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英 《山东教育》2003,(36):59-59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的欢乐是生活的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它不像游戏那样轻松舒适,但劳动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善于让孩子体验到里面的生活情趣,这是养成自觉劳动习惯、体味劳动真正价值的前提。如包饺子时从孩子玩面团而教他学包饺子,等品尝时特别让孩子亲口尝一尝自己包的饺子,大人也夸赞他包的饺子真好吃。再如,同孩子一起整理屋子、打扫卫生,之…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是"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教育.他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尤其重视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良好品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逐渐被包办替代、被溺爱剥夺、被麻烦嫌弃。然而,家庭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德、智、体、美教育之发展、体会劳动之快乐、理解生命之意义、培养儿童独立意识与责任感、营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等重要价值。为此应传递健康的劳动观念,从告知孩子劳动的意义、家长为孩子树立劳动榜样、放手让孩子去劳动、劳动教育要适时适量、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教育等方面着手,旨在回归家庭劳动教育,促使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家庭劳动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开展的劳动教育,它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在家庭中存在孩子劳动时间不够、父母包办一切、不恰当地进行劳动教育等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父母必须转变观念,要训练幼小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给孩子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并利用谈话、讲故事的方法和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它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其存在形态,可将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心理资源、文化资源和活动资源。劳动教育家庭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培育孩子的劳动素养、实现劳动教育一体化、促进家长劳动教育意识的提升。丰富、提炼与优化是开发与利用劳动教育家庭资源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的存在方式二者统一,肯定了劳动是人追求与创造"真、善、美"的价值实践活动的过程,蕴含着人与社会发展的双维教育旨趣.通过"认识""认真""认同"的三大劳动教育基本环节的实施,健全当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长效多元化劳动教育机制,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本质,精准把握劳动教育价值,自觉遵循劳...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聪明、活泼、反应能力快。但不少家长和教师反映,他们上到初中后,普遍缺乏劳动锻炼,缺少吃苦精神,在家不愿做家务,在校怕学习、怕劳动,有些还产生了贪图享乐,鄙视劳动者的心理.甚至有个别学生逃学,成为社会上的“啃老族”。由此可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劳动兴趣已成为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我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成人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不大重视,甚至不让幼儿参与劳动。为此,本文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述幼儿劳动教育。文章分"爱劳动"和"会劳动"两个部分,"爱劳动"包括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情感;"会劳动"包括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1.
劳动不仅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必修课之一。劳动教育的内涵也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包括劳动技能培养,还包括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教育。因此,最好的劳动教育是在生活里完成的,父母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有力的支点之一,必须大力开展小学劳动教育。而文化错位、制度缺位、评价失位、条件低位等原因造成了今天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提出"三xin"劳动教育方案,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基础的动手操作能力,努力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牢牢把握"树立劳动观念、塑造劳动精神、培育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的劳动教育目标,通过"作好一个劳动导向、做好两项劳动示范、建好三层劳动基地、研好四类劳动课程、抓好五个劳动结合"的举措,探索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立体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幼儿时期的教育中,劳动教育和劳动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且随着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家长的认可。因为必要的劳动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体验的,对幼儿身心成长、品质的培养、智力的促进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1]。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让幼儿学会动手实践、感受劳动、学会劳动,更要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让幼儿逐渐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劳动、为什么要劳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体验到劳动中的快乐和辛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爱劳动、自觉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梧桐 《家教指南》2003,(4):44-45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成功的社会,至少,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人们或多或少地对平凡怀着几分不以为然。每个孩子都曾面对同样的提问:长大后做什么?现在的孩子思想活,眼界开阔,说起自己的将来都头头是道:有的要做科学家,有的要做大老板,有的要做医生,有的要做工程师……可是,几乎没有孩子要做工人、农民,更没有孩子要做邮递员、清洁工。毋庸讳言,邮递员、清洁工的工作终究是要有人去做的,但似乎是有意无意地,我们把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划入了不成功者的行列。于是,孩子便开始看不起劳动,看不起最普通的劳动者。平心而论,出现这…  相似文献   

16.
劳动、闲暇、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与闲暇既对立又统一.劳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闲暇教育是教育的第三种职能,学校应通过"外在因素确定法"和"内在因素确定法"开展闲暇教育.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融合,二者的结合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在现代社会,要牢牢把握劳动与闲暇、劳动与教育、闲暇与教育的关系,明确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闲暇、教育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与闲暇既对立又统一.劳动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劳动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闲暇教育是教育的第三种职能,学校应通过"外在因素确定法"和"内在因素确定法"开展闲暇教育.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融合,二者的结合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在现代社会,要牢牢把握劳动与闲暇、劳动与教育、闲暇与教育的关系,明确人的教育是劳动教育与闲暇教育的结合,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劳动价值观的合格大学生的基本途径,但目前劳动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厘定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内涵及价值,分析了社会、高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主体主导—家庭教育支持性—社会环境支持性—大学生个体特性"等四维高校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34项,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解决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的问题,丰富了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指导高校劳动教育实施,助力形成"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劳动教育提出的期望。本文分析了目前学校劳动教育现状,急需补齐中小学劳动教育短板,其核心是搭建劳动教育的平台,需要政策引导,评价推进;需要整合教育体系,实现全覆盖;需要扭转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的局面,获得其对劳动教育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以儿童为主体,儿童与劳动有着特殊而密切的关系。相较于成人劳动的非自然性、功利性,儿童与劳动的关系是天然的、动态的、非功利的、超越的。儿童与劳动都源自并依赖于"自然",都富含"改变"本性与能力,都以不断"生成"新意义和新体验作为确证自身的重要标志,都具备提升精神境界的"超越"意旨。儿童与劳动的互通关系赋予儿童劳动独特蕴意,与当前劳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相呼应,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实践依据。由对"儿童"与"劳动"本原关系的回溯与沉思中可发现儿童劳动及儿童劳动教育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