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有史以来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所谓政治社会。生活在政治社会的人具有政治性质,即天生要过政治生活,如何解决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如何改善人类的政治生活,提高政治生活的质量,就成了思想家们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所谓政治思想,在从古至今的政治思想中,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人的政治观研究,这种研究旨在解决诸如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人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何种地位,如何在人群中实现统治与被统治的分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生存,活着”,指人的生命活动。人生活在世界中,在世界中展开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世界的存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体验着自己的生命活动。人的全部活动也就是人的完整的生命活动,也就是说人的全部活动由人的全部生活所组成。人的活动与人的生活是同一的,人怎样活动,人也就怎样生活。生活本  相似文献   

3.
从生活视角看现代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过程内含于生活进程中,并与人的生活相始终,现代学校教育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烈推动下,以科学知识的灌输为中心,崇尚教育为生活做准备,造成学校教育目的,内容和过程疏离了人的真实生活,终身教育的旨趣在于打破教育与生活相疏离的状况,它把教育的对象,内容,手段和过程与人的生活整合起来,生活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的归宿,人在生活中得到教育,并伴随一生,生活在终身教育中得到改善,并不断走向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4.
网络作为一种科学理性的工具,在提升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同时,又在一定层面上导致了人的精神家园的丧失。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生活中出现的人的生存困境的分析,呼吁全社会都关注网络生活中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自己鼓掌     
人选择了世界,来到神奇绚丽的世界,就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生活。有的人在掌声和鲜花中度过,有的人却在时间中被人淡忘,从此消沉,自愧不如别人……其实,何必呢?既然你选择了生活,就要活得有滋有味,活得神采飞扬,只要你有一双手,就能为自己鼓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爱江滩     
长期生活在都市,听惯了车水马龙。看惯了红男绿女,整天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奔波于忙忙碌碌的尘世里,对都市早已产生“审美疲劳”。虽然时尚高楼鳞次栉比,可是这钢筋混泥土铸成的高楼阻隔了人们的心灵;虽然电脑宽带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长期的冲浪给人带来眼睛的疲惫以及人与人之间更加的封闭。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一种终极价值取向,是生活中唯一的善。现代人的实存状况和现代德育的困境,反映了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和人对自身存在缺乏终极的问询。德育应是以人为目的的德育,并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选择意识,成就人的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精神生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它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及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及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域出发,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高职生精神生活现状,并从衡量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一般尺度——精神生活特性、精神生活要求、精神发展程度、精神感受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生的精神生活发展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在平静的生活中一下子遇到了不幸,原有的健康一下子失去了,心理的落差一定会很大,有些人会从此萎靡不振,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1.
没有灵动就没有生命,在生命灵动与人类教育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人类社会的教育,首先着眼于人的生命的灵动,其次也着眼于物的生命的灵动。良好的教育,必然凸显出生命的灵动。教育就是要把生命的自然灵动转变成生命的自觉灵动,尤其是人类生命的自觉灵动。教育一旦回归到人生乃至生命灵动的本真,教育的现实才不会变得那样严峻。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以其自然人性论为基础的,老子哲学的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目的的终权关怀。老子着重在自然中寻找人的存在的根据,其立论的最根本动因乃是对人的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的鸿沟所进行的广泛考察和深入思考,并以自然之性作为人的存在的终权依据和价值归依。通过对自然之性的异化与回归纳深刻分析,老子哲学提出圣人人格建构的人生修养旨趣,对传统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艺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志的。浅近地说,它是艺术家特有的情怀意趣、人格精神投注后的产儿,是一种个体生命意志的外化;而延伸到人类化的目标上看,则是作为从精神上掌握外在世界和人自身内在世界的方式。艺家及其他社会群体借此而追求并获得人生、宇宙中更为丰富的生存和生命意味,乃至绝对价值的东南。这可使人类的生命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扩展生命空间作为人类艺活动的重要指向,与人类的精神需求相默契。  相似文献   

14.
哲学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把握,既是哲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哲学之所以产生并存在了几千年的根本原因,而且随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加凸显其对人类生存本性的澄明与反思。哲学所体现的流变性、超越性、矛盾性等特征与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不定性、创造性和悖论性等内容是相对应的。哲学与人类生存的这种内在统一性表明:一方面,哲学是人类生存之所必需.只有从哲学去把握人,才能理解人和人生存的真谛;另一方面,哲学只有在对人的生存本性的把握中.才能使其追根溯源的底蕴得到切近与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法治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坚实的源头和肥沃的土壤。法治必然反映人的现实生活的需求。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法治只有扎根于人的现实生活才能走向理想,才能导引现实的人走向理想现实。  相似文献   

16.
依据人与所处外部环境的关系,汪曾祺在其小说中描述了生命的三种基本形态:其一是生命的自然形态。人的自然生命形态代表着生命最原初的现实形态,是生命的本真;其二是生命的社会形态。汪曾祺注重生命的社会性,重点挖掘了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人性美,以此作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其三是生命的精神形态。汪曾祺着重表现了民间社会生活中困苦和卑微的生命常态,他正视人类的生存困境,从生命的荒凉出发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在他看来,比物质生活更重要的东西,是保持人的精神生命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人生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域”。马克思人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理解为基础,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主线,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照的“生存-发展”模式。现代人的生存内涵和困境还没有远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对现代人生的观照。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观照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现代人的交往生存、现代人的社会公共生存。  相似文献   

18.
关于心理生活基本性质和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生活是人的现实生活的重要构成。理解心理生活的性质和内涵,必须考虑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性与心理生活。心理生活是人所拥有和创造的生活。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这涉及到人格与自我,主我与客我,大我与小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这包括认知的性质:对象的认知和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决定了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和自主性。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意义的基本心理单元就是观念。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心理体验是指感受、感悟、觉解、觉悟、思想、思念、体察、体会等。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有价值的评判、有追求的目标和有超越的品性。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功能,包括对外部生活世界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艺活动是用一种独特的暗喻形式来表现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意志的。它是艺术家特有情怀意趣、人格精神投注后的产儿,是一种个体生命意志的外化。而延伸到人类文化的目标上看,则是作为从精神上掌握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方式,文艺家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借此而追求并获得人生宇宙中更为丰富的生存和生命意味,乃至绝对价值的东西。这可使人类的生命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