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旭东 《地理教育》2015,(Z1):108-109
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征。课标解读:通过研究"标准"内容,可看出本条"标准"有两个要点。一是天气系统图的判读。通过对不同天气系统的学习,能够判读和分析不同的天气系统,其中重点是对天气系统的学习和解读。二是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通过能够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分析了解天气系统,从而总结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状况。  相似文献   

2.
一、课标理解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本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锋面过境前后天气特征的过程性分析。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简易的天气图,并结合一些天气实例,如梅雨、寒潮、台风等进行适当的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3.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这里以种茶业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可以通过区别、组织、判断、归因等认知策略,让学生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地域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图版·必修第1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水的运动"(第2课时)。【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本节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地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模式图与实际大洋的分布,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出洋流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学生认识洋流运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湘教版·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本条课标不要求掌握外向型经济的规范概念,而是要求运用有关资料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在影响。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外向型经济优越性;二是运用有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以及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2)"标准"不要求出现3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4)本标准把落脚点放在陆地  相似文献   

7.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条"标准"的知识目标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具体的人口迁移过程中,各因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因此要探究其"主要原因"。"标准"中行为动词是"说明",即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证明"或"详细解释"。"举例"二字是"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的行为条件,也是本条"标准"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能够  相似文献   

8.
【知识盘点】一、课标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  相似文献   

9.
【课标链接】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对文章的表现形式的这几方面,《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0.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段话包含两个重要信  相似文献   

11.
【课标指津】《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教学思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并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标准】 新《课标》要求“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近几年来,名句的运用题已成为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标要求】诗文默写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诗文的积累和迁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68):169-170
<正>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教材分析】第一目"传统文化面面观",从传统文化看文化具有继承性。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阐述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从两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得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教学重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问世,新课标在原有课标的基础上,对不少地方进行修订,提出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和要求。这些教学理念和要求对传统的教学行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重新确立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职责【课标声音】《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课标”阐释】 本节的“标准”为“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该“标准”旨在通过学习.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其学习目的是防灾、减灾,所以,“课标”除了要求了解其对人类的危害外,还要求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4.13规定的阐明科学发展的含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教材分析】第一目,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片面发展观导致的后果,引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标定位】"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也是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能力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