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以下简称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年),迄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的地区,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等省的边境.参加这次起义的,除了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少数民族.这次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是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平天国文献资料的考辨,推断金田起义的标志不是“向敌人打出第一枪”,那种“团营就是起义”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金田园营是为实现拜上帝会领导集团筹划和发动起义的战略意图所进行的准备活动,这个战略意图就是以宣布开国的方式宣布起义。金田起义属于“开国起义”类型,起义的标志应是“出名”、“扯旗”,亦即宣布“正号太平天国”。因此,面对金田起义日期问题这个百年悬案,可以确认金田起义的日期是庚戌年十二月初十日,亦即公元1851年1月 11日。  相似文献   

3.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辛亥滦州起义纪念碑(落成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是泰山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标志性纪念建筑,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沧桑变迁,有关滦州起义的史迹和泰山滦州起义纪念碑的由来已不被人所熟悉。本文根据南京历史档案馆和冯玉祥纪念馆珍藏的部分资料,第一次详细纪述了纪念碑的由来和相关的史迹,为泰山研究提供了一份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答:1851年中国近代史上长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爆发,仅在起义爆发后的九个月间,清廷就从户部支出镇压起义的军费600多万两,两年后,这个数字又增至1800多万两,占当年清政府一年总收入1/2.太平天国起义不仅从政治上.而且从经济上给清政府早已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以沉重的一击.然而,令人惊奇和注意的是,长达14年之久、遍及中国半壁江山的轰轰烈烈的太平起义烈火,居然并未能冲垮清政府的财政,却被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那么,清廷是怎样克服太平天国起义带来的财政危机,怎样筹措和解决镇压太平天国军费的呢?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从起义发动至定都南京后不久的一段时间里。对儒家文化持排斥态度, 而删书衙的成立,是其排儒政策转变的标志。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打着基督教的旗号,但其实质仍然是儒家文化。这些充分表现在政治文化观、伦理道德观和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一年(太平天国辛开元年,清咸丰元年)一月十一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九月十四日 洪秀全在平南县大旺圩大同江舟中发布诏令,鼓励全军将士克服困难,齐心杀敌.  相似文献   

7.
广东天地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起义作为同时代发生的反清起义,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时间、地点、规模等表层因素上,而且还反映在启动源、发动媒介与政权形态、变革社会的程度等深层次因素上,太平天国起义的启动源为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而天地会起义的启动源为“反清复明”;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对西方文明的认知与追求既具有救亡意义,又具有发展意义,而“反清复明”只具有救亡意义。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媒介为拜上帝教,而广东天地会起义的发动媒介为天地会,这一巨大差异使两次起义所建立的政权形态也呈现出重大区别,即太平天国为“政教合一”的统一政权形态,而广东天地会则建立了众多世俗的政权,在变革社会时太平天国试图用西方文明从各方面改造中国,体现出了中国社会进步方向;而广东天地会仍跳不出小农与封建思想的藩篱,起义只停留于推翻旧政权这一肤浅层面上,正是这些差异,使得这两次起义的时代意义与历史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起义前夜广西局势的特点是:天地会掀起的不是“反清起义高潮”,而是盗匪劫掠狂潮;由于广西当局的弛治放任,和会党仅以劫掠为志,形成了二者互求容忍的短暂格局;会党劫掠狂潮的不可遏止,招致清政府将广西列为重点用兵之区,而会党劫掠狂潮顿时变成了降清高潮。这种局势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犹如双刃剑,它既在客观上对拜上帝会的组织活动起过掩护作用,又成为太平军义旗甫举就陷入清军重兵围剿的起因;既在客观上为太平天国发动起义拓展了社会基础,又使太平军在首义之区陷于孤立状态,不得不放弃“东进”计划而北上。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就是一场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的王朝太平天国为目的的农民战争。它虽然以客家人为主体,但这次起义绝不仅仅以移民为目的。“客家武装移民”论片面强调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客家社会的渊源,忽略太平天国起义反清政治革命的宏伟志向,也忽略了拜上帝信仰在起义阶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金丹道大起义是近代史上自太平天国以来在北方有较大影响的农民革命运动。对金丹道起义的历史评价,其主要注意力不应放在反封建上,而应放在反洋教、反侵略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时期(一八五一年至一八六四年)及其革命失败后的十余年间,在内蒙古地区先后发生的以蒙古族人民为主体联合汉、回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是以太平天国为主流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清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探讨和研究这一时期蒙、汉各族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对于研究太平天国革命与全国少数民族起义的关系问题,以及丰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近年先后看到一八五三年九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两个重要文献的原件,一个是起义首领刘丽川的《上天王奏》,一个是刘的《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刘示》。这两个文献,在现存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三十一个文件中,都是头等重要的。前者是在起义后不久即发出的一封奏章,它是旗帜鲜明地表示拥护太平天国革命新政权,服从其领导,静候正式任命;这个文献的政治重要性,不言可知。后者是起义后八个多月发布的具有强烈革命理论性的告示,是一篇宣传反封建反迷信的进步思想文献。两者都是研究上海小刀会起义军政治方向与  相似文献   

13.
引言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震撼中外、席卷全国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在鸦片战争后新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逐步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基础上而爆发的。战后十年间国内各地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起义和各种形式的反封建斗争,形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革命高潮。在这次革命高潮中,太平天国和少数民族起义,都采用了暴力手段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站封建统治的立场,对太平天国大起义的原因作了不懈探讨。在京官任上,他觉察到清王朝面临十分严重的统治危机,预感大乱将至。起义爆发前后,几次上奏疏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指陈引发起 潜在弊政,提醒统治要有所更张。出山参与镇压革命以后,对统治阶级造成农民大起义的“乱因”,从吏治腐败、官逼民反、变乱是非、人心塌陷、道德危机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反省和追究,并以此为根据采取诸多凶狠对策,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相似文献   

15.
1851年在金田村所暴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太平天国起义前后,革命的农民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领导集团。“这个集团的结合与分裂,决定太平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本文试图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的背景、性质与后果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太平天国时期的妇女解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起义中,曾发动和组织大批妇女与男子一道投入战斗。可是不少论者在评价这一点时,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发。有的把太平天国时期有关妇女的政策说成是:“破天荒地承认了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中国历史上直到太平天国时期发生了“广大彻底”的“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妇女解放运动”,等等。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的进贡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人们就要向洪秀全进贡,洪秀全就开始收受礼品。起义之初,洪秀全等一再强调战胜缴获必须上交圣库。后来,不再强调,上行下效,愈演愈烈,贿赂公行,卖官鬻爵,政治腐败。史实证明,实行进贡制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高潮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今年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一百三十周年。太平天国这次震撼全球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革命火焰遍及十八省,持续斗争十八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爆发的原因,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书中曾有精辟的论述。他说:“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汇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局,以清廷战败被迫签订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时期的粤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太平天国起义以后,清政府的八旗兵、绿营兵屡战屡败,于是派出众多官员回籍办理团练、召募乡勇,与太平军对抗,粤勇随之产生。粤勇是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的重要武装。粤勇没有出色的领袖人物,未能像湘勇成为湘军、淮勇成为淮军那样,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重大影响,但在太平天国时期,粤勇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运动的胜利发展固然为上海小刀会起义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上海小刀会起义的酝酿与发动,是否与太平天国具有实质性的关联则还需要作具体的分析。通过对一些基本史实的考辩,探讨上海小刀会与太平天国的初期关系,可以认为,在上海小刀会起义的酝酿阶段,双方并没有建立起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