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甘肃省档案馆发挥馆藏优势,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档案史料的编研工作,系统、快捷、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学术研究服务,成果显著。1994年至今三年多时间里,经国家正式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编研成果达7部。其中,有全面介绍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内容的《甘肃省档案馆指南》和《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甘肃历史人口资料汇编》;有反映馆藏独特部分,再现西路军挺进河西悲壮历程的《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和西路军西进档案资料汇编》;有根据千余卷原档内容编写的《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汇编》,以及提供清代田…  相似文献   

2.
川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四川档案》2006,(5):42-43
自红一方面军1935年1月进入川南,至红二、四方面军1936年8月离川北上抗日,红军长征在川行程万余里,时间长达一年零八个月。红军在川期间,川军及国民党中央军对红军实施围追堵截,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史料。如今,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被妥善地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及红军经过的各地市县档案馆内,成为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素材。值此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笔不揣浅陋,权充一次导游,带领大家浏览这多达数十万字的档案史料,希望大家能从中真切体会到长征的艰辛,体会到红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亲情。  相似文献   

3.
李璐  张晖 《北京档案》2016,(10):54-56
1934年10月,因临时中央“左”倾错误,致使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逐渐被国民党军占领。为了保存革命的“火苗”,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踏上长征之路。从档案馆现存的档案史料记载中可知,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不仅保证了红军在长征中军事战略行动方向上的正确性,使红军在危急关头转危为安,而且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政治上的逐步发展与成熟,是保障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上一个世纪创下的伟大业绩之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四川成为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在四川境内的长征路是万里长征路上道路最长、困难最多的一段路,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境内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决定了党和红军的命运。三路红军沿途宣传抗日、团结民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富济贫,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 现在,四川境内仍保留着大量红军宣传品,保存最为完好的是石刻标语。此外 全省备市。州.县档案馆还珍藏了许多红军布告.标语、文件等档案原件。这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档案向我们诉说着长征──闻所末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70周年,对于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推动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省各级档案部门进一步发掘和提供利用革命历史档案,用反映红军艰苦奋斗、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的档案史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服务契机。红军长征历经11个省区,而在甘肃境内活动的范围最广,过境部队最多,在甘肃会宁实现了三军大会师。1935年8月2日,红二十五军由陕甘交界的双石铺西进甘肃,策应中央与主力红军…  相似文献   

6.
会宁会师     
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会师。甘肃会宁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的纪念地,是载入历史史册的一个耀眼闪光点。一、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甘肃会师的决策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宁会师决策的提出,是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的。1935年6月中旬,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提出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     
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关于红军长征精神,江泽民同志说: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对上述红军长征精神作了解读。(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精神的根本意义。长征途中,既要同围追堵截的几十万国民党军浴血奋战,又要克服无数道高山大川天然屏障,特别是雪山草地那种极端恶劣的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8.
10月22日,在甘肃省档案馆建馆40周年之日,甘肃省档案馆主办的《甘肃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档案展览》开展。展览展出了省档案馆大量馆藏档案,直观、形象、生动、可信地再现了甘肃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的斗争历程。其主要内容有:甘肃人民积极支持和响应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共在甘肃的早期革命活动、红军和八路军在陇原的战斗历程、陇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共甘肃工委领导全省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甘南农民起义反抗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人民解放军挥师解放甘肃全境的巨大胜利等几…  相似文献   

9.
客车行驶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崎岖颠簸。远处,映入眼帘的山坡、草地,撒满像珍珠似的牛羊,碧绿如油。当年的这一幕,早已随风而逝。然而,那次不寻常的搜集红军长征档案史料的经历,虽事隔20多年,至今想来,却仍堪回味。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档案出版社组织编纂出版《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系列丛书。为了编纂甘肃分册,我奉单位委派,曾与同事一道前往甘肃地县收集史料。记得此行的首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之后又到过临潭、岷县、武都、天水、徽县、成县、漳县、定西、陇西、会宁、静宁、庄浪、泾川、崇信、华亭、灵台、平凉、庆…  相似文献   

