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
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之多,内容之丰是空前绝后的。这既表现了梅的外在美,也表现了梅的品性美,并借此象征其人格美。长期以来,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认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在意境上与陆游完全“相反”,甚至于对陆游的其他咏梅诗词也给予否定。本文全面分析了陆游的咏梅诗词,兼对郭老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咏梅的诗词,其中李清照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赋予梅以更深广的思想内涵,她把梅的生命历程与自己的身世际遇、人生道路加以对照,写梅同时也是在写自己,关照梅同时也是在关照自我.李清照咏梅,不单单是赞扬它的品格,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人生,抒自己的情怀,这就赋予了梅独特的思想内涵,而这正是她的独到之处.在艺术手法上,李清照给予梅更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突出了其生命美.在词人笔下,梅的每一种情态都融注了自己浓烈的情感,词人赋予了梅以人一般的生命和灵性,使它也会有人一样的情感.李清照咏梅词确实做到了情与景的完美交融,也正因为此,才使其咏梅词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壮美豪情——毛泽东时代伟人毛泽东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其诗词“豪放”。这是用古典诗词写现代题材最难的一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这是一种词人的抱负,即毛泽东欲刻意使古老的长短句老树发新枝,以承载起完全不同的精气神。他习惯以巍峨之词表精英之情,于个中微妙的转换,微言大义。其诗词言志。我们不妨把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同他的《卜算子·咏梅》作一对比。陆游的《咏梅》,托梅言志…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许多文人都写过咏梅诗词,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也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由于词特殊的抒情功能,从中更能感受到诗人寄寓其中的复杂情感。处于同一时代的两位诗人有不同的心路历程,从侧面反映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的处境。  相似文献   

5.
陆游咏梅诗创作取得了突出成就。其咏梅诗中梅之意象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独特的,既有归隐山野的隐士意象,也有贞刚气节的志士意象,还有关女仙人意象。其多彩多姿的梅花意象产生与腐朽的南宋王朝对陆游等爱国志士的打压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宋代文人崇雅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其咏梅诗既打上了时代烙印又是诗人自身内心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陆游、辛弃疾的咏梅词的异同:两人咏梅,都是词人审美观念的外化、人格理想的寄托,但是两人审美情趣与人格内涵却有差异;两人咏梅,都有意或无意地将梅花作为身世的寄托。但是,陆游咏梅词的寄托,似乎与自己的经历遭遇不甚吻合;而辛弃疾赋梅,则往往不离自己的身世,其雄心、其智略、其幽愤之情、其身世之感,都在不经意之中,从字里行间隐隐泛出。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陆游是一个至死都不忘收复中原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恨不见中原”是他一生最大的隐痛。而陆游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大隐痛是唐琬,这个让老诗人行作嵇山之土了还泫然悼念的美丽的人。诗人把他那刻骨铭心的生死恋情和对唐琬的一往情深付诸笔端,留下了具有悲剧之美的千古绝唱——沈园诗词。从美学的角度探讨沈园诗词中蕴含着的悲剧美及其产生的原因,由此得出人生的感悟与启发。  相似文献   

9.
费静珠 《考试周刊》2010,(32):29-32
纵观历代咏梅诗词,诗人们或从花时(如早梅,盛开之梅,落梅)来写,或从花色品种(如白梅、红梅、墨梅、腊梅)落笔;或者写其形貌,或描绘其精神品格;或咏梅以托情,或咏梅以言志。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0.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他生性爱花,特别是梅花,在蜀的几年中创作了三十多首“咏梅诗”,这些诗融进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展现了一种民族的伟大而永存的精神美,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为此,从四方面对陆游蜀中的咏梅诗做一粗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张萌 《鸡西大学学报》2008,8(2):120-121
何逊的《咏早梅》反映了梅与春、梅与雪、梅与人的关系。自何逊后,咏梅诗词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创作,梅与春、梅与雪、梅与人成为咏梅创作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2.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漫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说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李勤印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的酝酿写作,有着丰厚的社会人文背景。远的不提,就说宋人的好梅与赋梅的习俗,其情形真可以称得上是繁盛一时了。南宋人周必大的《二老堂诗话》,曾有如下一段描述:政和中,庐陵太守程祁,学有渊源,尤工诗。在...  相似文献   

14.
姜夔现存词八十七首,其中写梅及与梅相关的词占二十八首。姜夔的咏梅词具有丰富的音乐性,陈模《怀古录》卷中:“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尤服之。”独特的结构形式亦使得他的咏梅词精深华妙。正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论姜夔,“既爱其文,又爱其深于礼乐”,内在的含蓄羡是姜夔咏梅词的又一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是世人皆知的名作。在《放翁词》中,陆游还有两首调寄《朝中措》的咏梅词。在《剑南诗稿》中,单是以咏梅、探梅、观梅、别梅等等为标题的诗作竟有一百五十首左右。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粗略的统计,在其他诗作中提及梅花的更是不  相似文献   

16.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诗词教学如何调整,方能提升学生阅读诗词的质量与数量?关于诗词的阅读指导,可由诵读切入,先展示诗词韵律美;再基于感知诗意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诗词形象美;然后以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群组阅读",让学生畅享诗词之美。引领小小学童开展古诗词阅读,首先应注重诗词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8.
中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古诗词之美,已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1.整体感知,探究诗词的情感美;2.捕捉意象,体悟诗词的意境美;3.反复诵读,揣摩诗词音韵美;4.斟字酌句,咀嚼诗词语言美;5.激发想象,欣赏诗词的画面美。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而在诵读中感悟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9.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的现实困惑是: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教古典诗词,教学却往往是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诗词本身的深入解读,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去仔细品味。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勾连全篇、涵泳咀嚼、激发想象,从而品出诗词的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选了毛泽东同志1961年12月所作的《卜算子·咏梅》一首词。这首词立意高超,不同凡响,从本质上揭示了梅花不畏严寒、报道春来的特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凡读过毛泽东同志诗词的人,都知道这首词有个短小的序,即“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不知什么原因,编者选入教材时,把“序”给删去了。序是词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根据需要而为之,并非多余。毛泽东同志的词,虽然和陆游的词同题同调,但格调却完全不同。毛泽东同志的词,表达的是乐观、豪迈的浪漫主义情怀,而陆游的词反映的则是孤芳自赏与凄凉的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