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青云往事     
在家乡云龙读书的时候,我养成了一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最喜欢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在逛书店的时候,偶尔也喜欢浏览一下陈青云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2.
神秘的星     
阮镇 《大理文化》2002,(1):8-10
我从小就喜欢看天上的星,究其原由,大抵出于无知的好奇.五十年代,我在一所中学任教,原本晓得星为何物,但每每看定那闪烁的星时,仍有无穷的神秘搅动着脑海,荡起说不清道不明的波涛.学生中每当有触犯校规者,作为班主任的我,总要训戒一番.  相似文献   

3.
我父亲坚强刚毅……他从来就不喜欢谈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从不考虑家里谁与谁相处得怎样。他总说:“我对你们一视同仁,”要不就说上一句:“我很爱你  相似文献   

4.
亲情三题     
一 记得那是个寒冬早晨,风很刺骨,猎猎地吹拂着.母亲不由分说把棉衣脱下来,硬套我身上的,带有她体温的棉衣,掳走了母亲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弟弟穿着父亲厚厚的对襟棉袄,却仍然抵御不了侵入骨髓的凛冽.两个罩在父母宽大衣服里的小身子,冷得上牙与下牙比赛似地瑟瑟作响,却满心欢喜,为着母亲让我带弟弟先回家的吩咐.父亲住进医院以后,我和弟弟就在母亲的一个朋友家吃住.我不喜欢,甚至是厌恶那个枯瘦如柴,满脸阴郁的女人,特别害怕她冷漠的、闪烁着刀锋般,看谁都像防备小偷一样的眼神.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她死死盯着的目光,令我战战兢兢,睡不踏实吃不饱.母亲的吩咐无疑是一道特赦令.  相似文献   

5.
闲话二题     
那才是青藏高原 我喜欢听李娜的歌.总觉得她的歌声是从内心进发的,是真情的流露,是生命之弦在震动.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眷念.我看见--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嗦--哪可是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6.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我可以等待你的爱慢慢成长起来:你手里拿的那束鲜花,就是四月下种,六月开放的呀。我现在把满心种子播下,至少有几颗种子扎根发芽;你也许会喜欢那长出的鲜花,尽管你不会爱它,不会折它。爱的遗迹—墓上的一朵紫罗兰,你至少总会看它一眼:你看它一眼?—那就补偿了千种辛酸,死算什么?你总有爱我的一天!在轻,舟中先来个飞蛾的接吻!吻我,仿佛你要我相信:今晚,你的心里捉摸不定,我的脸面,你的花朵,为什么把花瓣收缩;所以你吻去吻来,直到我明白是谁要我,花朵大开。现在来个蜜蜂的接吻!吻我,仿佛在中午时分,你欢快地钻进我的心, 不敢…  相似文献   

7.
学不会聪明     
我不聪明,但要命的是据说我有一张看上去挺聪明的脸,这样别人就在相处中把我当做聪明人防治."防"倒无妨,我不伤人,"治"起来我就很惨,因为我只是貌似聪明人,在生活之战中,我进不能攻,退不能守,而别人总以战胜我为乐事,因为我是聪明人,谁去跟傻瓜较劲.我常常叹息.妻说:"叹息有什么用,你要学会聪明."  相似文献   

8.
邢晋 《世界文化》2011,(2):55-56,61
南郭先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合奏,压根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就混进乐队,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白拿俸禄。不成想齐宣王死后,即位的齐湣王喜欢听独奏,这一下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只好开溜了。本来是个讽刺故事,但从中却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家天下"的年代,艺术家的境遇往往要看统治者在艺术方面的好恶,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相似文献   

9.
承受负担     
在我忘不了的几个情境中,这是一个-- 虽然过了许多年,但我还记得很清楚.她是我小学时的一个语文老师,她很善于言谈,又注重沟通学生的心灵,因此每个学生都很喜欢她.那是一节语文课,她讲得确实很精彩,但是我刚被一场高烧所"袭击",一点精神也没有,坚持不住趴在桌子上.我几次注意到老师走到我的旁边,却无动于衷.突然,觉得教室里变得静悄悄的,四处看了看,老师却不见了,每个同学异常的目光都射向了我,我不知所措.恐惧间,老师重重的两书本,落在我的脑袋上.我委屈的泪水突然落在了桌上,书本上……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城市,华侨喜欢聚居。因此,在“中国城”、“唐人街”看到汉字并不奇怪。但这种汉字文化,在欧美人看来只是一种外来文化,虽对其怀有好奇心,却很少把它当成是自己的文化而怀有敬意。 不过,在一些东方国家就不同了,汉字文化有其特殊的地位。今年4月,我有幸去韩国参加举办中国民俗展览。一踏上韩国的土地,就很少  相似文献   

