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现状入手,调研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内容,探讨绿色科技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研究绿色科技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作用,绿色科技依附于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现状以及具体案例,了解城市生态规划的目的与概念,探究城市生态规划在地方异质性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简要指出绿色生态城市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绿色科技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加剧了我国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其是以大能量的消耗为基础和前提。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下,建设生态城市建筑势在必行,这既是改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体现,也是维持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途径。本文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入手,就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建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面向生态-技术创新的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生态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提出生态-技术创新的概念,进一步将生态—技术创新概念引入城市生态位研究领域,指出生态-技术创新是扩展城市生态位的唯一调控因子,并建立城市生态位扩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磊 《科学与管理》2009,(6):133-133
在总结人类生态思想演变的基础上,提出海上生态城市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也是人类未来的必然归宿,并对海上生态城市的概念、本质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显露出诸多城市诟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始逐渐被人们关注,出现了"田园城市"、"智能城市"等概念。在我国,生态水文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基础理论、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区域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分配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对象和尺度方面多以典型地区和流域为主,人类集中活动所在地——城市,十分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以生态水文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理论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发展观。城市生态水文学的提出也是适应城市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更好地诠释了科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概述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进而分析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准则,最后给出了城市生态规划工作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转型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转型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三个阶段,希望为我国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带来一些思路和借鉴,为中国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发展过程及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设现代化城市脚步的加快。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切生产活动的根据。因此,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也应当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城市建设中体现生态学观念的意义是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相互融合,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就需要广大设计人员在实际过程中将生态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原则,通过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学观念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郭梁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205-206
目前城市建设正向生态建设时期转型,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内容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将城市发展推向了生态城市的道路,这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成为现代社会的三大趋势。5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着全球75%的能源,因此可持续城镇化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进行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以及以信息化促进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的研究。首先研究可持续城镇化的内涵与关键要素;接着从低碳排放、城镇合理布局和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研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探讨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生态系统弹性管理、信息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下的公共服务,以及信息化与可持续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愿景——智慧城市。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足迹测算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军南  严力蛟 《科技通报》2007,23(4):473-478
浙江省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在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运用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生态足迹模型.对浙江省的11个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得出目前所有11个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其中最高的是宁波市,达到了2.2985hm^2/X,最低的是丽水市,只有0.0809hm^2/Jk。通过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等趋势与各市GDP相联系,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浙江省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总结低碳城市的特点,以国内外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基础,结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将低碳化思想融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探讨并建立城市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基准及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必须面对的课题。借鉴Ashworth&Woogd提出的城市营销方法的三个要点,从目标顾客的分析与选择、绿色城市产品的界定和创造、城市绿色品牌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色营销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熊伟  高婷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8):99-100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结合武汉城市圈的发展特点,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的C2R模型,计算了200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对效率值,从相对有效性的角度对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为武汉城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代谢循环视角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雄合  孙才志  王泽宇 《资源科学》2014,36(12):2647-2656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理解的基础上,以代谢循环能力作为研究切入点,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构建包含发展度、协调度、代谢循环度的量化模型,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分布格局。其中强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天津市;中等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大连市、盘锦市、青岛市、东营市、烟台市、威海市;较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潍坊市、日照市;弱可持续发展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滨州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与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核心价值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环境,探讨城市纪元的全球城市化问题,应对全球面临的巨大挑战。世博会是城市化的大事件,世博会的历史也是城市化的历史,也是关于城市主题的一种连续的演绎过程,世博会推动了城市的更新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再城市化。上海世博会的选址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世博会的辐射效应和场地的后续利用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县 《资源科学》2007,29(6):199-205
经济发展模式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粗放使用能源和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只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西部一批新兴的资源型城市迅速兴起,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百色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投资和矿产资源(主要是铝土矿),属于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提出百色市经济增长对有限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并以循环经济耦合链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的角度对百色市经济发展模式作了设计,提出建立不同区域层次的横向一体化、链接不同产业环节的纵向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模式、集群式循环经济产业区模式、工农旅游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云南林业整体在全国处于第七类地区,其典型特征即为"大资源小产业"。尽管云南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富集,但林业三大效益不均衡,其中生态效益较显著,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不显著。建设"森林云南"的重点是健全林业生态体系、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林业文化体系,以提升云南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特点,通过对国外、国内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建立了反映资源型城市的压力、状态、发展及相应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