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媒介“社交化”背景下,社会化媒介融入日常生活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对人们的实践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豆瓣APP为例,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分析用户与技术及用户间的互动,进而研究平台如何对用户的使用行为和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研究发现,豆瓣APP拓展了用户内容感知的方式,增强了其对平台的依赖,并通过圈层化交往实现了对用户的情感动员。  相似文献   

2.
姚倩 《科技与出版》2021,(1):156-160
随着信息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人类的阅读行为通过平台演化为社会化阅读,具有传统阅读所不具备的特点.Web 3.0以及AI的出现助推了社会化阅读中用户兴趣培养、知识获取、场景构建等需求,有助于填补知识鸿沟.但阅读行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面临内容泛娱乐化、阅读分享圈层化、平台发展内卷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平衡阅读与社交,明确人工智能在阅读中的功能作用,以阅读内容为主体打造知识生成体系.  相似文献   

3.
媒介变迁重塑新闻实践,带来全新产品化思维。在技术驱动下,新闻业界在媒介融合和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锐意创新,而产品化是新闻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闻传播观念的变革。平台社会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服务的聚合与价值生产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闻生产流程与消费市场的实践转向;新媒介技术和用户需求两者的叠加影响催生了形态多维的新闻产品;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元宇宙的迅猛发展指向了关注用户具身体验、关系连接和场景创新的新闻产品未来图景。因此,提升产品化思维,专业新闻机构从单一的新闻内容生产者转变为“新闻产品设计师”是新闻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下的交互,重视下游供应链以避免微笑曲线的怪圈;发力移动终端,契合媒介接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些都是豆瓣等社交化内容平台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曦  吴晓艳 《传媒》2019,(3):86-88
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典型代表,"抖音"凭借自身的界面化、个性化、互动性特征迅速崛起。"抖音"之所以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用户的喜欢,甚至一些用户对其产生了"依赖心理",源于其满足了用户自我展现、互动交流和娱乐化的现实需求。就目前来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加强治理、强化把关和提升媒介素养等角度入手,加强平台的责任和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6.
赵飞 《传媒》2014,(18)
正随着4G LTE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公共网络的覆盖,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接入信息网络重要的个人平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以日益丰富的科技手段重塑着人际交往方式,颠覆了信息消费模式,培养了用户新的媒介接触习惯。移动APP是搭载在智能移动平台上兼容各类应用系统的功能软件,是用户获取定制性内容的便利端口,是实现云端数据库资源与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匹配。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迫切需要信息的精  相似文献   

7.
陈然 《传媒》2019,(6):47-49
技术的进步不断革新着现有的媒介生态,并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内容分发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时间+流动空间+场景”正在组建新的传播时空。在用户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信息消费与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突破5亿人,休闲放松、获取资讯是用户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用户体验内容的变化与升级导致图书馆产品、服务、系统和交互所构建的融合体上升到场景化服务阶段,用户场景配置只有兼具稳定性与变化性的融合特征方可实现用户的极致体验。[方法/过程]应用控制论原理,设计图书馆“闭合场景环”,详述其构成要素和生态运行过程。[结果/结论 ]“闭合场景环”通过用户需求/期望驱动、正反通路生态调节、输入量与输出量相互校正、辅助元件的神经输送等生态运行过程,保证系统的自我调整与可持续发展,实现用户体验的稳定与持续。  相似文献   

9.
王蕾 《视听》2022,(4):154-156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不同的短视频平台浏览或发布短视频,一些用户甚至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用户在短视频呈现形式、内容等方面的消费偏好,以及用户的使用动机,均隐藏着复杂的心理,体现出需求满足、猎奇、自我认同、跟风从众等多元社会心态.短视频平台与用户之间也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平台的推送设置影响着用户的选择,用户的需求也驱...  相似文献   

