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2月7日《晨报》第七版改版之时,李大钊是担任主编还是指导协助,现有研究成果的表述存在差异。整理并分析李大钊先后在《晨钟报》《晨报》及其副刊上发表的所有文章,从投稿署名、发文频次、现实困境等方面推断,李大钊应为《晨报》第七版改革的指导,参与副刊编辑定位、栏目策划等方面的工作,并未担任副刊主编实职。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7,(3):41-41
北京《晨报》具有副刊性质的是第7版。1919年2月7日起,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增加了“自由论坛”、“马克思研究”和“译丛”,以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从而使《晨报》副刊一举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3.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前的报纸副刊自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文报纸《申报》于1872年开创第一年,即“以词章补白”,引发了以后的报纸副刊。1897年,上海《字林沪报》设副刊《消闲报》;1900《中国日报》辟副刊《鼓吹录》,此后,一般的报纸都腾出固定版面设置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成为报纸不可或缺的一翼。以“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为例,稍作展开。1916年《晨钟报》创刊于北京.1918年底改组为《晨报》。创刊伊始,既固定在第七版刊载文艺作品,但无副刊称号,1919年2月,宣布改革第七版,倾向于新文化运动,李大钊曾参与工作…  相似文献   

5.
《晨报副刊》在“五四”运动发生前,即同新文学发生关联。又早且重要。这只要看鲁迅在其上连载《阿Q正传》,想想刚逝去的冰心的第一篇散文和第一篇小说都是发表在它上面,便可了然。《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晨报副刊的前身即是这两张报纸的第七版。《晨钟报》、《晨报》加上《学灯》所在的上海《时事新报》,本是“研究系”的报纸,并无进步性可言,但它们的“副刊”却有意味地我行我素。1919年2月,《晨报》的文艺第七版决然改版,这情景很像茅盾改革老牌的例\说月报》,把一份充满消闲的旧文学气味的报刊,一下子注入“五四”的…  相似文献   

6.
周英杰 《传媒》2015,(9):29-30
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特色之一.中国报纸的副刊起源于清末,最初称“副张”或“附张”,被中国新闻界公认的最早的副刊是由英商字林洋行创办的《字林沪报》于1897年11月24日编辑出版的《消闲报》. 随后,这一独具中国报业特色的传播形式,不但在广大读者群中生根开花,而且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宣传新思想、向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报纸副刊,如《申报》的副刊《自由谈》、《晨报》的副刊《晨报副镌》、《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京报》的副刊《京报副刊》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利用报刊表达自己的思想,报刊成为他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媒介,也成为公共意见形成的主要阵地。本文选择李大钊主编时期的《晨报》副刊来分析在新文化背景下,现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利用报刊来构建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鲁迅读报刊     
鲁讯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报刊是鲁迅一生进行战斗的主要阵地。他曾经担任过《莽原》、《语绦》、《奔流》、《新青年》等10家刊物的主编和编委,指导和支持过《未名》、《鼓浪》、《晨报副刊》、《民报副刊》等8家报刊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在103家报刊上发表文章740余篇。当然,鲁迅是作为文学家同报刊发生密切联系的。但他关于报刊的一些精辟论述,仍然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去学习、研究。这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宝库和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做厨子不易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怯场了.  相似文献   

11.
做厨子不易     
袁鹰  潘国彦 《出版参考》2007,(1):43-43,46
1956年7月,《人民日报》改版,扩大版面.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副刊.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我奉命担任八版主编。虽然我在上海解放前曾经在地下党领导的《联合晚报》编过几个月的副刊《夕拾》,又因中学时代就开始向上海的报纸副刊投稿,对报纸副刊似乎尚不陌生。但是彼一时此一时也,要编《人民日报》副刊,不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幸而得到许多老中青作家的支持.出谋划策,提供稿件:当时受党中央委托主管报纸工作的胡乔木同志两次来文艺部作具体的指导.出了不少主意:加上文艺部的主要负责人林淡秋和袁水拍两位又都编过副刊.有他们坐镇把关.我也就不太快场了  相似文献   

12.
杨晓峰 《编辑之友》2011,(11):117-119
"五四"时期是新旧文化碰撞抗争、中西思想融合激荡的年代,其重要现象之一便是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北平《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和北平《京报副刊》等四大副刊的应运而生。它们之所以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摒弃曾在中国大行其道、风行一时的鸳鸯蝴蝶派作品,在  相似文献   

13.
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与文学的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时期,即在新闻纸上给文学辟出一块地盘,称之为副刊。如当时京沪报业有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建立了功勋。当时副刊上发的多是一些纯文学性的文字,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女神》等;也不时发一点颇具文采的政论性文字,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发表于文学副刊之上。这说明,很早以来,我国的老报人就十分重视新闻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明朝忠臣杨绁盛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佩杨继盛的气节,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李大钊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  相似文献   

15.
朱渭波 《编辑学报》2015,27(5):509-510
古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是明朝忠臣杨继盛的名句.杨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都置之度外,在他第2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这一述志诗. 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十分推崇杨的品德,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后来章士钊之妻吴弱男请李大钊写条幅以作纪念,李大钊便手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联在杨继盛的名句上改动了一个字,实是李大钊自己的述志和写照.  相似文献   

16.
近日,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所李大钊年谱编写组在搜集整理有关李大钊同志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理论方面的资料时,从北京《晨报》上发现一九二二年二月十四日第三版上刊登的一条新闻,其中报道了“北大新闻记者同志会成立,徐宝璜、胡适、李大钊均到会讲演”。消息只有二百五十个字,三位教授的演说词依次附在后面,占去了近半个版的篇幅。徐宝璜的演说很简短,五百多字,  相似文献   

17.
<晨报>原为研究系的机关报,其副刊毫无影响力.李大钊接手<晨报副刊>后将其改版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各种进步思想的舞台,为新文化运动开辟了新的阵地.本文从<晨报>前身<晨钟报>溯源,对<晨报副刊>的改版作了分析,从中透析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角色、思想的多重转变.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报刊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这就是文艺副刊的成型和纯文学刊物、文艺小报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专门刊载文学作品、传播文学思潮的文学“公共舆论”,开始影响现代文学发展的走向。类似副刊的形式,早在现代报刊兴起之初就已出现了,但“副刊”这一名称的定型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1922年,鲁迅受《晨报》编辑孙伏园之约为其主编的副刊题写刊名“附镌”,但由于字体原因,“附镌”在印刷时被改成了“副携”。在徐志摩主编时代,《晨报副镌》被改为《晨报副刊》。后来,随着《京报》、《世界日报》的群起仿效,这一称呼便流行了起来,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中“附刊”与“副张”同时提到,内容和意思基本一样。30年代中期,胡道静的《论副刊》对副刊给予了较详尽的论述,尽管有不少讹误。  相似文献   

19.
丁玲是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第一任主编,在她主持编辑业务期间,《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从1941年5月16日创刊到1941年9月15日为第一阶段,《解放日报》为对开两版,文艺副刊放在第二版左下方,没有刊头;1941年9月16日至1942年4月1日改版为第二阶段,《解放日报》由两版增为四版,文艺副刊  相似文献   

20.
新文化运动中,北京的《晨报》是学界洞察国际秩序的思想窗口,亦是引导学生运动、探索救亡图存的舆论阵地.在北洋军阀强化舆论管控的背景下,《晨报》为开辟言论空间,于1919年2月宣布改版副刊,开辟"自由论坛""译丛"等栏目,自此广泛译介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学理.李大钊主持的"名人小史"栏目介绍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启发和引导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