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既倡导学生写记实作文,也提倡写想象作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这其实就是肯定了小学作文,可以"虚构"。因为"虚构"就是合理的想象和推测,"虚构"不等于"虚假","虚构"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中、小学生作文,有时进行一些虚构,是正常的、合理的。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性的反映。这可以从教材、讲课、作文训练和课外阅读等几方面得到说明。教材。中学语文教材165篇记叙文中,纯虚构的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就有60篇之多。如果把50几篇文艺性散文也算上,全部中学语文课本的记叙文就有一半是虚构的。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虚构作品就更多。试问教材中选有如此大量虚构的作品,学生学了如此大量虚构的课文,却反而禁止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练习虚构的写作方法,一旦出现了一点虚构,就斥之为“说假话”,这是自相矛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核心,也是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与之相悖,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素材,说假话、空话、套话,抄袭、虚构。基于此,笔者从正本清源、疗救学生、疗救老师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目的是鼓励学生发现"独一无二"的自我,用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塑造"真我";解放教师思想、钻进学生脑子是命好题、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呵护学生的创作热情,回归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底线——真善美。  相似文献   

4.
一个孩子在他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从想象的虚构世界进入真实的现实世界的转变。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这种转变却往往表现为从一种不被允许的虚构世界而进入另一种被认可和鼓励的虚构世界。  相似文献   

5.
文俞明 《初中生》2012,(2):18-21
正作文实际中生发的概念作文课上,常有学生问:"我们写作文,可不可以虚构?"对这个问题,我有时作肯定回答,可有时还不知怎样回答。因为我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学们所说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充其量只是一种虚写。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虚构”,《沙之书》是其中的一篇。我用了一节课,主要和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一是“沙之书”的意义指什么,二是作者怎样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写得很有真实感,三是博尔赫斯以书为生的生活经历对他创作风格的影响。我以学生读《沙之书》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小说意象“沙之书”。以及内心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和学生一起欣赏,一起在“真与假”的小说世界里获得生活的感悟。下面是几则教学片段,浙江省教研室胡勤老师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7.
本人执教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寄宿生占在校学生的70%以上。学生们过着教室——宿舍——膳厅三点式的单调生活,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贫乏,在习作中虚构事件、虚构人物时常发生。如写《引以自豪的一件事》一文,就有不少学生写拾到贵重款物,或写救出落水的小孩。要求学生写作严格控制在“真人真事”范围内,原本就是难以做到的。只要引导好,我认为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虚构,允许适度的“失真”。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一九八一年第十一期发表了杨道隆同志题为《不应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信稿,同期也发表了焦亦斌同志的意见相反的文章《要允许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虚构》。我也想争鸣几句,旨在探讨问题,改进教学。我赞成焦亦斌同志的意见,应允许学生作文虚构。理由何在?众所周知,学生写一般的记叙文并不完全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常用的写法是将某个人为模特儿把两个或两个  相似文献   

9.
当下中国教育最让我遗憾的事情之一,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虚构文学作品。从小学到大学,教材中务实的内容比较多,务虚的内容不是没有,而是偏向于说教。至于虚构文学作品,只能接触到极少的童话和零零星星的几个短篇小说,具有一定规模的虚构文学作品,几乎完全无缘涉及。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百态     
6月13日晴 早在家长会之前我就得知自己的期末成绩很好,所以我对家长会没有什么顾虑。在我印象里,家长会根本没有学生作文里所提到的恐怖气氛,我宁可去相信那是学生们为了编作文而挤出来的虚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刘海清 《文教资料》2010,(31):49-51
外语教师在文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突破常规,乐于表达,同时还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人文素质。本文以法国文学课程教学为例,从主题思想诠释、虚构叙事解读和文本修辞剖析三个角度出发,阐述法国文学课堂的多元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七月号《人民教育》上,张志公同志有篇文章,谈到这么一件事:一位学生的作文,题为《我最敬爱的一位老师》,“写得不错,可是一了解,他并没有那么一位老师,于是发生了争议:写这样的文章可以不可以虚构?有的说,可以,文学允许虚构,虚构能锻炼想象力;有的说,不行,这不是文学,是纪实。在纪实的文章里虚构  相似文献   

13.
首先要告诉大家,这不是梦幻小说,不是虚构, 看完了就知道。 从小我就相信,我有一个守护天使。不是做梦, 不是胡思乱想,我经常用这个鼓励自己。 很早我就发现,我的运气很好,成绩也很好,学 习却不用花费很多时间,好开心。班级里搞的一些抽 奖之类的碰运气活动,我也都能得大奖。比起一大半 的同学,我的运气真的很好。爱做梦的年纪,我以为  相似文献   

14.
<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习作有了新的要求,就是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作文是一种通过想象虚构出来的作文。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进行种种超越时间、空间和生活常规的假想和幻想,并把想象中的人、事、景物描述出来,想象作文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有好处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托起他们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教育最让我遗憾的事情之一,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虚构文学作品。从小学到大学,教材中务实的内容比较多,务虚的内容不是没有,而是偏向于说教。至于虚构文学作品,只能接触到极少的童话和零零星星的几  相似文献   

16.
在班级管理中我从来没有歧视过任何学生,在各方面我对学生都一视同仁,从来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偏爱哪个学生.因为我深知过多地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我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从来不集中到几个学生,而是任何学生只要有了好的表现,我就表扬鼓励.  相似文献   

17.
听了一些作文讲评课,发现大部分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的作文是虚构的,都坚决地给予否定。我们曾经跟这些教师讨论学生作文虚构的问题,大部分教师认为既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写真话,抒真情,因而凡作文虚构的都是违背课标要求,是不足取的。那么究竟如何看待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虚构现象呢?虚构不等于说假话。一些教师认为,虚构作文就是说假话。如果对学生虚构作文不给予彻底的否定,无疑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不利。果真如此吗?说假话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有意的撒谎。其欺骗性一旦被揭露,必然受到人们的道德谴责,为社会所不能容忍。因…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指导作文,要求学生写真实、不虚构,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究竟要学生写什么样的真实呢?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不能无原则地  相似文献   

19.
从"体"、"旨"、"生"三个维度对"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比较、探讨。"虚构类"重在感受艺术真实,"非虚构类"重在认知生活事实、探究历史真相;"虚构类"重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非虚构类"重在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虚构类"重在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非虚构类"重在激发阅读兴趣。因未见有同题文献,这里的比较、探讨是尝试性的。  相似文献   

20.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