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赫鲁晓夫为什么在联大脱鞋敲讲台俊鸣1960年,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怒气冲冲地发表演说的照片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为了向世界各国“更响亮”地申明苏联对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立场并给“西方国家一点颜色看看”,赫鲁晓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正当这位苏联领导人讲得起...  相似文献   

2.
道教以天书神授,创教立说,为维护其神仙信仰,使用符策云篆等神秘的符号来表达其宗教思想。今在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一组镇墓碑,向大家展示了道教神秘的文字与咒语。本文通过其与道经内容的对照比较,确定刘六一娘镇墓碑的出处与内容,进一步阐释镇墓碑中天书云篆的汉字译文,揭示道教为维护信仰而创造的神秘面纱,分析道教斋醮仪式与当时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直观展示道教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邸永君 《寻根》2003,(6):96-98
《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意即于丧葬之事必审慎认真对待之,以缅怀祖先之功德。墓碑与墓志铭,乃与丧葬密切相关之制作,为“慎终追远”之重要体现,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领域内地位突兀,影响深远。先谈谈墓碑。广义而言,碑乃所有文字刻石之总称,包括刻石、摩崖和墓碑等数种形制。考碑之起源,最初为古时立于宫庙前,用以识测日景(影)及拴系牲畜之竖石。后渐有于其上镌刻文字者,以作为纪念物或标记;亦用于镌文告,以昭传布。秦代及以前皆称刻石,汉以后称之为碑。而墓碑者,则专指立于陵墓地表之碑,于墓前墓后者皆有之,而矗于墓前者居多。上刻墓主之姓…  相似文献   

4.
自小喜欢读书,是与家人的教化分不开的.祖宗三代没有出过一个正经的读书人,祖父母乃至父母也深受没有文化的苦楚,于是打小就受到家人的鞭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的自撰墓志铭河南省开封市委省电台记者站阎永复古代人死后埋葬时,封土隆起的叫坟,平的叫墓。埋于墓前或墓中的石碑称墓碑。而墓碑上的志墓文,叫做墓志铭。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记述死者姓名和生平的为"志";用以对死者的赞扬和悼念的叫"铭"。墓...  相似文献   

6.
一个进入元帅视线的女人1955年,为了缓和同南斯拉夫的关系,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军元帅布尔加宁随赫鲁晓夫访问该国。宴会上,尽管赫鲁晓夫主动亲近铁托,怎奈铁托仍然板着面孔,一言不发。这时,苏方的一个女同志见机行事,热情洋溢地说:“铁托同志,让我们为您夫人的健康干杯吧/”这个女同志是莫斯科大剧院演员加琳娜,让她来南的任务,便是调节会谈的气氛。她三十五六岁的年龄,可看上去很年轻,风致韵绝;在艺术方面更是得天独厚,音色清柔,擅长抒情歌曲。铁托欣赏过她的演出,评价极高。此时他与夫人完婚不久,正是蜜月之中,所…  相似文献   

7.
贫瘠的祖先     
正祖先们在西山岗遥望村庄的时候,那时他们的坟茔还在茶园里。弥漫着茶叶清香的墓园,一度成为孩童们的乐园,即便大人们说墓园阴森,仿佛离近了就能把你的魂儿勾去似的。但是那些墓碑没有显现出任何的悲凉和冷漠来,甚至还有我们温暖的记忆附在上面。那些逝去不久的人,影像似乎还晃动在我们眼前。我们甚至还趴在那,对着墓碑上诸如"老孺人"、"老大人"之类的称谓发呆。当工业区入驻之后,祖先们也开始了背井离  相似文献   

8.
现在,南部的宫殿区被辟为国家画廊、布达佩斯历史展览馆和国家图书馆;北部的行政区和居民区街道的格局井然有序。空气中弥漫着中世纪的气息,昔日的教堂、剧院、市政厅、法院和监狱随处可见。令人瞩目的是高耸在城中心的哥特式建筑——马加什大教堂。据说,我们用餐的茜茜饭店是因茜茜公主曾在此用餐而得名。店内经营的传统菜肴,如鹅肝、鱼汤、白菜肉卷、土豆烧牛肉等很合中国人口味,尤其土豆烧牛肉汤据说与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理想有联系。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访匈牙利时,曾到布达佩斯以东的霍尔多把吉草原参观,主人用此菜招待他,赫吃后大发…  相似文献   

9.
<正>忘忧山公墓位于韩国首尔中浪区的忘忧洞,此处也是一个墓地公园。如果步行途经一段弯弯曲曲的山径,穿过旧茔新冢的一片荒凉,再经过"思考之路",就能看到一棵苍绿的松柏底下的一个小坟墓,稍显稀疏的野草点缀其间。"大乡李仲燮画家墓碑"几个字写在小墓碑上,"大乡"是李仲燮的号。墓碑旁边的石墩上刻着两个孩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在武昌区蔡家嘴兴国路变电站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清理出一座宋代砖室墓,通过对残存墓碑的辨认,得知此墓是南宋将领董先之墓。由于墓室损毁严重,棺椁和随葬品等情况亦无可知。唯得墓碑一方,可补证史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吴艳 《大理文化》2012,(7):95-100
大理古城复兴路南段杜文秀元帅府是大理市博物馆所在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的体现之一就是拥有数量众多的碑刻。墓碑,大理国时期的墓碑距今千年有余,残泐严重,多为青石质,厚重古朴,与唐南诏德化碑风格相近,有的带碑额,中刻尊胜佛母,碑阳为墓志,碑阴刻梵文,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氛围。  相似文献   

