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顾问: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常常因为稿件时效性不强而“告吹”。我向一位老报道员讨教,他开导我说,搞新闻要“打提前量”,估计一定要发生的事实,可以提前5—10天就把稿子写好,尽快发走。不然,稿子到了编辑手里,往往就成了“马后炮”。我不明白,为了不使稿子成为“马后炮”,就得“打提前量”吗?36232部队张景奇张景奇同志:那位“开导”你的老报道员说的话是不可听的。新闻报道稿件的确应注重时效,有时候,一篇稿子的时效性如何直接关系到稿子的成败。但是,提高稿件的时效性,主要靠快采快写快发,而绝对不能用“打提前量”的…  相似文献   

2.
来信简复     
问:有人说,为了使稿子不失时效,应该在新闻事件发生前就把稿子写好,这样行吗?(5105部队李向辉)答:如果把这样的稿子寄出去发表,最好在标题后面标上“小说”二字,免得国稿件失实而作检讨。问:我爱写些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可有人说,报道员搞创作会对报道工作有影响,是这样吗?(5487部队王满刚)答:一个人精力有限,与其搞新闻与搞创作兼顾,不如集中精力搞好一项——当然,分清主次业余,两项也许会互相促进。问:搞新闻的是不是只能读与新闻有关的书?(84879部队郭柏松)答:搞新闻的应是多面手,多面手应当博览群书,但多…  相似文献   

3.
我从1987年五月20日从新兵连直接调入政治处搞新闻已有10个年头了,发表稿件有500余篇。上至《人民日报》、中央电台,下至驻地市县报纸电台,都用过我的稿子。唯独《解放军报》──我心中的大报没用过我一个字。作为一名军人,一位部队报道员,没能在自己每天阅读的报纸上稿,使我遭受了好多尴尬好多难堪。同事问:“小魏,今年在军报上见了几篇文章。”领导说:“凡是在军报上发表稿件的,记王等功一次。”就这样几句话,足以让~个有自尊心的报道员彻夜难眠(这并非为了荣誉。其实,新闻已给我带来了四枚三等功章)。说到写稿,我在中学…  相似文献   

4.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5.
某团志愿兵报道员姜自宇,拿起笔来能写,拎起相机来能摄。1984年9月,从沂蒙山旮旯子里钻出来的姜自宇,坚信凭着庄户人吃苦耐劳的品格,定能干出个道道来、他白天训练,晚上写稿,渐渐掌握了新闻采写基本功,稿子陆续见报。他采写的《绝技献军营》、《“刺头兵”转变记》、《英雄的弟弟是标兵》等稿件,都来源于基层,取材于战士,深受官兵欢迎。这一年,姜自守在军内外新闻单位用稿30多篇,荣立三等功。就在他潜心钻研写作,苦练笔功的时候,部队要配一名摄影人员。他那颗心又不“安份”起来。他找到领导表决心:保证文字与摄影两不误。…  相似文献   

6.
敢于亮丑     
刚开始搞报道那阵子,我像大多数初学的报道员一样,也有过一段百投不中的经历。那是1991年5月,我参加完报道员培训班回到连队,写稿的热情很高。尽管训练一天累得气都喘不过来,但我仍然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写稿子,而且每天至少要写一篇。中午别人休息了,我就趴在床铺上写;晚上熄灯后,我以复习功课为由,悄悄地到连队会议室里去爬格子。每当别人问我在写什么的时候.我总是笑着说是写信。只要听到脚步声,我就急忙把稿子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别人看见。稿子写完后,我总是匆匆忙忙看上一遍就悄悄地发走了。这样三个月下来,我投出的近百…  相似文献   

7.
有不少青年新闻爱好者问我:“搞好新闻报道的窍门儿是什么?”我说是四个字:“多、快、好、省”。所谓“多”,即采写的稿件登的多。当然,这种多是建立在你有了一定的新闻采写基础上的。我当初写稿时也曾经盲人摸象般地胡采乱写过,甚至一天便寄出去三四篇稿子。但许多稿件如泥牛入海,自己不久便泄了气。《运城根报》星期刊创刊号头版重要位置登了我的“处女作”《打鱼挖藕时节》,一下子又使我振作起来,每天不是攻读新闻写作知识和范文,便是有选择地忙于采写,就这样如痴如魔地坚持有的放矢地采啊写啊,渐渐摸出了点门道,用稿率也自…  相似文献   

