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描述和评价了社会网络分析在团队运动表现中的应用情况。研究采用引文追溯法对文献进行检索,共进行5轮,检索引文3 698篇,最终有74篇文献纳入研究。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分析在团队运动表现中的应用是一个新兴现象,相关研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将团队运动中的互动行为概念化为一个网络,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分别概述了网络结构对认识团队运动互动行为的有用见解,验证了社会网络分析在足球等8个不同团队运动中应用的可行性。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传统运动标注分析的补充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改变了原有方法将比赛事件从比赛环境中独立出来的研究范式。在对球员互动结构静态属性分析的基础上,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讨论这种互动结构的动态属性,以及多重网络对团队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网络概念在不同学科领域受到广泛讨论与应用,尤其在当今组织行为研究议题的探究及其贡献上,更是受到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社会网络分析主要在了解网络结构中彼此关系及其关系资源的获取、交换与转移,基于此,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文献分析法,阐述社会网络的源起与概念,进而描绘体育运动组织中的社会网络,并据以提出社会网络概念在体育运动组织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分析对于体育运动组织研究所提供的分析视角层次性、研究议题拓展性及分析方法多元性,不仅可深化当前体育运动组织行为研究的内涵,也可拓展未来研究的多元化提供不同以往的体育运动组织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3.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洛特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行为潜能、期望、强化价值、心理情景4个要素,从比赛威慑、情感瓦解、分化团队、摧毁荣誉心理几个方面对运动员的行为进行预测,以期为进一步提高运动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6—2015年运动生物力学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学术论文1 158篇,运用科学计量学和SNA方法,借助Citespace、Sati、Ucinet、Netdraw等软件,分别对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作者共现网络的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凝聚子群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合作网络的整体密度较低,虽然作者合作网络的结构较为松散,但是在局部已经形成小规模的科研团队;(2)Guskiewicz,Kevin M和Guskiewicz,Kevin M在整个网络中具备较强控制资源的能力,在学术知识的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起着一定的桥梁作用和中介作用;(3)通过块模型分析发现,以Guskiewicz、Kevin M为代表的群体5在群体内部和外部都存在较好的合作交流和专业领域的对话;(4)通过K-核分析发现10位科研人员为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  相似文献   

6.
采用摄像法、观察记录法和序列分析法,对网球双打比赛环境中的成员间互动特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双打中团队成员互动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获胜团队的信息交流数量对于失利团队,同时获胜团队的交流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每个得分之间,团队成员可以分享即将进行的计划、经验,能更好地协调赛场条件,最终更好地解决问题。失利团队虽然有情感支持的互动特征,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于获胜团队,进而影响了团队表现和绩效。2)团队成员的组队配合时间与比赛绩效成正相关。3)男女性成员互动的模式存在差异:男性互动倾向于任务或工具性领域,女性倾向于社会情感领域。  相似文献   

7.
影响香港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光  姒刚彦  李庆珠 《体育科学》2006,26(12):42-47,59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香港运动员在第14届亚运会与第28届奥运会比赛中运动表现的因素进行调查。被试为50名参加这两次比赛的香港运动员。研究表明,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前90天内,共有18条因素对运动员的比赛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12条对运动员奥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8条对运动员亚运会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在亚运会与奥运会比赛期间,共66条因素对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有影响,其中,36条对运动员奥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23条对运动员亚运会上的运动表现有强烈影响,这66条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因素、教练员、团体、传媒、社会支持、代表团职员、环境、时间、交通、天气、比赛用具和观众12个大类因素。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21,(1):34-39
体育学以人的运动行为为研究对象,目前所借助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都无法真正回归运动行为的本体,研究人的运动行为唯有放弃因素论,回到行为叙事,才能揭示本真。为实现这一目标,程志理在体认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运动行为志"和"运动行为意象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并运用此研究方法对多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以"事实—现实—切实"三元互证证据链结构分析确保运动行为研究的真实性。这篇口述史文本引入体育学两种研究方法运用于——短距离跑成绩与步幅、步频之间关系、起跑反应时训练的"听枪"身体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技术稳定表达实现条件——三个学术实践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心理演练/表象和运动表现:指导应用的研究成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这篇报告里,我将对与运动行为相联系的心理训练/表象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研究成果,更好地给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建议和帮助。在这篇文章里,我将对有关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运动心理学的应用提供一些建议,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解。这一回顾将分为以下几个主题:(a)与控制组和身体锻炼组相关的心理训练(MP)整体效应;(b)调节心理训练会影响个体运动时的表现的有关变量;(c)心理训练程序设计过程中的程序变量;(d)限制我们对心理演练效果进行理解的有关因素;(e)与真实运动和表象运动相联…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西方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比较法对从运动心理学的学科发展指标、研究领域、学术论文的研究水平、理论导向、研究方法和引文文献等方面对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西方运动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广泛 ,研究方法多元化 ,论文的引文文献数量仍趋增多等。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业者在个体社会网络互动中动员网络资源,以缓解企业组织创建早期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是当前创业环境下我国个体创业类体育新创企业保持存续与实现成长的有效路径,也是体育创业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视域下,从个体社会网络的结构维度入手,在实证研究验证了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存在中介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网络结构性的视角指出了这一传导机制存在的行业性特征:1)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规模、网顶、异质性与体育新创企业绩效间的传导路径更为清晰;2)社会网络资源在创业者社会网络结构与体育新创企业非财务绩效间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3)体育创业者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更利于直接网络资源获取,高异质性的网络结构更利于间接网络资源获取;4)高密度、强关系的社会网络结构性特征有可能限制体育创业者获取网络“中介利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育旅游中的观赛游为分析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旅游与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冲突过程进行分析,运用马克思的冲突理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讨论社会行为下的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与根源。