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载体、盐酸左氧氟沙星为目标药物,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壳聚糖盐酸左氧氟沙星载药微球;考察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并将该载药微球进行小鼠灌胃给药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简单可行,且小鼠急性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提取的红薯淀粉,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然后探究其在不同的温度、不同pH溶液、不同的时间段载﹑缓释放阿莫西林情况.基于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 chromatography-Mass Sperctrometer,HPLC-MS)对阿莫西林溶液浓度进行测定,通过浓度的变化,判断载﹑缓释放的最优条件.结果说明该淀粉微球具有一定的缓慢释放性能.最终确定的缓释放条件为:药与淀粉微球质量比1∶5,模拟体内小肠酸性pH=6.864,缓释放时间为2 h后,缓释放量可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以明胶为乳化剂,制备出了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重.最考察了油/水体积比、搅拌速率、乳化时间、PLA浓度、乳化剂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及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制备的聚乳酸微球光滑、圆整、分散性好,为下一步载药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并考察不同因素影响下的释药性.采用滴制法制备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凝胶微球,海藻酸浓度为2%,氯化钙浓度为1%,载药微球在酸性环境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缓释时间能持续8h.盐酸甲氧氯普胺海藻酸钙缓释凝胶微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是近代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改变给药方式是目前抗肿瘤药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多孔微球作为一种药物新剂型,在药物新制剂的研发以及新剂型的改造方面应用广泛.本文以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为模型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W/O/W)法制备载紫杉醇PLGA多孔微球.实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体外释放等方法评价载药多孔微球的性能;采用MTT法评价该载药微球体外对A549人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载紫杉醇PLGA多孔微球对A549人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实验所得载药多孔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特性及抗肿瘤效应,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肺部给药载体.  相似文献   

7.
采用锐孔法,以羧甲基壳聚糖、阿拉伯胶和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制备了啶虫脒缓释微胶囊,以微球的药物包封率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啶虫脒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海藻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3.00%、氯化钙溶液质量分数为3.00%、质量分数为3.00%的阿拉伯胶溶液25.00 mL.所得微球对啶虫脒的释放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子乳液法制备了pH响应的超顺磁性壳聚糖负载抗肿瘤特效药依托泊苷的药物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仪(TGA)、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对所制备的磁性功能聚合物微球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微球进行了药物体外释放的初步研究。表明载药微球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明显的pH依赖性释放特征,可作为抗肿瘤药物的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9.
以麦冬甾体皂苷为模型药物,以明胶为载体原料制备载药微球,并研究其对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首先采用双乳化-化学交联技术构建载药明胶微球,再对其释药特点、调控成骨细胞生理功能的效应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发现构建的载药微球不仅有效缓解药物突释现象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分泌及矿化,促其向骨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80作乳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W/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一种新型微球—卡铂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微球,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形状性能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药物包裹率测定,药物释放量检测等分析了微球特性,评价了微球中卡铂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微球球形良好,球体表面光滑,微球中卡铂的包封率为39.13%,微球中的卡铂在生理盐水中具有一定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1.
明胶微球的制备是药剂学实验课的一个学习内容,但以原实验方法制备的明胶微球容易黏连,粒径较小且收率不高。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学习效果,对原有的实验处方及制备过程进行了改进。在采用的新处方中,对油相种类、明胶溶液浓度及用量、水油比、交联剂种类等进行了改进;并且改进了制备工艺,包括各成分的混合顺序、脱水洗涤等。结果显示:用新方法制备出的微球外观圆整、透明、呈球形,分散性好,粒径较大,优于原方法所制备的微球;此外,还提高了明胶微球的制备量和收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白藜芦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处方。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以成球性、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处方。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白藜芦醇与羧甲基壳聚糖质量比为1∶1,羧甲基壳聚糖浓度3.5%,溶液p H 7,司盘-80用量6%,固化剂用量为1m L。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近似呈球形,表面较光滑,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22.7%和45.4%,微球粒径在10~100μm范围内。结论 :该处方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药厂未处理废水中的邻硝基酚(OPN),探讨了液膜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膜增强剂用量、内水相浓度、乳水比、油内比以及乳水混合转速和时间参数之间的最佳组合方案:煤油95mL,Span80为5mL,内水相浓度为2.5%.油内比2∶1,乳水比1∶3,乳水混合速度100r/min,混合时间25min.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乳状液膜分离富集废水中的邻硝基酚,n=6时,邻硝基酚的平均富集率为98.58%,RSD为0.22%.  相似文献   

