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薛晓红 《宁夏教育》2009,(7):149-150
单亲家庭由于夫妻一方的缺失,家庭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教育功能的发挥,致使单亲家庭家长往往拥有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单亲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1.溺爱型。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这类家长对孩子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分娇宠,有求必应,无原则地满足子女要求,形成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这种溺爱型的单亲家庭首先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如何使特殊家庭的学生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探求了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特殊家庭的学生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调查、分析,探求了解决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孩子是一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尤其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应该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结构、培养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长在主干家庭(多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中学生,一方面受到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缺乏吃苦精神,其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他们在群体中遇到问题,处理不好就感到苦闷、压抑、自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常有退缩心理。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太高,强迫他们接受超越其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导致紧张和焦虑,学习上遭受挫折。生长在单亲家庭中的中学生,因失去良…  相似文献   

6.
朱怀堂 《教师》2014,(21):14-14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组合家庭等问题家庭也越来越多。问题家庭子女在心理、学习方面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是学校教育的难点,也是盲点。这些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往往与众不同,容易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和冷淡,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形成一种特殊性格和特殊心理。为使他们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相似文献   

7.
夏洁 《教学与管理》2006,(10):31-33
目前,我国的单亲家庭正在不断增多,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虽然这些成长于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里、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对于他们的心理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校心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自由的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家庭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变故,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表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加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竞争加剧,各种文化观念的冲击,包括再婚、单亲等在内的特殊家庭子女日益增多,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孩子是无幸的,为了使他们身心能健康成长,对他们的教育问题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对单亲家庭及其子女的心理有一定高度、深度的把握,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离婚率的不断增高及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幼年便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不少农村单亲家庭的子女,受家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心理异常,行为表现让人难以理解,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较多难题。因而,对单亲家庭的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状况的实践分析和心理教育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关于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以期与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家庭重组引发的家庭系统重新排列不完善致使非血缘的亲子教育问题尤为敏感和突出,继父母与继子女的关系微妙而脆弱,易造成重组家庭儿童的性格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催生各种心理问题,使这类儿童容易成为学校中的"问题学生"。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家长必须重视此类儿童的家庭教育,用爱、公平、理解、尊重和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顾金花 《考试周刊》2011,(91):218-218
近几年来,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我所带的班上总有少数几位单亲家庭学生,2011年的九班就有六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通常表现得比较淡漠,  相似文献   

13.
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对这些学生实施教育,不能简单等同于完整家庭的学生,必须要赋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耐心。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促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父母的缺失将会给孩子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会让孩子产生各类心理问题,严重的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孤僻、抑郁、逆反,对他们的管理教育成了学校管理教育工作的难题.文章对农村学校单亲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村学校单亲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解决孩子心理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  相似文献   

15.
正"特殊家庭"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疾的家庭和丧亲家庭。这类家庭学生的心灵上或多或少地留有创伤,普遍存在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一个班级中存在这类学生,班主任就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教育和帮助。笔者利用多年的从教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一、营造氛围,使"特殊家庭"学生受到尊重"特殊家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家庭避讳不谈,这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家境不好,说出来都是难堪的事,担心受到同学的歧视和耻笑。作为班主任,可以在《班规》中严明纪律,要求所有学生一视同  相似文献   

16.
宋洁 《宁夏教育》2012,(5):72-72
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结构变化,经济状况的变化,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以及学习环境的变化等都会造成他们较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分析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成因,研究并寻找适合他们的心理指导方法。 一、探寻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 侧面了解。对于大部分的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意别人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所以在个人情况填写或老师询问时,他们都不愿意说出自己是单亲家庭。这时,教师应先从侧面逐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背景、现状,有些可能隐藏的情况也会被了解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庞守兴一、单亲家庭的子女教育是否存在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是否就一定存在问题?在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与不完全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于是把学习成绩下降、人格发展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都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联系起来了。国...  相似文献   

18.
缪洁 《亚太教育》2022,(4):86-88
针对特殊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有助于特殊家庭子女正确认识自我、与人友好相处、形成乐观心态和健全人格,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被忽略和不被重视且经常被误判等问题,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针对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对一谈心交流、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档案、结对帮扶送温暖、善待自己、不区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犯罪家庭等特殊家庭数正呈上升趋势.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父母离异、再婚等一系列家庭变化,会对孩子心理上造成极大的伤害,并且很难冶愈.笔者就此问题特别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从职高生的现状来看,由于未考上重点高中、一般普高,在家长的责怪、亲朋的惋惜、社会上的白眼等情况下,他们不情愿、不得已地进入职业学校.笔者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接待过不少来访的学生,发现在来访者中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孩子有他们的共性,就是都生活在特殊的家庭里,童年的经历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他们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陆续前来,期望解决这些困扰着他们的问题.作为辅导员,我从这些案例中发现了该问题在特殊家庭学生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认为亟待重视.因而笔者认为,随着社会多元化,特殊家庭也在增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最直接的,对此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