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实质和理论背景,分析环境恶化的经济原因,指出环境资源是公共资源,由于通过市场机制的配置是失灵的,因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作为内生变量处理;制度安排应使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有机结合,也就是使政府的规制作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公众的参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高效率、兼顾公平、高效统一,以形成“规制化的市场”,从而为发展循环经济而拓展新的制度空间,论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循环经济透析生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要想摆脱资源瓶颈的限制,就必须建“循环经济模式”。为此要做好环境经济的立法工作,发挥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做好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建立起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还要加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下,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没有找到有效的发展途径。然而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人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要求以同环境和谐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本文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技术特征等。论述了循环经济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阐述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概况。研究了近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最后指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点,通过对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环境制度设计的差异性。结合循环经济环境制度设计的国际比较研究,探索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制度创新,通过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技术标准、环境会计核算以及环境经济激励等制度设计,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关于循环经济认识论基础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软科学》2010,24(1):141-144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定位不恰当,致使循环经济的发展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一些原本是着眼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措施却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当作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径和方法。事实上,循环经济有着完全不同于商品经济的经济伦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更为根本的是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不同于商品经济。如果不在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上重构社会基本价值观,循环经济的发展将必然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为子孙后代留下应有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必须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新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企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改变企业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规划,立足企业实际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发展企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式发展的经济,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大力推进相关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该文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措施及机制运行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劲 《西藏科技》2006,(11):22-25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行动,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我国必须发展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工业,以无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体的生态农业,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和“绿色服务”为标志的生态服务化,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达到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为此要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评价体系,推动技术创新,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资源科学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成升魁 《资源科学》1998,20(2):1-10
资源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研究认为:资源科学是一门建立在各分支资源科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资源问题是资源科学迅速发展的社会动力。为了正确认识或解释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科学必须进行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因为资源的利用过程实际上是人类利用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管理等)对自然资源的加工利用过程。从世界范围看,特别是从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看,资源问题是人口、环境、经济复杂的问题的核心。最后,本文对几个重要的资源科学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①资源过程论;②资源的生态经济平衡论;③资源生态系统论;④资源流动论;⑤资源产权论。  相似文献   

12.
白露 《情报科学》2004,22(4):428-430,46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问的矛盾越来越大。各国对环境问题给予更大的重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环境资源配置,本文就在信息经济形势下,运用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福利经济的基本经济模型,对环境资源价值评估问题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全面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和能量梯级利用规律而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以最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技术经济模式。分别从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生态学、系统论、经济学、价值工程、哲学和技术进步等角度来看,循环经济都表现出一定的特质,从而使其在本质上成为:(1)以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的自循环经济;(2)环境友好型经济;(3)全生态仿生经济;(4)良性超非线性经济;(5)实现技术资源、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综合优化配置的可持续性经济;(6)全功能、低周期寿命成本(高价值)经济;(7)方法论经济;(8)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的理想路径,人类技术经济思维方式革命、技术经济范式革命和环境保护范式革命。对于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能够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广西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县 《资源科学》2007,29(6):199-205
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粗放使用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西部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迅速兴起,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百色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矿产资源(主要是铝土矿),属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百色市经济增长对有限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并以循环经济耦合链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角度对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作了设计,提出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的横向一体化、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集群式循环经济产业区模式、工农旅游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兼顾资源、环境生态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创新环境效益审计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绿色财政是指国家在调节经济,争取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维护社会长远利益及长久发展,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活动,它强调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这些观点与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经济发展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满足人类需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等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推动实现绿色财政,践行生态社会主义的观点,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评价——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的潜在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其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析耕地整理活动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引起的效应,不仅可以丰富土地整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大兴区耕地整理效益农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土地整理项目资料等,分别对大兴区耕地整理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大兴区耕地整理的潜在效益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18.
资源的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沈镭 《资源科学》2005,27(1):32-38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经济理念是基于资源开发技术的创新,是资源利用方式的一种变革.资源循环利用在循环经济活动中具体体现为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作者还建议制定和完善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体系,优惠的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经济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资源循环利用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的定量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对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分析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浙江海洋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系数呈现"V"型;海洋经济-资源系统的协调系数基本高于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系数,且呈现波动性;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亟待提高。最后,提出有利于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略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吉义 《资源科学》1998,20(2):28-33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基本内涵,系统的组成要素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人口、环境、经济等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等特点。提出了构建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转、资源开发伦理等指导思想与原则,系统的区域开发布局与战略部署等总体设想。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与资源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组合;开源节流并重,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开发与保护并重,建立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保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从宏观到微观的统一管理机制,完善配套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系统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