研究认为: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情境因素主要集中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制度、经济和文化3个方面;影响体育旅游行为冲突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冲突根源前提是体育旅游行为过程具有了明显的角色身份认同,冲突根源内因是体育旅游目标利益化差异和旅游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冲突根源效用是体育旅游产品是否满足游客的消费利益,冲突根源机制是体育旅游产品的效用特性,冲突根源结构是功能体系的不完善,冲突根源功能是产业链条的不完备,冲突根源约束来自秩序化制度建设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来对东莞市城镇体育人口社会网络规模进行研究。论文通过选择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莞市城镇体育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基于阶层结构观和社会网络结构观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当代阶层地位对东莞市城镇体育人口的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东莞市城镇体育人口社会网络规模普遍呈现多元化情况,反映出体育活动对于社会网络的优化作用,针对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不仅对于东莞市体育经济发展、体育人口增长和社会网络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将会扩大体育人口研究的内容、范围,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水平运动队的群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队欲在未来的世界大赛中获胜,只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去努力是不够的。运动员是具有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人,运动队是具有社会形态的社会群体。运动员个体如何从三维(生理、心理、社会)角度去使自己达到最佳机能状态的努力和群体如何发挥整体最优功能的努力,已成为在当代世界大赛中获胜必不可少的条件。结构决定功能,要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整体最优功能的高水平运动队,首先必须了解它的结构。本文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资本视角下体育志愿服务研究的国外进展进行梳理和整合,认为社会资本阶级论、功能论和组织论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基于社会资本分析框架下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研究表明:持续时间、个体特征、服务类型、组织环境是影响体育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资本生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反思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之需和已有研究局限后提出建议:深入探索问题致因,聚焦体育志愿者利己性行为分析;保障持续参与行为,深化体育志愿组织治理研究;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多维协同联动机制;深化理论体系创新,推进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社会资本视角下体育志愿服务研究的国外进展进行梳理和整合,认为社会资本阶级论、功能论和组织论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基于社会资本分析框架下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四个层面的研究表明:持续时间、个体特征、服务类型、组织环境是影响体育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资本生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反思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发展之需和已有研究局限后提出建议:深入探索问题致因,聚焦体育志愿者利己性行为分析;保障持续参与行为,深化体育志愿组织治理研究;推进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多维协同联动机制;深化理论体系创新,推进社会资本理论的整合与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体育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其对推动体育消费增长、体育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实现体育产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从冰雪体育消费者视角出发,从媒介传播的角度切入,通过构建冰雪体育广告对消费行为影响效果的概念模型,着重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冰雪体育广告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态度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主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简单斜率分析等方法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电视网络广告、印刷广告、广播广告以及场地广告均可以正向影响冰雪体育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态度调节了电视网络广告或场地广告与冰雪体育消费者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高态度条件下电视网络广告或场地广告对冰雪体育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正向影响效果均大于低态度条件;态度在印刷广告或广播广告影响冰雪体育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并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本土化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5维度)、群体凝聚力(2维度)、群体绩效3个量表对武陵山片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采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试图构建成员社会资本、群体凝聚力以及群体绩效关系的模型。结果显示:(1)社会资本的4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和社会支持)可直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网络关系维度直接预测群体绩效不显著。(2)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可正向预测健身吸引,社会支持可以负向预测健身吸引,网络关系对健身吸引的预测不显著;社会资本的5维度(互惠互动、群体信任、群体志愿、网络关系和社会支持)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吸引。(3)群体凝聚力的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可以正向预测群体绩效。(4)群体凝聚力在互惠互动、群体志愿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群体凝聚力在群体信任、社会支持、网络关系对群体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Sand surfaces can offer a higher energy cost (EC) and lower impact training stimulus compared with firmer and more traditional team sport training venues such as grass. This review aims to summaris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sand training,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its application as a team sports training venue. Compared with grass,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differences are associated with sand exercise. However, evidence also exists to suggest that training adaptations unique to sand can positively influence firm-ground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lower impact forces experienced on sand can limit muscle damage, muscle soreness, and decrements in performance capacity relative to exercise intensity. Therefore, using a sand training surface in team sports may allow greater training adaptations to be achieved, while reducing performance decrements and injuries that may arise from heavy training. Nevertheles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and surfaces over a greater range of training types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 to increase the application of sand training for team s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