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概六年前,我结识了一个专门为报刊写广告语的朋友.他时常把一些征广告语的信息塞给我,我不想写,他就急.后来,我果真写了并获了三个国外品牌的奖,奖品都是家电.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06,(5):34
写在开篇的话 从教学到从商,我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过一个又一个投资失败的例子.我常常在想,在问,就是在我读MBA的时候,理论中浮现的也都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一朋友跟我聊起成都华为员工跳楼自杀之事,我才知道华为又有兄弟想不开了. 但这事跟华为没关,上次张锐事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告诫华为:给狼文化加点人性>.  相似文献   

4.
我生活在错别字内外的世界. 开始认字,我就被要求书写规范字,不写错别字.学的字越来越多,两个世界都在发展壮大,旗帜鲜明地展开对垒.我一直在两边堡垒中奔走,有时莫名其妙就到了错别字的世界,老师发现,罚我一遍一遍抄写,家长看见,把我手掌心打得通红.他们不允许我到对面去,可有时我迷糊.  相似文献   

5.
写序不难,但对一个"盲人"来讲,真的很难,而我在管理学上就是一个"盲人".我花了一天时间,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回味无穷,此书深深地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6.
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里。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写书法了。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我便在朋友眼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为写一篇访问圣彼得堡的游记,我找来一些资料.手头资料显示,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其藏品多达300万件.写游记时忽然想到,要是每件展品看1分钟,这300万件需要多长时间呢?拿来计算器算了一下,结果着实让人大吃一惊:是5.7年!  相似文献   

8.
2007年的夏天,我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了李连杰手捧利乐包的大型公益广告,上面写的广告语是:"我爱牛奶 ",下面一行小字标着利乐中国为此公益广告的赞助商.当时我心中略有疑惑,而恰恰是这一则广告强有力地撬动了当时国内萎靡不振的乳业市场.  相似文献   

9.
100分的谎言     
我看着作文发呆.作文是杜卡卡写的,题目是《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名科学家,他高高的个子,穿着漂亮的西服,戴着眼镜,他还戴着金子做的手表.他非常了不起,因为他发明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他常常坐飞机去许多地方,每次回来都给我买最漂亮的衣服.他有许多许多钱,多得能买100栋房子……我的爸爸,他是个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0.
臧锣西 《职业圈》2005,(4):12-13
我想有钱,想让自己和亲人过上好日子,想把自己的能力证明给世人看……所以我一直在创业,也经历了很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情.现在我在这里把它们写出来,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创业与投资的真实情况. 我做项目很早就开始了,一开始是我和父亲一起做,然后是自己单独来做,最后是和朋友一起做.经历过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项目的认识.我认为只有务实才是创业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前我在浙江参加一个诗会时,读到写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在"文革"期间出走的长诗<海中舟的叙说>,禁不住发出由衷的赞叹,因此认识了它的作者周孟贤.自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面,也没有联系过.前十来天突然接到他的长途电话,要我为他的长诗选集作序,我欣然答应了,因为<海中舟的叙说>又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2.
我读邵燕祥     
当今文坛,邵燕祥成了"作家精",他差不多天天在各种报刊上和读者"见面",发表一篇篇随笔、散文、杂文。我曾多次与邵燕祥说过,要全面地写一写他,但他总说不要写我,我不是新闻人物,何必费笔墨!于是,我老老实实听了他的话,十多年过去,几次提笔但都作罢了。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杂志社的编辑几次来电话,请我写一篇关于刘少奇在异国的长孙一文.现把去年夏天在莫斯科采写的文章作了一些补充和修改寄给贵刊.……  相似文献   

14.
刘泽民 《生态文化》2002,(2):58-58,64
知天命之年后,聊发少年狂,学写涂鸦之作,一股作气写了三百余篇散文,编成《山趣》、《山梦》、《山韵》、《山魂》四个集子。有人见我老态龙钟了,就规劝我说:“该止笔了,悠闲地安度晚年吧。”我没有听信金玉良言,仍然固执地写着,并开始写长篇小说。我不安分的主要原因是受了敖汉五十多万人的重托。  相似文献   

15.
简单的东西     
我在写着一些简单的东西总是希望复杂的生活简单下来但这很困难就像我写的这些东西有时候也显得很复杂  相似文献   

16.
《森林的印象》曾是一篇决定我人生走向的命题作文. 24年前,我毕恭毕敬地写了这篇作文.1997年,《中国绿色时报》的前身《中国林业报》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考编辑记者,《森林的印象》是一道笔试题.我当年正面临毕业找工作,记者工作让我心仪不已——想象中林业报的记者能以工作的名义遍访名山大川,与青山为伍,与绿水相伴,而且学中文的...  相似文献   

17.
叶文玲著《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确是一部好书,我是一口气就读完了.最难得的是,这是一个作家写一个艺术家.其实,作家也是艺术家,因此作家笔下的艺术家传记特别好读,因为作者与传主惺惺相惜,作者对传主的经历感同身受,甚至时常将自己置换成了传主,以传主人生写自己亲历和感悟.二者都是灵魂工程师,都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吴伟 《对外大传播》2009,(11):32-33
太熟悉的人好像不大容易写,或者不容易写好。我和龙先生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给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我脑子一顿,在脱口而出之前千钧一发的刹那,把地址生吞吞地又咽了回去。因为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我似乎在博客里发过对领导的牢骚,诉过工作的辛苦,并且几乎在每一天每一篇的博中都表达着自己对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些东西,又怎能让领导知道?  相似文献   

20.
我用"大气弥海内,润物细无声"作题目来写这篇东西,首先因为傅璇琮先生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大家,一位大师.他的影响,遍于海内,他的学术,大气酣畅.而他待人是那样的宽厚诚挚,特别对我们晚辈学人,奖掖提携,泽荫指点,则又有如春风化时雨,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