14.
果胶和壳聚糖在适当的体系下能复合成聚电介质复合物PEC,并采用Fe3O4修饰制备了一种吸附剂-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探究了以下四种因素对Fe3O4-PEC复合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Cu^2+的浓度和溶液的pH.结果表明,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有效吸附时间为1.5h;考虑到单位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PEC复合磁性微球的最佳用量为50mg;铜离子的最佳初始浓度为100μg/mL;溶液的pH在5.72左右时,吸附量最佳,达到20.33mg/g。  相似文献   

15.
胸腺肽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适于多肽分子吸收,免疫学上"有效"、"安全",且服用方便的口服制剂,用W/O/W型乳化挥发法制备胸腺肽聚乳酸微球,正交实验方法优化了制备工艺.通过差热分析证明载药微球已较好形成,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表明,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13.8 μm,平均包封率为80.7%,前12 h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T1/2=295 min,在25℃和40℃分别放置90d,微球的粒径分布和剩余药量无显著变化.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符合要求,释药半衰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微球制备及其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乙酰度91%的壳聚糖为材料,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壳聚糖微球形态与结构,筛选出具有较好形态及表面结构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β-甘露聚糖酶,以酶活回收率为参考指标确定了固定化该酶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透平油为分散介质,壳聚糖浓度2.5%、戊二醛浓度为0.42%时,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最高,达到63%。  相似文献   

17.
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选用聚乙二醇和琼脂制备核/双壳医用磁性微球.最佳工艺条件为:Fe3+/Fe2+之比在1.70~1.75;沉淀剂25%NH3.H2O过量20~30%,在温度35℃,pH值11,反应时间为1h;琼脂的包覆最佳温度为50℃,pH值为9,时间1h;聚乙二醇包裹最佳温度为55℃,pH值为4,时间1h,可以通过调节搅拌速度和超声波分散时间控制Fe3O4粒子的尺度,实验确定包覆剂用量.并用透射电镜、分光光度计、古埃磁天平等进行了初步表征.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溶液浸渍法(supercritical solution impregnation,SSI)是一种将小分子物质负载到聚合物中的过程技术。肺部吸入式给药相较于传统的口服给药具有很多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使用SSI过程将地塞米松负载到聚乳酸多孔微球中,探究制备的载药聚乳酸多孔微球在肺部吸入式给药中的应用。考察多孔微球的形貌、空气动力学粒径以及释放行为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SI制备的载药多孔微球载药量为1 mg/g,空气动力学粒径为4.08μm,满足肺部吸入式给药要求,并可在40天内释放61.6%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溶液共混法将壳聚糖、葡甘聚糖共混,加入戊二醛交联,并将抗癌药物卡铂包埋于其中,成功的制备了一种新型药膜─卡铂─葡甘聚糖/壳聚糖复合膜.考察了葡甘聚糖、壳聚糖的质量比和戊二醛的用量对复合膜的吸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的影响,测定了复合药膜中卡铂的包埋率,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卡铂包埋率为79.8%,卡铂在壳聚糖-葡甘聚糖复合膜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壳聚糖为分散剂,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粒子,通过多次实验总结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液的初始浓度为Fe3+0.15 mol/L,Fe3+/Fe2+(物质的量)之比在1.70~1.75之间;25%NH3.H2O作为沉淀剂,并过量20%~30%,溶液pH=9~11;反应温度35℃,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度3 000 r/min。用壳聚糖作分散剂,其最佳用量为每60 mL载液0.040 0 g,温度控制在50℃左右,在pH值为1.0的条件下进行包覆。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壳聚糖磁性微球放置17个月,无明显分层现象。利用了IR、TG-DTA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