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语文是高职教学的一门必修课课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做到既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也注重语文的人文性。结合教学实践,以及高职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努力提升高职生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是通过视听、言说、读写等途经提高高职生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相配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材与网络相链接等策略来提高高职生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处境尴尬:定位不明;教材建设混乱;教学不受重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注意:明确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重视教材编选;坚持工具性、人文性和美育性的和谐统一;坚持以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主的素质教学观。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传播人文精神;处理好课堂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坚持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社会需求视界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社会需求为终极目标,从大学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的教学权重、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重构、教学方法的更新等角度再论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目的在于跳出学校教学的圈圈,从学以致用的层面思考人才培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英语课程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读是理论,写是实践,读与写的结合便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主要是以读写结合的理念设计的阅读与写作板块,因而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广泛应用到课堂中。但是学生在写作中依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内容空洞、语言单一、表达不得体、结构混乱等。因此,针对读写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低效性,教师要采取提升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牟平实验小学近年来坚持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现已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读写结合”的研究和实验百花齐放。从读与写的关系处理方面来看,研究和实验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读为中心的读写结合,二是以写为中心的读写结合,三是读与写并行的读写结合。目前普遍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一篇一篇文章组合成一组一组的编选型的教材,可以说是以阅读教学为中心来进行语文教育的,作文教学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第一种类型的读写结合的课题研究和实验,一般是凭借通用的语文教材进行。以写为中心的读写结合,一般是按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以主题式课程专题教学模式为突破口,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该方式的教学改革旨在将审美性和工具性相结合,将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相融合,将大学语文中经典范文经过整合凝练成不同教学专题进行教学,通过创设开放和多元的教学模式,培养高校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本文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要求,就大学语文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阐述了一些基本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作为母语的高等教育充满了发展的契机,又面临诸多窘境。大学语文应转变以教育方为主的教学改革思路,而应以受教育方的需求出发,淡化大学语文工具性特点,强化语文能力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进一步明晰大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9.
谈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发展的大格局和大学语文目前的教学困境都呼唤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化"."大语文化"已经成为今天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兴热点话题,文章提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的大目标、丰富性与多样化结合的大内容、开放性与立体性并举的大课堂"的大学语文的"大语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王汉奇 《广西教育》2022,(21):112-114
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开展大学语文教学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教材内容选编不够合理、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论述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注重大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强化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审美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旭 《教育教学论坛》2014,(45):234-236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能力培养的问题,具体分析列举了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设计、教师和学生各自的分工、实施环节的具体问题、课时、目标和作用,展示了实现关注实际生活、注重实用表达、强调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素质这一教学目的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重工具,缺人文"是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把握好大学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防止掉进实用主义的漩涡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专业方向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等,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职教领域,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不被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职《大学语文》教材中《红楼梦》一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以此为例,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材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工具,因此编选谨严而富有特色的教材,不仅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更能提升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调查研究现今大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师范大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影响力和市场占有量均大的五部教材为代表,对如何深化大学语文教材改革,推动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进行动态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至今,我国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有关教学用书达2000余种。基于对发行总量超过1万册的其中18种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见《大学语文》教材较好地担当了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现代性四大功能中,《大学语文》教材呈现的现代性相对欠缺,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落实依然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开展专题化教学是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大学语文教学普遍面临的课程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教材种类繁多而教学研究相对不足、新媒体时代对实体课堂带来挑战等问题。开展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一要从立足经典、多学科融合、融入地域文化等维度凝练教学专题,科学地建构课程内容;二要始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密围绕课程专题深入拓展大学语文的“课堂和书房”,真正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尴尬处境加剧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课程性质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行性。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要加强大学语文的顶层设计,健全教学改革政策体系;明晰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高校层面,要调整高校课程设置,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大学语文师资力量建设,夯实逆势突围的基础;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助推实现课堂革命。在教师层面,要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立足大学语文的课程特征,将情感渲染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67):37-39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教改背景下,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是当前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阅读素材与写作内容,因此以教材为载体,探究读写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当前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结合部编版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提出了在初中教材中寻找读写结合契和的一些思路,以期能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语文的价值现定位可以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大学语文既具有工具价值又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工具价值,大学语文在全面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阶段,以学生为本是大学语文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深化教学改革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张然 《现代教育》2012,(9):15-16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是一门具有争议性质的课程。众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着开与不开的尴尬境遇,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则多有“到底该如何教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困扰。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材”、“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三个方面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