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应与转化原理,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也是教学辩证法的根本原理。适应与转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在此我们只谈其狭义的含义及其教学指导意义。所谓适应是指“教”必须与“学”相互适应,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手段、环境等要素要相互适应。所谓转化是指教师要把知识、能力、思想等转化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洁 《教学与管理》2009,(10):154-155
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总和,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环境适应取向、人际适应取向和个体发展取向。其中,环境适应取向是指个体在处理事务和应对环境变化时的表现,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处理事情的过程行为上;人际适应取向是指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群体之问各种关系把握和处理的特征表现,主要特征集中在人际关系上;个体发展取向主要是指在社会适应过程中个体本身的调整和适应性改变的特征表现,主要特征表现在个体的适应性变化和提高发展方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联系且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3.
适应是指个体改变其角色、规则以减轻情境中压力的能力。适应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适应,前者是指当作为有机体的人遭受心理挫折时,主体利用自我防御机制来减轻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的内在过程,更多表现为无意识的适应过程,作为主体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改变环境;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经济、科技等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使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经济、科技等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素养指的是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使能力智能结构不断完善,促进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语文能力,从狭义上说,即语言文法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从广义上说,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语文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语文能力,从狭义上说,即语言文法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从广义上说,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
梁宝仪 《教育导刊》2004,(11):32-34
心理适应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心理适应的能力。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态度、情感、性格特征、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心理适应可分为不随意适应和随意适应。前是指上述诸方面在周围环境孺染或影响下,不需作出特别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而后则要求个体以意志和理智来促使自己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正>一、提出问题:“适应”一般是指个体与环境而言,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指个体为了自己与所处的环境之间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关系,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者个体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的要求,第二,指一个人与所处的环境间所达到的和谐状态.心理学家认为,适应良好是指在心理上充满幸福感,在日常行为中能圆满而出色地解决社会问题,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各种探索活动,反之亦然.当大一新生经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登上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的时候,不少人陡然发现,由于一系列的变化,产生了种种不适应,出现了种种心理矛盾,面对新的挑战与机遇.大一新生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具体说来,他们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心理适应能力,顾名思义是指心理适应的能力。在心理学中,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态度、情感、性格特征、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心理适应可分为不随意适应和随意适应。前者是指上述诸方面在周围环境孺染或影响下,不需作出特别的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地适应环境,而后者则要求个体以意志和理智来促使自己适应环境。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之一。一、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浅析由于现有教育条件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适应教育是指大学生适应高等教育特点及其规律的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大学,是解决大学生适应问题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目标管理中的适应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目标管理中的"适应"主要指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以适应社会发展为目标,以适应学校校情为行动起点,以适应个体的需要为动力之源。高校目标管理中的"超越"主要指在管理活动中提出的目标适当超前社会发展,适度突破学校现实条件,适度超越个人发展现状。适应与超越在高校目标管理中是互为递进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语文能力,从狭义上说,即语言文法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从广义上说,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实践、适应创新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及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5.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教师是指从事教师职业1年-3年的教师。新教师角色适应是指新教师在角色学习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并且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实践角色。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新教师角色适应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步入青春期这段"崎岖、狭窄而又坎坷"的人生峡谷时,都会遇到大量的关系适应问题。心理卫生和精神病所说的适应,主要指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习语文,应获得一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语文知识指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语文知识,还包括与生活、经济、科技等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指的是适应学习、适应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成因分析 心理障碍是指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功能失调,主要反映为一个人在发展和适应上的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神经病类症状、人格障碍及其他心理困扰。神经症是指一组有大脑功能轻度障碍的疾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是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