10.
微平台已成为当前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而社交媒体环境下衍生的"圈层"文化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和交互方式,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论文应用圈层裂变机制,从定义用户圈层、构建用户画像、优化传播内容、触发传播引擎四个方面对档案信息微传播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相应优化路径,以期为我国档案部门开展档案信息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防范和化解平台型媒体建构进程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文章从平台型媒体的学理内涵与基本特征入手,分析网络传播格局中意识形态风险的趋向与类型,指出平台型媒体具有数据资源的聚合性与吸附性、内容生产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技术平台的连接性与智能化、媒体把关的专业性与导向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节点化与圈层化等特征。平台型媒体在连接资源和聚合用户的同时,面临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弱化、西方势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群体极化”的网络舆情传导、平台技术理性与媒体价值理性失衡等多重叠加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结合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去中心化、智能化、隐蔽性的新趋向,提出平台型媒体规制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路径,即强化网络主流思想舆论引导、重塑媒体平台的把关机制、依托需求价值链开展用户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以期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媒体融合的研究大多脱离用户的能动主体视野,如将其等同为媒体形态的叠加或技术的对接等。媒体融合不应仅作为内容的集成或用户的聚集,更应是以用户为导向的智能场景匹配。从实践维度而言,媒体融合需切实关注“自利式用户”,提升其互动性与控制力。理论层面,基于用户导向的媒体融合机制表现为,用户需求、新媒体技术等共同创造的媒体融合新样态,通过智能场景匹配为场景化的用户提供新型服务,并在感官重组、新需求促发中,重塑媒体融合的动态演进。用户核心的媒体融合,需反思个性化定制的推荐“过适”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阅读场景的智能化推动数字阅读在智能时代不断发展。文章将可供性理论运用到数字阅读场景中,凝练出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进而对其场景可供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数字阅读场景是一个以用户为逻辑起点,以技术为基础、以体验为关键、以社交为动能的连接方式,场景与数字阅读内容应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数字阅读未来发展路径:数据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化场景搭建,凸显阅读媒介的人性化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阅读内容生态,助推多模态内容与阅读场景有机融合;搭建具身阅读场景,实现抽象阅读内容场景化;打造阅读社交化的智能场景,使用户实现更多的自由与全能。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用户阅读兴趣变了:年轻用户的喜好正在重塑媒体的表达,热门话题引爆了社区;用户消费场景变了:晚间场景成为媒体争夺的"黄金时段",习大大也告诉年轻人要早点睡;内容生产方式变了:内容分发渠道重塑,小微生产团队以自媒体之名崛起;内容服务方式变了:基于社交平台的内容传播和服务引发更紧密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新媒介环境下场景营销的几大特性,通过比较不同范例,探寻新媒体用户的需求变化,试图回答如何用互联网思想运作媒介资源这一问题。产品运营、品牌形象、媒介文化等任何传播行为都凭借内容或实体的风格、特性向受众传递其价值观念,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受众身体力行,形成循环效应。这其中各个环节,不论品牌、渠道或是产品本身无不体现着场景的浸染。场景营销作为近几年众多成功营销案例背后的推手,它不仅象征着一场营销理念的根本变革,从中更可以窥探户外媒体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在《新新媒介》中提出了当代媒介的"三分说",即旧媒介、新媒介和新新媒介,从时间节点、用户使用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简单阐述了各自的界定性特征。广播在旧媒介范围内属于空间和时间定位不变的媒介,由专业人士负责内容生产;之后经历了互联网的第一代媒介到第二代媒介,广播在传播技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介在不断演化,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广播APP在突破了旧有传播范式的基础上,更是在知识付费、线上收听、线下体验上寻求内容生产多元化、受众需求精准化的策略。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着重对于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从"广播"走向"窄播",走向定制广播的内容生产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平台上,作为新闻内容主要载体之一的新闻网站,正在从数据、用户、平台三个角度加强新闻信息之间、信息与人之间、媒介与媒介之间的关联性.这一方面反映了在社交化、移动化及大数据的背景下,新闻生产与传播正在逐渐开始与相关的技术要素、社会要素、资源要素进行关联与整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重塑与提升新闻网站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8.
沈悦 《中国编辑》2021,(5):39-43
当前以5G技术赋能的智能传播,架构了社会空间语境的新框架.实体书店通过媒介建构拟态场景,使其在虚拟网络与实体空间的融合中打造新阅读场景成为可能.媒介化背景下的实体书店,呈现场景转向、场景叠化、场景仪式、场景游戏等多模态空间建构,以实现用户向书友转化的媒介动力.实体书店特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与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场景,将共同建...  相似文献   

19.
张孟杰 《视听》2023,(4):94-97
随着社交媒体的泛化,各种新鲜事物以媒介为中介最大程度地充斥着现代人的感官系统,刺激和形塑着人们的身体感知方式,使其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坐在电脑前的“机器人”与在赛博广场中肆意表演的“人”镶嵌在同一个身体中,展现出身心隔离的现实景观。而当广场中的戏剧落幕时,原本隐匿在幕后的孤独感会被无限放大,在此身体和媒介的互动场景下,触发了人们的自我规训机制,但似乎收效甚微,用户在浅层赛博空间和真实生活场景的夹击下逐渐呈现出异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大出版背景下,交付方式演变为产品交付与内容交付,内容的单向发布演变为以内容为中介的多向沟通。基于此,文章提出场景化表达的概念,认为内容交付的出现引发思想与表达的分离,思想的到达效果取决于场景化表达的精准度。场景化表达体系的构建应该围绕用户的场景化特征,从场景构建、关联结构、丰富表达以及衍生创作等四个角度开展,满足用户的场景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