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5小节 ,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表现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 ,我选择好一个个问题的训练点 ,创设下一系列的问题梯度 ,让学生在问中感知与理解。一“问”课前出示问题一 :“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默读全文。修订版“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里说的整体感知即是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提高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的能力,而长期以来,多数学生阅读鉴赏的兴趣不浓,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阅读鉴赏的效果不佳。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时学生多数只注意故事情节,而不去体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语言美、情感美、道德美、意境美。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文阅读与诗歌鉴赏严重割裂。因而造成了阅读与鉴赏的实效低,形成阅读和鉴赏的有效性普遍缺失的现状。"格式塔"心理学中提出的"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编的高中语文试验教材必修本第三册共选入古今中外的诗歌精品 34首,再加上一、二、三册读本所选,有好诗近百首。这样多的诗歌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足见编者对诗歌教学的重视,也足见作为一个高中生,学习鉴赏诗歌,提高诗歌修养的重要性。但要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的精要,却又是件不很容易的事。因为诗歌含蓄,竟境深幽,跳跃性又大。鄙人经过多年教学和鉴赏诗歌的体会,认为诗歌教学,可以从下面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一、反复诵读   诗歌的本质特点之一是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所以鉴赏诗歌,首要的是要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5.
<正>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以及高考复习备考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诗歌的特点,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还要指导学生领悟这首诗的写作技巧,最后还要训练他们如何归纳总结、准确规范地表述。因此,除了学生的多读多练之外,教师对阅读鉴赏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方法多样,且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在此,仅从阅读鉴赏步骤、篇章结构分析以及意象分析三个途径进行初步探究,力求能起到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启发性,并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一株紫丁香》(苏教版第四册)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境真让人感动。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片段回顾】(板书:紫丁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大多数学生回答“不知道”)师:…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3,(A3):29-30
<正>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高考为了体现学生对诗歌艺术的传承,设置了诗歌阅读鉴赏题,直接考查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作为阅读题中最高层次的测试,学生不掌握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和鉴赏技巧,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下面笔者就语文高考中古代诗歌的鉴赏技巧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8.
吕文忠 《教师》2016,(4):89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理所当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掌握其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又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外国诗歌作品不多,外国诗歌作品历来不被语文老师甚至是语文教学所重视,几乎谈不上有鉴赏指导。因此要加强对外国诗歌的鉴赏指导,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鉴赏不同的诗歌,把握鉴赏的特征,以提高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板块,不仅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点充分地掌握,同时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之下,微课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便成了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的基础是整体感知,对一首古诗展开鉴赏必须紧紧围绕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而整体感知就是培养学生整体领悟能力的重要方法。怎样指导初中生有效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呢?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2.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高中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老师上课时应该准确地把握古代诗歌鉴赏的重点和难点,要多运用新的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探究鉴赏古代诗歌的技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领悟古诗词意象的内涵,感悟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学读本》和《文学作品选读》是以培养鉴赏能力为主线的鉴赏性教材。就其“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亦是一个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入鉴赏的境地,让学生在深情的“涵泳”、赏析中,把握文脉,习得语言,领悟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主旨呢?我以为关键是引导入境,可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考试大纲》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是基础,感受诗情是能力,领悟诗意是目的。理解诗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二是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恰当评价;三是要领会诗歌的表现特点,含英咀华,体味精妙。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捎①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缘起] 古诗词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诗歌,无法准确理解诗歌的情感与思想;对诗人贴标签,囫囵吞枣,造成情感理解的谬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以咏物诗的鉴赏为例,设计了古诗词鉴赏训练课旨在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在考试中做到以不变应...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为激励学生们更好地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代诗歌鉴赏成为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但是,古代诗歌鉴赏题又是高考中能力层级要求较高的题型,学生往往望面生畏.那么,如何应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如何进行古代诗歌的复习呢?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 诗歌内容都看不懂,却谈鉴赏和解题,那是自欺欺人.我觉得,要读懂诗歌,可以向学生强调要具备几个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我国高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现状(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的调查研究都显示,当前我国的高中生在对古典诗歌的鉴赏方面以及学习方面还存在着兴趣不高的现象,此外学生的阅读面也比较狭窄,没有进行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将阅读古典诗歌作为爱好,很多学生甚至是被迫进行阅读,失去了自主阅读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就使得高中的语文教师在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的首篇。本单元是一组现代诗词。教学要求是: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欣赏优秀诗篇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这一要求是教学大纲中“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体现。《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学习这首词首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征及词的知识,为阅读欣赏这首词积累感性知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特别喜爱一些清新的小诗,但理解肤浅。对于诗歌精品的阅读欣赏更如雾里看花,不能掀起语言的“面纱”,深入领悟内在意蕴。因此学生的欣赏…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学中,一提到诗歌鉴赏,师生都郁闷,老师滔滔不绝,学生一头雾水。老师的感悟难以传递给学生,学生勉强明白了这首诗,换一首又是艰难的开始。广东学生诗歌鉴赏疏离感在诗歌教学中不容回避,就此,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此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0.
王彩霞 《快乐阅读》2011,(18):83-83
《考试说明》规定: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但是,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跳跃性强、句试的倒装等,都给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得分往往不理想。而读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读完一首诗歌,首先要看:这首诗或词想要表达什么?或什么感情。古以诗言志。"志"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