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元好问的诗、词、文及文学理论等,都代表了金元文学的最高成就,为历代的金元文学研究者所注目。20世纪中,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变革,元好问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研究方法、评价角度等方面综合考察,本世纪的元好问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⒈世纪初至40年代的元好问研究;⒉50至70年代的元好问研究;⒊80年代至世纪末的元好问研究。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诗歌对陶渊明的接受,主要有三方面.在思想方面,向往淳朴的上古社会,秉持自然真淳的人生观,鄙弃官场,向往隐逸,同情下层人民;在美学方面,元好问接受了陶渊明“自然真淳”的美学原则,以韵味见长的风雅传统.在意象方面,或直接引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或赋予其新意.元好问对陶渊明的接受,既有时代现实方面的原因,也有自己兴趣爱好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论元好问     
本文从作家生平、作品、诗论三个方面对元好问作了总体把握和全面介绍。元好问由于受到时代、地域和民族因素的交互影响,作品往往呈现出慷慨悲壮的格调。本文从诗、词、散文、古赋、散曲、笔记小说诸领域剖析了元氏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在概述元氏文学观的同时,注意揭示其文学主张与宋、金时期文坛状况的内在联系,从而突出了元好问诗歌理论的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历来诸家关于刘琨诗歌的评论均不脱"风骨"之囿,其中尤以元好问"不教横槊建安中"为著。然而对于元好问此句的理解,前贤似均未于"风骨"之外多有措意,从而导致对于此句的寄意弗予深考。为了深入理解元好问的言外之旨,文章从刘琨的"相貌"、"功业"和"诗歌"三个方面分别去蠡测此语的实际意旨。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对社会现实多有反映.金亡之后,他力以斯文为己任,起衰救坏,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致书耶律楚材,保护众多文人学士;二是著述存史,传承文脉.元好问为元初文坛的建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内地、香港、日本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学术盛会,围绕元好问以及金元文学文化研究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会议收到论文45篇,其中元好问研究论文37篇,包括元好问的思想观念、文学成就、诗学理论、诗词散文、续夷坚志、中州集、唐诗鼓吹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金元文坛巨匠元好问逝世750周年之际,由忻州师范学院和元好问学会、辽金文学学会共同举办的"纪念元好问逝世7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9日至12日,在元好问的故乡山西省忻州市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坎坷的人生经历与所处时代特点,构筑了其对《庄子》的接受.元好问受庄子思想影响,表现为对其处世哲学的强烈认同,以庄子的自由精神、相对主义理论为基本理念,包含安时处顺和逍遥自适的人生境界追求.在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上,主要体现为意象与用典方面对庄子的接受,直接和间接地化用庄子语句,以及继承庄子的“真”“自然”等理论,在庄子思想参与下形成元好问真淳、自然的诗风.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地理的角度,可以很好地考察金末中州的诗学发展。金末诗学代表人物元好问在对唐诗学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访了中州的各个地区。这一过程分为三乡论诗、汴京交游、嵩山著述、南阳求索四个部分,最终元好问唐诗学理论涵盖体现了中州区域内各方诗论家的观点。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中心性、包容性及活跃性的特性,并在元好问唐诗学探索的过程中集中反映出来。可以这样认为,金末中州文学地理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并孕育出元好问唐诗学这一时代文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的诗学除受家学熏陶外,亦受到师承的影响,尤其是其论诗代表作<论诗三十首>,其中若干诗篇是受师承影响而作.元好问从游的名师如王中立、路铎、郝天挺、赵秉文和王若虚等人,都是一代名儒,对元好问的诗学观及人生观,有所涵育和启发.文章探析了<论诗三十首>与其师承关系,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批评.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填《鹧鸪天》共37阕,多半为其晚年手笔。这些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整体,元好问特殊的人生经历使这些词作显得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蕴藏着作者深厚的功名意识、故国之思、身世之感等,对后世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袁白燕”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以《白燕》诗闻名,人称“袁白燕”,享年当在百岁上下。但是,关于他的生卒年代清初就有人质疑,当今学界对袁凯生卒年代的说法也多牵强。袁凯之父袁介也是当时著名诗人,有作品传世。然而,明清两代许多文献对于袁介存世的界定是不符合史实的。袁介为袁凯的文学才华提供了家学滋养,袁凯也很有乃父之风。现实中的袁凯喜欢交游,与之交游者多为当时俊彦。袁凯与家人感情甚笃,相濡以沫。饱读诗书的袁凯一生有仕有隐,富有传奇色彩,其后裔却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3.
元好问的词学理论同样体现在其遗山词之创作中,通过对元好问词序(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词体创作的完备、“以词存史”理论主张的实现、“诗词一体”观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元结诗歌的散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结是唐代第一个大力“以文为诗”的作者,其诗歌的散文化程度大大超过后来的韩愈。本文把元结的近百首诗分成三类,分析“以文为诗”在三类诗歌中的不同特色,进而把元结的“以文为诗”跟韩愈作比较,以突出元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元易代对北方文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斯文沦丧的现状,元好问以拯救斯文、传承文化为中心,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学文化活动。以时间为线索,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围城、羁押山东时期;归乡隐居时期;晚年奔波时期。元好问的这些活动不但有保存文献、培养后学、树立北方诗文典范的作用,而且还奠定了元代文坛的基础,因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元好问论诗推崇"中州英雄气",追慕韩诗雄健高古的风格。其五古、七古多追摹韩愈,并善于烹炼百家,能融汇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优长于一炉,形成他清雄顿挫、奇崛而不雕镂、巧缛而去绮靡的诗歌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元结的诗呈现两个特征,即显性的复古和隐性的创新,多数人只看到元结复古的一面,而少有人能认可其创新之处。本文立足对不同时期元结诗的分析,并结合元结本人及其诗论,认为复古只是一个短时的现象,创新才是元结诗的本真。他的创新之路,奠定了他在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进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遗山碑志文借品题人物记述历史.在碑志文创作中,他抱着"以史自任"的创作意识,秉着"以碑存史"的创作宗旨,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史家"秉笔直书"、客观公正的记史传统,保存了金朝历史上大量重要的史料以及人物行事功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元结是中唐的作家,其诗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的诗没有太多修饰,语句简洁,语义浅显.但并非浅陋,而是有着深沉的感情与充实的内容.本文试从其诗文主张、创作实践、及其所处家、国环境还有其思想性格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金元词的整理、研究史,金元社会状况实际,说明金元词的分界的必要,提出以元好问的金词选集《中州乐府》为基准,以划分金词和元词,元好问及“河汾诸老”等金代遗民词人的词作需具体对待,以便对金词和元词分别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