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是一种博采众家之长的融汇发展的精神 ,并非只指一个学派 ,比如说 ,只限于儒家学派。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 ,诸子十家“各引一端 ,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 ,取合诸侯。其言虽殊 ,辟 (譬 )犹水火 ,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 ,敬之与和 ,相反而皆相成也。”任何一位对人文精神作出贡献的思想家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贡献 ,二千多年后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头脑。老子发现了一条普通法则 :物极必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论述了什么是人 ,以及人的价值观。后来的文化创造都是在这些基础上进行的。温故而知新 ,离开前人的伟大创造 ,不会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货币文化中,有两技流芳百世的奇葩。一枝是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的货币文化,它曾经影响了亚洲许多国家货币文化千余年;一枝是古希腊的货币文化,它是西方货币文化的发源地。从货币形制上来说,中国的古代钱币注重于文字,将书法美蕴藏于钱币的方圆之中;古希腊货币则以图案见长,神像、英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货币的主图案。两种货币文化,一个从东方向西方迈进,而另一个从西方向东方走来,最后,经过无数的磨难,这两种货币文化在中国新疆终于相遇了。相遇的结果是在100-220年时,在当时的于闯国出现了一种有着两种货币文化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界保留了古代的象征,以表示受教于古代贤人。例如:一般医务用车辆上附有的两条蛇交错地盘绕在一根杖上以及带有双冀的帽子的标志图,称为赫耳墨斯之杖。七十年代初期,考古学家在埃及的“王陵谷”进行考察,发掘出大量的木乃伊。许多木乃伊的颚骨上镶有极其近似现代齿科医生制作的义齿架及义齿。他们  相似文献   

4.
汉口与中俄茶叶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航 《寻根》2003,(4):54-56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条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一定知道在中国的北部草原,还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的中俄茶叶之路。这条被历史风尘湮没的驼道繁荣了近200年,它的源头在汉口。  相似文献   

5.
中华石刻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其上包涵诸多文字、图画、符号等信息,可为研究古代历史、文书、字体、美术、宗教等提供丰富珍贵的素材,其重要性不亚于传统的竹简纸帛。甚至因其保存的长期性和不易修改,使其价值住住超越其他载体。碑刻演进到一定时期,往住有固定的形制,摩崖、墓志、碑、碣、造像记、石幢、  相似文献   

6.
毛笔源流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理禹 《寻根》2009,(2):82-87
毛笔是以各种毛类梳扎成锥形笔头,粘结在笔管一端,用于书写绘画的笔。它属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首,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古埃及的芦管笔、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至今兴盛不衰,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毛笔的材质、工艺、形制及其使用方法,处处蕴含并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  相似文献   

7.
《寻根》2017,(3)
<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高峰。一次是商代后期,这一时期伴随着器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的多样以及铭文的增加。再次就是春秋晚期至战国,青铜器摆脱了商代的崇高神秘以及西周以来质实典重的风格,出现了繁复细巧、清新绮丽的新风尚,这一阶段的青铜器工艺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镶嵌金属、线刻以及凸铸、错金银、鎏金等工艺为青铜器增添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并由此出现了青铜器上的画像纹样。在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画像青  相似文献   

8.
葛承雍 《寻根》2000,(1):37-41
龙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标志和精神象征,它以特殊的神灵含义和图腾形象渗透进各个文化领域,甚至成为古代政治崇拜的核心与权威。但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龙。古代西方人心目中的龙常被描绘成一条蛇或是一只长着蝙蝠翅膀、身披鳞片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和支流勾利军,汪润元如果把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发展过程,喻为一条波涛浩渺的长河,主张增殖人口的思想则是这条长河的主流;主张减少或节制人口的思想为其支流。本文试图以主流和支流为线索,对中国古代人口思想进行梳理,以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  相似文献   

