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2月4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我们将在北京迎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盛大开幕。这是冬奥会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北京8分钟”2018年,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作为下一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北京用8分钟的表演向全世界发出了“2022相约北京”的热情邀请。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工》2021,(3):47-48
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分别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2022年3月4日至3月13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本届会徽与吉祥物的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的巧端合。一、会徽1.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3.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为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冰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性的群众冰雪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全民健身增添了多元色彩。在甘肃省,“冰雪运动”虽然起步晚,但同样开展得轰轰烈烈,甘肃不仅拥有专业的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而且各市县也拥有不少大众滑雪场。全省教育系统也在大力推进校园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宜冰则冰、宜雪则雪的“一校多品”冰雪特色校模式。截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已有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66个,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8个。广袤的陇原大地上,这“冰”上运动逐渐地“热”起来了。  相似文献   

4.
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1.“雪容融”形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试题背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圆满落幕,在数千名运动员及众多冰雪工作者、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中国冰雪健儿不断突破极限,首次实现全项目参赛,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为这场家门口的体育盛事画上圆满句号。其中,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领军人物齐广璞凭借出色实力与稳定发挥,收获了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因此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奖章。  相似文献   

6.
在2022年,北京将主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其实,中国不仅在举办冬奥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有着悠久的冰雪运动历史。冬天带孩子去滑冰、玩雪的时候,好奇的孩子有没有这样提问?  相似文献   

7.
冬奥会趣闻     
<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季奥运会、冬奥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从1924年起至今,冬奥会已成功举办了23届。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开幕,一场万众期待的冰雪盛宴即将上演,北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的城市。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冬奥史上的一些"趣闻",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冬奥会吧。两难的选择:汽车VS参赛1948年的第5届冬奥会上,来自加拿大渥太华的花样滑冰业余选手芭芭拉·斯科特夺得单人滑冠军。不过,她获得金牌的代价是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程分析“冬奥送祝福——面塑制作”单元课程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将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综合·探索”领域第八课“走进北京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面塑学习内容与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索”第九课“京剧元素的再创造”内容相融合开发的拓展设计课程。本课程以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送祝福为情境,通过学习北京传统工艺面塑的艺术特征,掌握面塑的制作技法,提炼京剧元素设计冬奥会运动装备,制作冬奥会面塑吉祥物,进而讲述冬奥会故事、传递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9.
单项体育图标设计作为冬奥会重要的形象景观视觉符号分支之一,不仅具有识别性、功能性、实用性,同时承载了传达冬奥会运动精神与各国文明交融的抽象概念。通过对冬奥会单项体育图标文献资料的收集,从冬奥会单项体育图标的定义、功能、特点出发,分析其发展过程及风格体现;对历届冬奥运动图标设计形式及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冬奥会单项体育图标设计的发展趋势。对近50年(即1968-2018年)第10届至23届冬奥会中的体育单项图标设计典型进行研究,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图标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伴着冬奥主题歌《雪花》动人的旋律,“大雪花”造型的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画上圆满句号。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惊艳全球,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冬奥会所传递的低碳环保理念,实现了奥运历史上的点火创新,成为绿色奥运的新起点。为提高队员生态文明意识,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北京市海淀区东升实验小学四(1)中队的队员们以“云参观”的方式寻访冬奥会中的低碳行动,  相似文献   

11.
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鸟巢"正式拉开了序幕.开幕式当天,适逢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开幕式以中国二十四节气为倒计时,把中国文化、艺术和科技元素完美结合,为世界献上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科技盛宴.本次冬奥会共设有7个大项目、15个分项目及109个小项目,在众多的比赛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2.
赵柳 《初中生辅导》2022,(10):47-50
<正>2022年2月4日晚20:00时,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鸟巢盛大开幕,北京成为首座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开幕式现场。开幕式还未开始,问题小妹雪容融又开始提问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放异彩“,舌尖上的冬奥”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初中化学探索课程育人的良好载体。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中的化学知识与传统美食饺子紧密联系,通过饺子外延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更能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火炬材料的变化入手,开展主题式教学,在材料的“赏”“析”“用”三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与学生互动,学生依据已有经验进行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化学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刘洪 《江苏教育》2022,(23):22-23
为迎接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设计实施了“为奥运喝彩”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师生人人参与其中,学生将个人生活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感受中国力量,激发中国豪情。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和高考作文试题都注重时代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关注热点话题,弘扬正能量,要求师生将古代与当代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要求展现学生自己的观点[1]。“2022北京冬奥会”符合高考作文题目的题材选择导向,准确利用“2022北京冬奥会”这一题材规范模拟命题,有效进行作文训练,还需仔细研究、准确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细节,尤其在价值多元、联系实际、辩证思考等方面对模拟命题内容文字进行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这也是中国第一次主办这个冰雪类的竞技盛会。在和它正式见面之前,我们不妨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和冬奥会有关的事,让孩子对冬奥会的到来更加期盼,也更加能体会到冰雪竞技运动的乐趣与奥运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为营造全民携手迎冬奥的浓厚氛围,传达对冬奥会的诚挚祝福和美好祝愿,北京市海淀老龄大学专门组织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丹青绘冰雪,一起向未来"主题书画作品展,精选近四十件作品在网上展出. 此次活动是学校迎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以冬奥会为契机,通过书画、摄影、诗词、篆刻等作品营造...  相似文献   

19.
<正>2月20日,“简约、安全、精彩”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见证了言出必行的精神,彰显了风雨无阻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促进全球“一起向未来”的真诚。中国代表团不负众望,获得9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运动员们不仅凭借“敢于拼搏”“中国自信”“开放包容”的冬奥精神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梦想,而且诠释了冬奥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  相似文献   

20.
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在家门口参加比赛更让人觉得兴奋的了!北京申办冬奥会,我非常激动,这是中国所有冬季运动员的梦想。我不能在赛场上继续为国奋战,但我会换个角色继续参与奥运。—李妮娜本期封面人物是许多冰雪迷的偶像,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形象大使,素有"雪上公主"之称的李妮娜。她曾在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她参加了四届冬奥会,并于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两次获得女子空中技巧赛亚军。此外,她还史无前例地连续三年蝉联世锦赛冠军,是当之无愧的"雪上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