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通过将贾岛与姚合、许浑诗歌的比较,评论贾岛诗歌具有"格高"、"瘦硬枯劲"的特点,并追溯了贾岛诗歌的创作渊源及其影响,认为贾岛诗宗杜甫,对江西诗派的主要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方回对贾岛诗歌持论甚高。  相似文献   

2.
中晚唐之际诗人姚合与贾岛友善,且诗风亦相近,故后世将二人并称为"姚贾",并将二人之诗称为"姚贾诗派"。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对贾岛的关注,自九十年代对"姚贾诗派"的研究也逐渐升温。梳理近二十年学界有关姚贾诗派研究成果,分析总结这一时期对姚贾诗派研究的角度、方法和特点,进而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花志红 《文教资料》2006,(33):57-58
“上饶二泉”诗学江西诗派,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多有对“二泉”的推赏之语。本文主要从《瀛奎律髓》对“上饶二泉”诗歌的评点,从诗派渊源、风格、艺术等方面探讨了“上饶二泉”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句对黄山谷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诗坛,以所谓江西诗派为大宗,而山谷尤为此宗之首,是言宋诗,山谷系中心人物矣。盖自西崑式微,学晚唐者不盛,而以杜韩为标榜者,自欧王以后,以山谷为最,而尤重杜公,故其《与赵充伯书》有云:“学老杜诗,所谓刻鹄不成犹类骛也。”故杜尔后被推为江西诗派之祖。然北宋诗坛,派别分歧,为王禹偁陈从易之学香山,王之《清明独酌》有云:“春米春去何时尽,闲恨闲愁触处生。”是极似香山。惟其学冗,句弱,文浅,格俗,  相似文献   

5.
生活于南宋中期的永嘉四灵,有鉴于江西诗派之流弊,转而学晚唐体,宗姚合、贾岛,专攻五律,凭着一股苦吟的精神,他们的诗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时人的推崇,在当时出现了众多的追随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后人对他们的诗歌却往往贬褒不一,当代学者更是贬多于褒,对四灵诗基本主持否定态度。而诸家的指责又首先集中于“四灵”诗“取径太狭”的问题上,鉴于此,本文拟对“四灵”诗的艺术渊源作重新探讨,以求教于学者方家。前人批评“四灵”诗,多指责其“取径太狭”,如:永嘉四灵学晚唐,宗贾岛、姚合,凡岛、合同时渐染者,皆…  相似文献   

6.
刘佳 《中文自修》2022,(5):16-20
<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言浅意深、歌颂母爱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孟郊;“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简笔叙述寻隐者而不遇的是我们所熟悉的贾岛。然而这两位诗人最典型的风格却并非如此。中唐时期,出现了一个个性突出的诗歌流派——韩孟诗派。他们的诗歌具有雄奇光怪、奇崛硬险的特征。部编本教材中选录了李贺《李凭箜篌引》等瑰奇险怪之作,还有贾岛“推敲”苦吟的故事,共同展示着韩孟诗派的鲜明个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读几首韩孟诗派的诗歌,进一步了解他们新鲜有趣的险怪诗风。  相似文献   

7.
陈与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重要诗人,元代方回将他列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与黄庭坚、陈师道并称,成为此宋代最大诗派的代表人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与义是:“江西诗派而小异。”将他自山谷后山的藩篱内稍作分隔。从与义的诗作看来,他的诗风与山谷的硬涩及后山的枯淡的确是有分别的;除了江西的调子外,还有不少雄浑及平淡有致的作品。由江西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后世影响很大,他以奇崛奥峭的风格在诗坛上独树一帜,以后踵武者渐多,师友唱和,蔚为风气,隐然成一流派,到南宋吕居仁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遂有“江西诗派”之名.之后,宋末元初之方回又倡“一祖三宗”之说:“古今诗人当以老杜、山谷、后山、简斋四家为一祖三宗.”①于是,这一流派俨然如一禅学宗派,祖师说法,递相传承,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宋诗派.  相似文献   