10.
雅安边茶与川藏茶马古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西部重镇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西藏拉萨,再到邻国不丹、尼泊尔,有一条历史最悠久,道路最艰险的茶马古道.它从唐代开始延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时间.这条茶马古道称之为"川藏茶马古道",这是一条充满神秘和布满奇险的古商道,同时也是一部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丰富边茶文化的大书.千百年来,它曾为促进藏汉贸易的发展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它曾在我国古代的"茶马互市"、"茶土交流"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铸就藏汉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中,它一直就像是一条坚实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法老的金字塔群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寝陵,它的集大成者是位于现今开罗近郊的吉萨金字塔群,矗立在天地之间,雄伟高大,堪称人类历史的奇迹。正统的埃及学在讲到这个世界闻名的金字塔群时,认定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和门卡乌拉祖孙三代法老的金字塔,是古代垒石建筑的一个高峰。金字塔这种陵墓形式的确立,历经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真正产生尖锥形金字塔形制的是吉萨高原的三大金字塔,其中最高的一座是胡夫法老建造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12.
《寻根》2016,(4)
正明清以来的厚葬之风影响甚广,即使在西南的偏僻山区,如川东、川北地区,亦有较大数量的地上石质仿木结构民间墓葬建筑遗存。据其碑志铭文可知,这些墓葬主要是"湖广填四川"以来的移民家族墓。如今这些墓葬的形制规模、碑志铭文、装饰内容和雕刻工艺等成为研究明清时期长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家族变迁、民风民俗和民间美术的重要档案。作为模仿中国古代传统礼仪性建筑而修建起来的这些地上石质墓葬建筑,尽管保留了中国传  相似文献   

13.
千年一路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许还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一般不会受到交通运输方面的阻碍。可是,两千多年前,在占世界陆地总面积1/3的亚欧大陆上,依靠一条长达7000多公里,穿越高山、戈壁、沙漠和冰川的古老道路,进行中西方的交流长达十多个世纪,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了。这条以美丽的丝绸命名的交通干线的开辟和延续,对促进古代世界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加快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艰难之旅据史书记载,从西汉开始的千年间,西去的道路最著名的有两条:出玉门关的…  相似文献   

14.
正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大至国家邦交,小至日用伦常,无不贯穿着礼的规制详节与精神追求。在先秦儒家典籍中保存着众多论礼、述礼之语,涵盖了礼容、礼器、礼制、礼意等方面。相较于外在形制与精神价值的研究,礼容之学尚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书院是中国古代文教的重要载体,对礼容之学的讲求尤为措意。中国古代书院将礼容之学在书院的开展视为变化诸生气质、涵养德性的关键环节,藉由礼容之学的落实来培养书院诸生  相似文献   

15.
古書形制由卷子本轉爲册子本的過程,在中國書史上意義甚大,但在學界仍未有定論,尤其是所謂"旋風葉"問題更是争議的焦點。此文基於《"旋風葉"問題的新解釋》一文對古書形制發展的雙綫解釋,鈎稽唐宋文獻中前人未見徵引的零星史料,在論證細節上作出更詳實的補充。  相似文献   

16.
在前人積纍和研討的基礎上,對古書形制演燮最有争議的問題重新作出梳理,澄清古人記載的"旋風葉"與"葉子"并非一物,進而破除以往學界封古害形制演燮的成見,提出了雙綫平行發展的新解釋.  相似文献   

17.
古代织锦蜀匠人们在流转迁徙活动中,将蚕桑织锦技艺推广至南方各地,在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活动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巴蜀丝织技术积累时期,中原匠人流入与古蜀地蚕桑丝织本土技术融合与提高;蜀地丝织匠人以成都为中心的技术扩散时代;蜀地丝织匠人流亡迁徙的技术外迁时代。勾勒出了蜀地丝织匠人在迁徙流转过程中传播高超丝织技术的动态线条,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古代以丝绸商品为主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地带,更是一个丝绸技术传播与发展的动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郭军宁 《寻根》2008,(1):77-83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巍峨雄伟、气势磅礴举世瞩目,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我国冀中平原顶端的燕南大地,筑有一条可与其相媲美的地下长城——宋辽地下古战道。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清先生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考察了宋辽地下古战道后激动不已,即席赋诗道:“万里长城与战道,地平上下两奇观!”  相似文献   

19.
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至今仍留存着古代帝王的坟墓和宫殿的宏伟遗迹。在埃及尼罗河畔的一片旷野中,有两个高达二十一米的巨大石像,一左一右地巍然端坐在那里。在荒郊野外人迹罕到之处,孤零零地矗立着这么两个高大的石像,使初次见到它们的人,心里产  相似文献   

20.
何簋有形制、纹饰和尺寸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件,其上的铭文小异而大同。何簋材料公布以后,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何簋中的"何"与何尊中的"何"是一人;其主要内涵是,周公在第二次灭商后,赏赐三个族的民众给有功勋的何,让其从本身所在的贵族大家族中独立出来,建立新的家室。何簋铭文的释读,为探讨周初对功臣的等差封赏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