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她是本民族在文明发展中积淀起来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积极引发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向上奋进,建设美好国家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始终表现出巨大的力量,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是中国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对奥运精神,中国民族精神的分析,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奥运精神与我国民族精神相互融合,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复兴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里,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同时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这些古籍,对促进中华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征,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伟大历史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享誉国内外、震惊世界,它所造就和孕育出的长征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又是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力量。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从长征精神中吸取营养,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做合格党员,争当时代先锋。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世界人民历史演变和精神生活的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在历史的发展以及同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对高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的不足之处进行加强学习,完善现有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其思想内涵。构建民族精神要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民族精神构建的关键是解决文化认同问题;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与法治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报国之志,是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6,(23)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高等院校历史教育依旧是每一名高校历史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站在高校历史教学的高度来对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进行推广,而现阶段的教育将民族精神归纳为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政治层面上的,它包括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另一方面则是精神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儒家之道,具有华夏特色的伦理精神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所开展的高校历史教育过程,便需要教师加强对教材的认知、对课堂实践的设计以及历史专业教师本身对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的感知和认知进行融合教育。下面就结合实践教学来谈一谈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的历史专业教育从业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熔铸力和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根基。青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者,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成长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同时,青年又总是以其特有的敏感和创造力推动文化的发展。一个民族只有把青年塑造成自己的文化代表,才能实现对文化传统的续接,才能实现民族精神的再造。用优秀民族文化凝聚青年,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赢得青年与未来的历史性重大课题。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并指出中原文化即是培植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流,肯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源地就是河南。进而揭示出中华民族精神与河南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尤其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思潮汹涌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全面调动民族创新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加强我国意识形态文化阵地,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体系,增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安全的根本方式,是保障政治安全的有效途径,是我国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2.
张林冰 《科教文汇》2009,(1):189-190
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影响至深,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着陶铸一般的作用和关系,本文仅就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讨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儒家思想元素,以此敞窥斑见豹的推理。  相似文献   

13.
盛世多收藏,收藏兴文化。通过收藏和鉴定鉴赏,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它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平台,是让人民群众从今天走向历史、从历史走向现实的通道,它是我们享受生命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体验古代历史文化,探索千百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的《江雪》被千古传唱。这首诗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神和审美趣味。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歌时,通过解读文人怀才不遇时寄情寓意的方式和内涵去领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而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长征精神,以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建设社会主义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郭扬  王玉莲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48-14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产生影响。介绍了企业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现状、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用SWOT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与沂蒙崮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沂蒙崮文化根植于沂蒙山区;崮文化是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历史文化名人精神文化之缩影;对崮文化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多读点历史。学习和纪念抗战这段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铭记昨天,更重要的在于珍惜今天,期盼明天;不仅在提振民心,更重要的在于"资政育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地处贵州东北部的铜仁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十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探索其开发策略,为繁荣地方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土壤,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德。本文从历时性、共时性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榜样文化的本源和基础。建设当代榜样文化,要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培育、选树、传播与之相关的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