9.
近20年,"词中老杜"说成为研究热点,成果众多。通过尽可能多地罗列梳理关于"词中老杜"说的研究资料,说明"词中老杜"说的客观存在,进而揭示、归纳"词中老杜"说的丰富涵义,对这种文学研究现象做进一步的评价,并分析这种文学研究现象成为热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招凉亭贾岛破风诗》、《鸾鎞记》、《贾浪仙除日祭诗文》和《贾岛祭诗》等元明清杂剧或传奇,是写贾岛事迹的"贾岛戏",它们塑造了包括虔诚痴迷的"诗仆"、才华横溢的诗人和科场不公的受害者等多个侧面的贾岛形象。几部剧作中人物塑造的成功依赖于其在合理处理材料、角色间对比的运用和当行本色的戏剧语言等方面的成就。从贾岛形象的形成,可以看出贾岛自身、剧作者和观众对戏剧创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癸辛杂识》别集上详载由宋入元作家方回的“秽行”,而后世多从其说。《四库桐江续集提要》云:“回人品卑污,见于周密《癸辛杂识》者,殆无人理。”方回在《元史》无传,清人曾廉修《元书》曾为方回立传,然所据材料、所持观点亦不出《癸辛杂识》。明代都穆《南濠诗话》载有人尝欲为方回辨诬,但因未列证据,故反被四库馆臣所讥,斥为“其说荒唐,殆不足辨” (《四库癸辛杂识提要》)。笔者曾将《癸辛杂识》所记方回事同其它元人对方回的评论及方回自述生平详加比勘,见若干牴牾未合之处,故不避“荒唐”之嫌,择要考辨如次,以求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3.
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一带出现了一个具体有鲜明艺术个性的诗人群,因其字号中都有一“灵”字,故文学史上称之为“永嘉四灵”或“四灵诗派”。他们政治地位低下,有的只作过小官,有的终身为布衣,因而对现实抱一种冷漠的态度。创作上,学习中唐苦吟诗人贾岛、姚合奇僻瘦硬的诗风,琢磨词句,刻苦为诗,擅长近体,尤工五律。不过,他们也时有清新闲雅的写景小诗。翁卷(字灵舒,一字续古)的七绝《乡村四月》,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江南四月农  相似文献   

14.
读完孙绍义老师的《浅谈“推敲”二字的意境》(见《中学语文》2000年第11期)后,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然而新则新矣,文中却有几处明显的缺憾。首先,孙文说“僧人访客归来”,将作者的原意完全曲解了。“敲”字出自贾岛的五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云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从内容上看,贾岛在一个月夜去拜访友人李凝,因主人外出,所以题诗一首示之。并非访客归来回到自己的住处。孙文又说“在那样深,那样静的夜晚,再冒出一个人来,《题》诗中仅贾岛一人,又能从何处“再冒一人”  相似文献   

15.
自现代学科立场亦即一般意义上观,"红学"应属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具体领域,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即使从特殊角度考察,《红楼梦》研究也难以成为具备自主性品质的专业学问。"红学"成"学"之因,必须从华夏固有的经学本源中探索,从"脂学"及其学统形成的历史脉络中追寻,这也是一门旧有之学实现学科重建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6.
宋人吴沆在其《环溪诗话》中提出了"一祖二宗"说,稍晚的方回在其《灜奎律髓》中又提出了仅有一字之差的"一祖三宗"说,两种观点的出现相差不到一百年,命名叫法又是如此相近,这绝非只是巧合而已。虽然两种学说产生的背景不同,内涵有异,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的异同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活跃在诗坛上的一个名声很大的文学流派。最早以“派”指称该集团的人是南宋初期的吕本中,到了元代,方回又将该派人物努力学之的杜甫列为此派的鼻祖,因有了所谓“一祖三宗”(杜甫以及创派人黄庭坚、重要领导人物陈师道、陈与义的说法),其时以黄庭坚更负盛名。  相似文献   

18.
吐蕃族源“西羌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术界在吐蕃族源问题上持"西羌说"的一例——《羌族史》中观点和相关文字的分析,认为其存在着对《后汉书.西羌传》中一段文献资料的误读,列举了误读之所在,进而分析了误读产生的缘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建立在此误读之上的吐蕃族源"西羌说"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9.
20多年前笔者就提出,《金瓶梅》是从艺人集体创作向文人独立创作发展的过渡形态的作品的观点。2010年在《周钧韬金瓶梅研究文集》出版时,将此观点概括为《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此文又对"过渡说"进行哲学思考,用"扬弃"这一概念研究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金瓶梅》是一部从艺人集体创作(《水浒传》)向"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红楼梦》)发展的"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过渡形态"乃是《金瓶梅》成书方式的本质特征。这是笔者对《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的最新阐述。  相似文献   

20.
“推敲辨”     
大家都熟悉的推敲典故出自唐朝贾岛《题李凝幽居》,全首诗是:『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一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其中『敲』字,是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从『月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可知写的是夜到友人家,因为是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