10.
序言     
《四川档案》2006,(5):1-1
七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区最广、时间最长、最艰苦卓绝、最可歌可泣的省份。四川又是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的唯一省份,是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分别于1935年5月和1936年5月摆脱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红四方面军从川陕苏区经阿坝直接北上,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境内实现了两次成功的会师(甘孜,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  相似文献   

11.
根据胡耀邦同志1984年3月关于加强史料整理工作的批示精神,陕西省档案馆组织和加强了编辑出版《陕甘宁边区政府档案史料选编》工作。 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到达陕甘与一方面军、陕甘红军会师,陕北根据地遂成为主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落脚点。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陕甘宁边区又成为人民军队开赴前线和敌后进行抗日战斗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10月22日,咸阳市档案馆藏红军名片的主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93岁高龄的革命老前辈瘳汉生派秘书李迎选专程从北京赶到咸阳,查阅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红军集结咸阳时作为捐粮收条保存在国民党咸阳县政府档案中的瘳老名片,向2000年从档案中发现红军名片的档案馆工作人员唐明详细了解了发现过程。李秘书说,  相似文献   

13.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14.
《北京档案》2007,(2):43-43
国立俄罗斯军事档案馆于1992年成立。它的前身是1920年成立的隶属于苏俄总参谋部的红军档案馆。收藏有世界上最全的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东线战区的档案资料。1992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陆续将该档案馆里苏联时期被归类为秘密档案的一些关于二战和苏联武装力量建设的资料加以解密。这些解密后的档案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军事学家更好地了解二战以及苏联武装力量建设过程中的细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一份由汝城县档案馆珍藏的《红军借据》被省档案局(馆)编印出版的《湖湘档案图典》收录。本借据系1934年11月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汝城延寿境内时,由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写给官坑村村民胡四德的。叶于同年12月牺牲于贵州石阡长征途中。这张小小的借据,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规军纪。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每到一处,红军战士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与支持情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境内行程一万五千里,历时一年零八个月,途经近70个县。四川是长征所经过的14个省中自然环境最险恶、敌我战斗最惨烈、党内斗争最激烈的省份,四川各族人民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先烈业绩,弘扬长征精神,四川省档案(局)馆特别制作了“红军长征在四川”档案网上展览。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大悟县档案馆保存的4件红军借粮档案在大悟县丰店镇老区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大悟县档案局长李桂双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汇报县档案馆征集到红军借粮账簿的信,并以特快专递的形式直接寄给了俞正声书记.  相似文献   

18.
《新闻天地》2009,(8):46-47
掌握破敌密码独特方式 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中,有一批侦察兵,抓舌头、化装探路立下了大功,不过这类侦察一般只具有战术价值,很难了解到敌军高层计划和整体部署。在长征途中不间断地侦破国民党的密码,才是红军侦察工作最出色之处。如今,尘封的档案已公之于世,那些隐蔽战线英雄的历史功绩也终于可以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9.
从1930年至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军事“围剿”。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敌人前四次“围剿”均被粉碎了。但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第五次“围剿”,被迫撤出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本组史料,系从馆藏国民党重要军事档案中选出。它反映了敌人第三次“围剿”失败后的部分战况,记录了反动派的反革命策略和罪行。透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尽管国民党反动派费尽心机,制订了一整套“围剿,红军的策略和计划,但由于红军的战略战术正确,国民党反动派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保持史料原貌,凡史料中对红军的诬蔑之词,均未改动,请读者鉴识。各份文件标题,亦系编者所拟。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 范长江第一次写红军长征是1935年下半年。当时,红军部分主力正跨越千山万水,战胜重重困难北上,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先后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二十六军会师。国民党蒋介石方面,调集重兵,包括中央军、地方军和“民团”,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天上还有飞机侦察和轰炸,实行“前后左右上”五位一体的攻击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