11.
树叶的启示     
我从小在云南生活,身处"植物王国",见惯了青山绿水和古木参天的景色.自然,我喜欢看树,也喜欢赏叶.无论季节如何变化,树林总是非常幽静,而树叶却如油画般多彩.……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了,但我丝毫没有高兴的感觉。因为班上似乎人人都瞧不起我,甚至我们的老师——凯丽小姐也是如此。在大家看来我似乎总是怪怪的。比如我不喜欢喝热牛奶,甚至不喜欢大家都爱的游泳课。但我发誓那都是有原因的。我不喜欢喝牛奶是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而我不喜欢游泳课则是因为我的游泳水平实在太差,我甚至不能在游泳池里游上一个来回。  相似文献   

13.
我这个人喜欢酣睡,绝不会深更半夜就爬起来写作,写个不停的。我觉得,这是最令人可怕的事。即便半夜醒了,那我仍会想方设法再多睡一会儿,但我总是在六点三刻左右起床。如果赶上外面下大雪,或狂风怒号,或大雨滂沱,我就迟迟不起了。但是,我总是尽量避免一年四季呆在这类地方。然后,我就进早餐,看报纸。我觉得,看报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遣。吃罢饭,读完报,  相似文献   

14.
在前台看木偶剧奇妙无比;在后台看木偶剧无比神奇。我在萨尔茨堡有过一次在后台看木偶剧的非同寻常的经历,并亲眼看到闻名欧洲的木偶大师葛雷特尔·艾赫尔在黑糊糊的后台,怎样用她魔术师般的双手牵动木偶们的喜怒悲欢——木偶是有生命的欧洲人对木偶的挚爱令我好奇。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可看到木偶艺人在街头表演。他们单凭手指之间的几根线就能使一个关节活动的小木人连蹦带跳,扭姿作态,挥拳和招手,引得行人驻足观赏。在德国科隆,我发现人们喜欢把一种面孔丑怪的木偶挂在门后,我一直怀疑那是当地的一种民俗。捷克人对木偶可谓举国若狂,街上常…  相似文献   

15.
自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有一个要在有生之年游遍祖国大地的梦想,但对美丽的宝岛台湾则被排除在外.原因是你想去也去不了,毕竟两岸的持续对峙状态,让台湾海峡变成了相互无法跨越的屏障.然而谁能想到转眼20多年过去,游览台湾却突然变成了现实.当我随同云南省作家协会台湾考察团成员,在香港国际机场转机登上暮色时分飞往台北的航班时,我甚至还感叹这一天来得有些突然.……  相似文献   

16.
大山行孝记     
知道我喜欢吃榴莲,他会不时买一个,自己却只尝一口,然后就再不动勺子,凭你怎么动员。"对我来说,觉得吃一口和很多口是一样的,都是那个味道,后面的都是重复。"不由惭愧,还不如儿子,就是喜欢重复,喜欢重复那个味儿。在享受上不喜欢重复,在孝行上却永不满足,这就是儿子。妻说,上幼儿园时,姥爷姥姥到县城,儿子回来从兜里掏出两块蛋糕,说,这是阿(我)给阿姥爷姥姥的。姥姥闪着泪花说,这么大的一点人儿,咋想起来的,知道给姥爷姥姥留着吃。妻说,儿子把两块蛋糕装回来,意味着一顿没有吃主食。妻说,  相似文献   

17.
林悟殊 《寻根》2006,(1):10-14
明教,对于当今的金庸迷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因为金庸的名作《倚天屠龙记》就是以明教的人物作为主人翁,小说经拍成电视连续剧后,明教之名就更是妇孺皆知了。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许多内容情节可以虚构,武侠小说更是天马行空,任由作者编造,由是,难免会让一般读者、观众产生某些误会。本文所要告知读者的是:历史真实的明教。  相似文献   

18.
年轻时,我喜欢到东安市场内的丹 复,千古不变。但宇宙的奥秘谁能探桂商场淘旧书。当时,我读英文刚刚入 他认为,来世——天国或地狱都是虚门,借助字典可勉强阅读原著,所以那一 的,俱不可信,应珍惜的是现实世界时期买的多是英文书。一次,我买到波斯 于海亚姆诗中表现了无神论思想,诗人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年) 致统治者和宗教界的仇恨。他死后不的《鲁拜集》英文译本,如获至宝。 就有人攻击其诗是“伤人的毒蛇”。“鲁拜”是阿拉伯语,意思是四行诗。 我热衷于阅读《鲁拜集》的时候郭沫若早在1928年就翻译出版了这一诗 …  相似文献   

19.
(我阝)陵君王子申究竟是谁?目前已经有三种说法:李学勤认为他可能是楚幽王之子,或其弟;何琳仪认为王子申就是春申君黄歇;何浩认为他很可能就是楚王负刍。本文提出与以上各家说法都不同的观点,即(我阝)陵君王子申应该是即位仅两月的楚哀王熊犹。  相似文献   

20.
一直很喜欢看乌兰牧骑的演出。在第三届鄂尔多斯国际文化节期间,适逢传统佳节中秋之夜,有幸在鄂尔多斯恰特观看了鄂托克旗乌兰牧骑演出的一台民族歌舞节目。整台晚会冠名为《神韵鄂托克》,我理解是取了放歌鄂托克大地之意。节目由舞蹈、演唱、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