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准确识记现代汉字字形。必须注意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有些成语的组成部分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容易造成字形的误写。  相似文献   

2.
谈谈错别字     
错别字,顾名思义,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就是结构、笔画不正确的字;别字,就是用形状相似或读音相近的字代替。错别字大体分为四类:一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我们在做笔记时,常把读音相同的字混淆。例如:将“实事求是”写成“事实求是”,将“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3.
必须与必需读音相同,词义相近,容易混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仔细品味两词,在其含义和用法上有以下不同:一、词义内涵不同。必须,《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4.
我参加了县组织的小学毕业生升学统一试卷分析。对三个毕业班学生作文试卷中的错别字作了调查和分析。学生用错的字,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一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字。如“妄图”错用成“忘”,“精密”错用成“蜜”,“水深火热”错用成“生”等;二是读音不同,字形相近。如“自己”错用成“已”,“倾盆大雨”错用成“岔”,“千钧一发”错用成“钩”等;三是读音相同,字形不相象的字。  相似文献   

5.
顾正飞 《语文知识》2000,(10):75-77
同音词因读音相同,字形词义又多相近,因而极易张冠李戴造成误用,多年来一直是高考词语考查的热点。综观高考试卷,我们可以从多种题型中觅得它的身影。那么,如何准确解答涉及同音词的题目呢?其实不管它以何  相似文献   

6.
“考查”和“考察”,读音相同,词义也相近,有时很容易混淆。《工人日报》上曾刊《孙敏——红土地上的创业者》一文,用了“考查”一词:“当时孙敏在国外考查。”究竟是用对了还是用错了?  相似文献   

7.
汉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汉语史中存在着语言和文字交互影响的现象。语言中的词写成文字之后,在文字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书写形式的变化,词音有可能受字形影响而相应发生变化。张永言先生据《水经注》举有读随字改或者说音从字变的例子。汉字俗写变化可以对汉语的词音、词义产生影响。如某字既记录A词,又因俗写变化与B词的字形相同或相近,结果B词因文字的原因读成A词的读音。下面就以盼望和疆场二词为例,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根据汉字字族理论,从分析考释《说文解字》中以“果”为声符的十三个字与“果”的声义关系,认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相同或相近,所记录词义同出一源,是一组以“果”为母文的同族字。  相似文献   

9.
从“好戏/好说,白纸/白吃”联系到汉语兼类词的标准问题,通过对汉语词类的一些史料及词义、语用的分析,说明汉语兼类词的标准是:字形、字音相同,词义相近;词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词语是说话、写文章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记住大量词语。这里的记忆词语,主要是指记忆其意义,而不是字形。比较记忆为了准确地掌握词义,我们可以通过找同义词、反义词或易混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①找同。即找出与要记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对"同义词"的解释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实际运用时,我们还可以把同义词和近义词进一步区分。同义词词义相同,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的结合体。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在记录汉字的同时,必须根据词义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体的汉字,彼此之间不能变换。例如,才能的“才”,就不能写成材料的“材”,也不能写成裁剪的“裁”。但是,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却存在着与上述相反的情况。一个词可以用该用的这个字,也可以用不该用的那个字。例如,清朝蒲松龄《山市》“数八层,裁如星点”中的“裁”按其意义,应该用刚才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像这种用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不同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那个字的现象,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说话、写文章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记住大量词语。这里的记忆词语,主要是指记忆其意义,而不是字形。比较记忆为了准确地掌握词义,我们可以通过找同义词、反义词或易混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①找同。即找出与要记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例如:"崩塌"的近义词为"倒塌","惊诧"的近义  相似文献   

14.
多音同义词,是指汉语中一个词有两种读音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类词在表情达意时由于意义相同而又读音有异,很容易误读。其实,多音同义词的读音是有“章”可依的,它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和句法功能来表示不同的读音。下面试举几例: 薄,读“bó”,又读“báo”,都有物体不厚的意思。这个词的读音应根据其不同的构词方式和句法功能而定。①当“薄”构成联合式合成词或在成语中出现时,应读“bó”,如“薄弱”、“浅薄”、“淡薄”、“日薄西山”等。②当“薄”构成偏正式或主谓式合成词时,应读“báo”,如“很薄”、“不薄”、“薄纸”等。③当“薄”和其它语素组成合成词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时,“薄”的  相似文献   

15.
“考查”和“考察”,读音相同,词义也相近,有时很容易混淆。《工人日报》上曾刊《孙敏——红土地上的创业者》一文,用了“考查”一词:“当时孙敏在国外考查。”究竟是用对了还是用错了?不妨先来辨析一下“考查”和“考察”的差别。首先  相似文献   

16.
"同源词是同一语源的词,这些词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词义相同或相关."[1]读音是指词的上古音,词义是指词的本义.<说文解字>是讲本义的书,但是有很多词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训,没有揭示出本又,也就无从探讨同源词.文章引进平行互证法来证明同源词.如果一个词和已知的一组同源词在语音上平行,也就是说,相同或相近,然后推断这个词和这一组同源词在意义上也平行,也就是说,相同或相关.拿这个推断的相同或相关的词义去解释典籍中的用例,如果比<说文解字>所解释的词义有更强的说服力,对词的引中又有更强的提挈力,更契合词的语义、语境,那么,就可以证明这个词和这一组已知的同源词同源.由同源词推断词的本义,由对词的本叉的证实确证同源词,二者互相发明,就是平行互证法.  相似文献   

17.
英美人说话向来以幽默风趣著称,这与他们恰当地使用双关语(pun)是分不开的。英语修辞格 pun(双关语)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中的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现象使一句话产生两层不同的意思,从而使语言活泼有趣,表意形象,耐人寻味。不少双关语针贬时弊,入木三分。英语双关语可分为谐音双关(Homophone)和词义双关(Homograph)两类。借助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如:——Why are parliamentary reports called“Blue Books”?  相似文献   

18.
“谐音”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释义的:“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由于谐音词语的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却不同,因此,用得好,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能产生各种修辞效果。我们发现,谐音与汉语修辞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它常常出现在一些辞格中。  相似文献   

19.
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字字形的识记,从总体上看难度并不高。A组中的“蜚”应写作“斐”,这两个字读音、字形都很相近,极易混淆。“蜚”读幽,虫字底.“斐”读fei,文字底,前者意同“飞”,后者意思是“有文采”。C组中的“燥”应写作“躁”,这两个字都读zao,字形相近,“燥”是火字旁,意思是“缺少水分”,  相似文献   

20.
《中学文科》2004,(9):3-6
正确区分形声字。中国汉民族文字是表意文字,90%以上的字是用“形声”方法造出的。“形声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表示字的读音,叫声旁;一个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叫形旁。相同读音的字由于共用一个声旁,因此容易搞混,但是因为所表示的意思不同,形旁又有区别,因此我们要严格区别字的意思,识记汉字字形。如“书籍”与“狼藉”;“裁判”与“栽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