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方官话方言词"玍古"不是来源于满语,而是来源于"各"。在方言的共时词汇系统中,"玍古"和"葛""嘎"音近义通,是一组来源于"各"的同源词。"玍古"和"葛""嘎"的本字都是"各"。  相似文献   

2.
李杭育"葛川江"系列中的葛川江人以他们的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具体演绎了庄禅"自然至上,生命至美"的人生观。未明显受到现代化影响的葛川江人率性而为,在至情至性的生活中显现出了庄禅文化的精神内涵;而已进入现代生活的葛川江人则在固执坚守、豁达享受、流浪出走三种不同的生活形态中体现出了庄禅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3.
史诗"梅葛"是记叙开天辟地、自然万物、人类起源、生产生活和风俗礼仪的"活形态史诗",洪水神话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梅葛"流传区民间信仰与洪水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二者杂糅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1980年年代,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小说,刻画了"最后一个"人物形象系列。这些人物形象表现了某种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在历史变革时期的遭遇,表现了"最后一个"无可奈何地告别历史的命运。这些"最后一个"的悲剧命运,呈现了历史进程无比巨大的威力,也展示了历史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对岑参在北庭期间创作的"西征诗"所涉及史实,诸家论述多有分歧。根据现有史料,西征的对象应是葛逻禄东支。西征顺利解决了由漠北进入北庭的葛逻禄东支的问题,使葛逻禄汗国、回鹘汗国及唐朝在西域的利益得到协调,对盛唐以后北庭地区的安定,回鹘与唐关系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在研究资产阶级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新道路时提出的革命理论,其中对市民社会的重新阐释"、阵地战"的合理运用和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等,构成了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党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稳固仍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和葛兰西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市民社会理论贯穿葛兰西国家观研究始终,故称其国家观为"市民社会"国家观。葛兰西"市民社会"国家观是对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区别在于国家的概念、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权力、国家的消亡等方面。葛兰西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探讨国家问题,为全面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国家理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有益参考,但受其理论缺陷的限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8.
《〈梅葛〉的文化学解读》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彝族优秀文化"梅葛"已由口耳相传到书面整理出版,到对"梅葛"理论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梅葛",传承"梅葛"优秀文化遗产,打造"梅葛"彝族文化名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把阅读带回家乡"是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葛慧芳老师和东方娃娃杂志社共同发起的公益阅读活动,旨在让绘本这一有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读物惠及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东方娃娃杂志社提供活动所需绘本等书籍,葛老师组织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学生利用暑期支教时间,带领家乡儿童展开共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美术高考生基础训练"作为选题,对高考阶段美术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基本功及科学的绘画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论述,笔者尤其强调了"素描"和"速写"对美术高考生的重要性。最后笔者论述了加强美术考生"自信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与汉朝统治者息息相关.在汉代尊儒思想逐渐壮大的影响下,汉代《尚书》学的发展亦开始承继起周秦的发展传统,以《书》为教、引《书》为用的特征愈发明显.前汉诸帝引《书》用《书》,将《书》学思想融入其治政实践中,足见《尚书》在统治阶级心中的重要地位;而诸帝为《书》学发展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更是促进了前汉《尚书》学的迅速发展.条列前汉帝王与《尚书》之文献,可探帝王对前汉《尚书》学发展的影响及前汉《尚书》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商代是华夏民族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商灭夏建立商朝以后,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完全继承了夏朝的成果,在民族特征上也是相同的。商朝有许多方国,与商族和商朝有着复杂的关系。商朝和方国之间在保持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同时,经常发生战争。考古文化表明,各方国及商的周边各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原商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商族在同化夏族的同时,大量吸收夏族文化因素。但是终殷一代,仍有一部分夏族保持一定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3.
商伯(阏伯)本为中国上古神话帝俊的儿子,因发祥于商,所以称为商伯.商伯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商伯也变成了历史人物,但商伯盗火神话与传说却流传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伯神话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火神话的空白,同时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反证作用,并且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4.
岳红琴 《天中学刊》2005,20(3):103-106
商代的"方"有多种涵义,除表示方位、该方向之土地或土地神、祭祀方法等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涵义,就是表示方国的泛称。有商一代,方国林立,但其社会性质却不能一概而论。商代方国在地理分布上主要位于商王朝势力范围的边缘或之外。当他们臣服于商时,即被纳入商之势力范围之内,反之,则不属于商之势力范围,这就造成了商王朝疆域的复杂与多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些学者屡屡提及所谓商代外婚与内婚并行的说法。我们认为,所谓商代女性不著姓的说法,并非确凿无疑;说商的后裔宋国有内婚的现象发生,就断言其为商的遗制,未免片面;从甲骨文的个别资料论证商代内婚制的做法,也很难成立。从甲骨卜辞中看到了商代外"取"和"氐"女的证据;考古资料中除了前引资料中所言男女合葬墓中女子手脚被捆绑的"取"来证据外,还有证据表明男女的族属差异。因此,从婚姻角度来说,商代已盛行男娶女嫁,也就是说当时流行的是外婚制,而非内婚制。  相似文献   

16.
哥萨克是俄国的特殊群体,其特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与宗教根源。长期的征战厮杀环境造就了哥萨克社会高度的凝聚力、强烈的荣誉感和冒险精神,也培养了哥萨克对马的特殊感情和非凡的驾驭能力,促成了哥萨克在宗教信仰上的偏执,对哥萨克喜欢冒险、尚武好斗、热爱自由平等、爱慕虚荣、自恃优越等特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亳社是殷商人举行社祀的地方。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政权虽然灭亡了,但亳社还继续存在着。周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亳社进行了"上屋下柴"的破坏。这样,亳社就成了亡国之社。亳社在周代社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一方面承载着殷商族群的原始宗教信仰与情感,一方面又是周人实行族群压迫的重要媒介。因此,亳社既非无足轻重到"根本不存在",也不会重要到与周社享有同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朱子语类辑略》中,方位词“上”的用法种类很多。X为名词时,“上”前面的名词有三类,分别是:具体事物名词、人体器官名词和抽象名词;X为介词时,“上”前面的介词有“在、就、于、向、从”五种。根据语句中的相应情况,对“上”字的虚化过程和隐喻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洞真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道教文献,《洞真太上道君元丹上经》为其节略传本,两部经书在内容上多有重合之处,为考察异文现象研究提供了基础。以两部文献为语料,从训诂学的角度讨论了异体字、古今字、假借字三种类型的异文,为语言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上""下"二词作为方位词时,其引申意义体现出了"上尊下卑"和"上好下坏"的文化意义;作为趋向动词时,呈现出了明显的褒贬色彩的不同;作为动词时的一些义项也体现出了褒贬色彩的不同。对这些文化因素的研究与教学,既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显示了文化教学对词汇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