12.
凝公  涂重航 《寻根》2003,(2):102-103
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庙沟河畔,有一著名的“台湾村”。该村陈氏家族的始祖依那思罗,系台湾高山族人,于300多年前自台湾到此屯垦定居,发展繁衍至今。在依那思罗去世百余年后的清同治年间,发生了台湾高山族人前来“觅亲祭祖”的一桩事,被当时陈道平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载入家谱内。邓州市“台湾村”陈氏家族现已发展到第13代,42户,200多口人,自1983年在市台办工作的涂征于《中国建设》杂志发表了“中原的台湾村”一文以来,一些新闻媒体时有报道。但因陈氏始祖的墓碑、祠堂早年被毁,加之长期以来的政治因素所致,缺乏实物和文字根…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1845年,5岁的莫奈跟随家人离开巴黎,来到了勒阿弗尔。他的叔叔在这里经营船用杂货兼杂货批发。《海边露台》是莫奈对其家人的珍贵记录。莫奈的家人强烈反对他从事绘画职业,也不理解他的生活方式。1920年,收藏家勒内的日记使这幅名作含义更加明了,他说:“莫奈给我看一幅油画,画中,他的父亲注视着大海,场景应该是美国……他指出两边各有一根旗杆,并说这种构图在当时极为大胆。”  相似文献   

14.
1926年9月,一位友人自埃及来到穆佐看望诗人里尔克。里尔克到花园里去采摘一些白玫瑰赠送友人,不料玫瑰扎伤了手指,伤口感染。11月底,里尔克住进了疗养院。然后病情恶化,医生束手无策。里尔克经历了可怕的痛楚,为了迎接自己的死亡,他拒绝了给他提供的麻醉剂。1926年12月29日里尔克因白血病在瑞士的瓦尔蒙疗养院病逝,身边没有一位亲人。他的墓碑上铭刻着他早已撰写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15.
南京大学教授陈君墓碑程千帆君讳白尘,原名增鸿,江苏淮阴人。幼明敏,嗜文艺。虽生贸迁之家,乃不乐承其世业。冠岁赴上海,入南国艺术学院,从田寿昌先生游。旋以革命活动陷身园圄,而化名投稿,声闻日隆,尝自谓文学生涯自狱中始。诚造次颠沛必於是矣。抗日战争起,投...  相似文献   

16.
正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有处庄严肃穆的皇岗墓园,里面有座与众不同的墓碑,上面篆刻着"义不忘华"四个汉字。墓碑的主人就是被誉为"北美华裔小说家第一人"的水仙花。历经百年风雨摧,水仙花开万里香。随着北美华裔文学逐渐成为国内外文学研究的显学,作为北美华裔文学的开创者,水仙花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而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堪称传奇。那么,这位开创北美华裔文学先河、  相似文献   

17.
人物二题     
人物二题王春瑜杨云史与蒋檀青江东杨圻,名云史,民国前期著名诗人,以《江山万里楼诗集》,名播诗苑。其表兄是小说《孽海花》作者曾孟朴,他写此小说时,杨云史曾提供过不少义和拳资料(杨云史:《致张次澳书商赛金花墓碑事》。《赛金花本事》第一六五页)。为人风流倜...  相似文献   

18.
<正>说是战争吧,又不像是战争。如果是战争,那么它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战争,没有伤亡,没有俘虏。那时还没有人见过锌皮棺材,后来我们才得知:城里已经运来过棺材,但是在夜里就偷偷下葬了,墓碑上写的是"亡"而不是"阵亡"。可是没人打听过,我们这些十九岁的小伙子,怎么会一个个突然死亡?是伏特加喝多了,还是患了流感,或者是吃橙子撑死的?只有亲友的啼哭,其他人的生活和往常一样,因为这种事还没有轮到他们头上。报上写的是:我们的士兵们在阿富汗筑桥、种树、修友谊林荫路,我国的医务人员在为阿富汗妇女婴儿治病。——《锌皮娃娃兵》  相似文献   

19.
李有观 《世界文化》2014,(11):37-38
不久前在土耳其东南部城市津吉尔利(古代名为萨马尔)附近出土的一块公元前8世纪的陪葬石碑,使人们能够深入了解铁器时代的人类对于灵魂的观念。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宣布,他们已经翻译了这块墓碑上的13行碑文,这些碑文用于赞颂一位名叫库塔穆瓦的高级官员。墓碑上的碑文从右至左,从上到下,叙述了库塔穆瓦在生前铸造了这块石碑,并且在石碑落成的典礼上,摆满了敬献众神的祭品,包括风暴神哈达德和太阳神沙玛什。  相似文献   

20.
自古凤羽,中和毓秀,文献名邦.寸砖片瓦,都曾沧海桑田;断碣残碑,不失古国风流.现将收集整理的明代墓碑提供于诸家以便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