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田径总论     
G820.02,G804.86 9801269试论田径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刊,中,I]/祁国杰//安徽体育科技.-1997(4).-70-71,79(SML)田径//教学//学生//逆反心理对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心理基础等,使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有个正确的认识。以便对其因势利导.这对于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提高田径课的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最佳教学效果。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其年龄特征及个体素质、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预防教学中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应提高自身魅力,关注其成长表现,设定灵活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练习,寻求家长配合,构建良好锻炼氛围。发现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时,要采取恰当的处理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篮球防守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对篮球防守学习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和厌恶情绪,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篮球教学体会,分析了产生逆反心理方面的几个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论述了预防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与措施,以期能更好地提高篮球防守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武术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其年龄特征及个体素质、教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预防教学中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应提高自身魅力,关注其成长表现,设定灵活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参与练习,寻求家长配合,构建良好锻炼氛围。发现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时,要采取恰当的处理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少高中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逆反心理,学生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对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也会随之产生,有时甚至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者将会产生“‘隋绪传染”,影响到同学、教师的情绪,更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受自身素质、教师与教材、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心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认为在教学训练巾,因主客观原因,运动员(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并对逆反心理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探讨,以利于教学训练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王亮 《冰雪运动》2006,(1):52-53
通过对北方高校冰上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剖析,并针对有关诱因提出预防及疏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涟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235-236
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教师对“逆反心理”的对策与方法,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五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慢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又如当学生做跳箱动作产生恐惧心理时,在学生做练习前,教师有意向他点点头,或走过去用手轻轻拍一拍其后背,示意不要怕、大胆跳,能使学生倍受鼓舞,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联系体育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介绍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体育课教学中,许多教师普遍感到目前中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许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所以认识和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不仅对教学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逆反心理简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逆反心理 ,就是指人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后 ,刺激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或反感、讨厌等行为表现的心理现象。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学生不愿意学习技术动作、精神不集中、厌烦反感、难以继续学习等现象 ,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的逆反心理。高职院校是近几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专业院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发现学生由高中升入高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向更高学历冲刺的欲望增强 ,参加体育课逆反心理就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普通 ,尤其是在没有统一教材和教学设施简陋的高职院校。为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课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高中阶段留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较突出的问题,它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碍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本文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教育教学方式、教师素质、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高中阶段留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和实质。从尊重和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的综合素质、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五方面提出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一、案例背景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出格"也往往意味着对教师尊严的"挑衅",教师如果带着"专制"的思想教育学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逆反心理,甚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某些逆反心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生在体育课中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并对如何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中学体育教学中常有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取负向心理活动的情况,它通常反映在与教师情感上的对立、抗衡,情绪上的厌恶不满和行为上的相悖、对抗,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它的产生与中学生时期的一个较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执拗性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体育教学的对象正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体育教师应当如何处理?通过实践,有如下五法: 1、了解心理法 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懂得学生逆反心理是正常现象,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过程。认真注意、观察,提出对策和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目前,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日益显著,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体育游戏很少插入到教学中去,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大因素。怎样将游戏融入教学中呢?一、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