8.
新闻窗     
某团通过“影评”写作提高报道员业务水平本刊讯后秀、周汉飞报道:北京军区某通信团从1990年起成立了以政委李志华为组长的影视评论小组,报道员都是该组成员。广大报道员把写影评作为练笔的一种好方式,踊跃投稿。在1993年北京军区组织的“银虹杯”影评征文比赛中,30名官兵参加了比赛,16人获奖,其中新闻报道员就占5人。通过影评写作提高了报道员抓问题的能力,拓宽了思路,提高了写作技巧,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采写的稿子先后在《解放军报》等中央级的报纸上发表。今年第一季度,该团被集团军评为报道先进单位。某大队对报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报业市场的竞争,今年各家报纸纷纷进行新闻改革。原先那些纯工作性的一村一店的报道不搞了,记者自己采写的稿件相应增多了,这对写惯了这类稿子的通讯员是个很大的冲击。 基层宣传干部和通讯员如何适应这个改革呢?我个人体会是要敢与记者争夺版面。截止4月底,我在《湖北日报》发了好几篇自己满意、领导也满意的较有份量的稿子。如 4月 10日 A2版刊发的《武当山游客量为什么增长慢》,2月14日A1版刊发的《武当山庙产不再是“唐僧肉”》,以及与记者合作稿子《武当山精心筹办“旅游套餐”》(3月21日B1版),《武…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11.
“向报道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色”、“向报道员汇报线索急”、“解决报道员的实际问题急”——这是某师报道人员给政治部副主任王志强重视抓好报道工作总结的_:大特与,故称他为“三急”副主*。自他上任以来,经他审阅的上h篇稿件,无一篇掺有水分。大、<那说,这应归于“三急”副主任的“慢三步”。慢一步———形成事实再写稿有些报道员在写迎接节日之类的应景稿时,往往节日还差十多天,活动计划安排刚刚列出,稿子就写了出突。报道员说,安排好的活补.巴协部要搞,提前把稿子写好,邮j收辑部,这算不上失实。若是Hg邓天搞完活动…  相似文献   

12.
闲暇时,不少业余通讯员在一起海侃,普遍的感觉是,费了好大劲写出的新闻稿,很难推销出去。有人便感慨道:“唉,现在的稿真难上呀!”稿子果真难上吗?我觉得,稿子难上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只要你的稿子质量上乘,就会由“难上”变“易上”。“三分靠采写,七分凭关系”的想法是行不通的。正如俗话所说的:“漂亮姑娘”谁不爱,稿子好那位编辑会将它拒之门外呢?根据我多年从事业余新闻采写的实践,如何提高稿件质量呢?一、动笔写稿时,不要只求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刚开始写作新闻时,我不加选择和思考,点灯熬油一气写出几篇稿子,…  相似文献   

13.
去年间月16日,军报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子──通讯《廉为媒》。现在想起来,那篇稿子之所以能见报,是沾了集思广益的光。那一段时间,各个报刊都侧重于反腐倡廉的宣传。我听说油料助理员邱吉树结婚时,曾当着众人讲了促成他们婚姻的一段倡廉故事。我采访回来后,在选用写作体裁上拿不定主意,科甲的几名同志建议我写成一篇通讯。成稿后,他们又提出了缺少个性语言、结尾平淡无力等毛病。于是我第二次采写。稿子发出后,很快在军报二版刊出。这篇稿子的成功,使我对搞报道有了新的认识:采写到一个好素材后,首先要听听众人的看法,稿子不能…  相似文献   

