越厚,越办越对老百姓的心思,哈哈,还有一样,就是报纸上的差错率也居高不下。且不说别人了,我自己编辑的版面,回头一看,累计起来也可以算是“千疮百孔”的,真是惭愧得很!正所谓“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  相似文献   

13.
岁月如梭,我参加新闻工作(纸质媒体)也有20多年了,这正是中国报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段,报纸越办越多,越办越厚,越办越对老百姓的心思,哈哈,还有一样,就是报纸上的差错率也居高不下。且不说别人了,我自己编辑的版面,回头一看,累计起来也可以算是“千疮百孔”的,真是惭愧得很!正所谓“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  相似文献   

14.
以前常听人说:“无错不成书”。近来又听说,在图书评奖中“错误百出是好书”,“万分之一差错的书评不出”。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似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难怪他们对当前出版物中出现如此之多的差错见怪不怪了。有人虽然对此表示不满,却只停留在口头上,甚至只把错例当作笑料,一笑了之。种种迹象。不能不令人感到困惑。难道这是不治之症了?否!不是“不治”,而是  相似文献   

15.
“无错不成书”何以成为老大难———兼谈出版校对队伍建设●周奇“善本难索,错错错”1992年,一位读者有感于“无错不成书”,填了一首词,词曰:“书情急,读者哭,满眼‘臭虫’,善本难索,错错错。”何谓善本?《辞海》释义云:凡书籍精加校勘,错误较少者,称为...  相似文献   

16.
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这是读者多年来对新闻出版物的一种评价。你说冤枉吗?我们这些“生产”书报刊的“老总”们,心里最清楚:读者的评说是公正的。有错与无错,是辩证的统一。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很难要求一部书,一张报,一丁点儿差错没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有错是绝对的,无错是相对的。但是,担负着生产精神产品的报刊社,可不能用“差错难免论”来搪塞读者,宽慰自己。眼下的事实是,读者——“上帝”一面在强烈呼吁报刊上消灭差错,为他们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而另一方面天天“生产”书  相似文献   

17.
“无错不成报”,不能成为差错的理由。如果我们错了,就要有勇气来担当,更要有决心来避免再犯同类差错。记者不能以“无错不成报”来原谅由于自己的疏忽给报纸带来的负面影响。近五年来,作为《南湖晚报》的分管领导,笔者处理了多起由于差错引发的纠纷,处理的过程牵进去了大量的精力。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我经常阅读《中国记者》,我认为这本刊物不失为新闻工作者的好帮手。但最近读了贵刊今年第3期后,对其中出现的一些差错不得不直言。如“顾问快语”一栏中刊登的几篇“再论编校质量”的文章,内容很好,但“纠正‘无错不成报’的现象”误印成了“纠正‘无错不成根’的现象”;“差错”误印成“差钷”。窃以为,一个国家通讯社主办的业务刊物出现差错理不应该。在这样的文章中出现差错就更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汉语的书面形式,任何中文出版物都离不开汉字这一载休,每一位编辑出版工作者也都少不了与汉字打交道、。在我国,近些年来各类出版物中的文字竣误随处可见,且屡禁不绝。翻开书报杂志,却常是“满目疮痍”,难以卒读,以至于“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报”的讥讽时常能够听到。当然,厂义的文宇错误也包括词汇。语法、逻辑、修辞等语言错误,但汉字使用的错误占有相当的比重。 出版物中出现用字错误,作者或许有一定的责任,但编辑出版人员的责任更大,因为错误最终总是从你的手缝溜走,变成铅字的。因此,正确使…  相似文献   

20.
宜将文勇追穷错陈祖甲读者肯定看得出,本文的题目是从毛泽东同志的诗句套改而来的。缘由是上海“三报一刊”举办有奖竟查活动,结果揭晓。如今常听见一类牢骚话:“无错不成文”、“无错不成书”。读者对报刊、书籍上不断出现明显的错误十分烦恼,发几句牢骚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