14.
当上报道员,踏上新闻这条路,多亏了新兵班长为我找到“良师”,多亏了《新闻与成才》助我一臂之力。刚入伍听班长说,到政治处干报道能成才,并列举连队历史上选为报道员的战士如何成才的实例来吊我的胃口。于是,当报道员成为我唯一的心愿。但酷爱报道员工作的我却一次次与报道员失之交臂,为此我感到心灰意冷,干工作也提不起半点精神。班长看出我的心思,把我拉到一旁:“当不成报道员有什么好伤心的?不是‘正规军’也可以干出个样子来让别人瞧瞧。”接着班长又和颜悦色地鼓励我:“只要你能吃苦学,吃苦写,稿子肯定能见报。”班长真…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函授学员高强报道:12月中旬,济南军区某团在“新闻报道总结大会”上,给7名战士报道员颁发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7名报道员都是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二届学员。一年来,该团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能力,积极鼓励报道员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团里先后有12名报道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且实现了人人见稿的目标。一年来,该团先后有180多篇稿子见报。参加新闻函授,成效显著,团领导要求报道员再接再厉,政治处又做出决定:凡参加2003年第十三届军报函授的报道员,团里为其报销一…  相似文献   

16.
我的第一篇稿子之所以能变成铅字,得益于我“初生牛犊不怕虎”。1993年暑假回家,我去县城时,看到东高庄村南有一高大壮观的“工”字楼,一问才知是东高毛纺织厂捐资130万元建成的一所县办厂助学校。我学新闻报道半年多,剪贴本上仍是空白,何不去碰碰运气呢,于是,我改道去采访厂总经理宋永恒。他是农民企业家,(人民日报》曾刊登过展示他商场风采的文章——《谈判桌上的较量》。他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多次捐资助教。走到他办公室的门口,我又犹豫了:人家是大经理,事务又多,能理睬我这个报道员吗?转而又想,一不做二不休,搬倒葫芦…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初学报道,常为稿子见不了报而苦恼。一些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你要多上搞,想好‘点子’最重要。”可又听有的领导讲:“要深入基层抓‘活鱼’,不能养成关起门来想点子的习惯。”我迷惑了,到底怎样看待“点子”呢?53511部队何毅何毅同志:一个让你多想“点子”,一个却反对想“点子”,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首先要明确,采写稿件是要有“点子”的。所谓“声、子”,就是采写稿件的侧重点或曰主题,有时候“夫子”屯包括稿件的形式或表达方法。如果采写稿件时。C中无“卢、子”,而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就…  相似文献   

18.
55301部队战士报道员张延旭一年前在搞对台通联时就与我相识了,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人和文章一样真纯、一样实在。在庞大的新闻报道队伍中,他能异军突起,成绩颇丰,关键还是靠稿件质量走活了文字“一盘棋”。纵览他4本厚厚的见报剪贴,留意他发稿存下的380余份底稿,无不在质量上求真、求实、求高。他采写的反映某部两任领导班子,不搞花架子、伏下身子办实事,共同创业的稿件:《新老班子共画一个圆》,就曾4易其稿,5易标题,这篇稿件发出3天后,《前卫报》便在一版显著位置加框突出刊用。前年12月份,他为采访某医院兵员管理的稿子…  相似文献   

19.
1983年10月,我高中毕业不久,从豫东平原入伍来到东海前哨的一个小岛上。两年多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稿,先后被新闻单位采用七十八篇,连续被评为优秀报道员。1984年初春,上级把我从连队抽到团机关搞报道。一个月写了几十篇稿子,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一次师里一位报道员到我们单位采访的稿件,不久就在报上登出来了。我想,发生在自己单位的事,我怎么没发现呢?这就是差距。“别人写的能见报,我也一定要见报!”于是,我从新华书店买来《新闻采访与写作》、  相似文献   

20.
146医院政治处主任乔金平,善于给报道员出点子,想点子,定点子,对报道工作倾注了自己一副火热的心肠,报道员亲切地称他──“点子”主任。实点子。报道员(特别年轻报道员)写稿子,由于上稿心切,往往出现一些“艺术”拔高现象。乔金平主任每次把关审稿子,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留情面地把水分拧干。一次报道员小李采写了一篇医院为老区群众服务的稿子,将13人组成的医疗队写成了30人,乔主任在审稿时认真严肃地给以纠正,并十分诚恳地告诫小李:写稿要求真务实,遵守新闻的真实性,不能把文章写得花里胡哨。5年来,146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