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球上的王家庄》,以儿童的视角叙述"文革"的故事,虽然淡化了历史背景,滤去了人性的疯狂与斗争的残酷,但个体的命运仍打上时代的烙印,有着淡淡的隐痛。父子两代追求科学,认识世界,却成了王家庄人眼中的"异己","神经病"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与挥之不去的创伤记忆。本文重在揭示轻逸戏谑背后的心灵创伤,个体命运背后的时代投影。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祥林嫂、柳妈、华老栓、阿Q等都是鲁迅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们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画廊中的经典人物,以其独特的人生与卑微的命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代特有的典型形象。而正是这些形象,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那个时代,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缩影;看到被侮辱、被扭曲的无数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3.
世上有很多让我们敬仰的英雄,不管是盛世俊才还是乱世豪杰,但英雄往往就是牺牲!看了《英雄》,我唯一的想法,就是感到作为英雄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英雄》中浓墨重彩、精工细作凸显出来的人物,个个都是英雄,无名是,长空、残剑、飞雪也是,当然秦王也是。但是他们却都不能享受个人可以享有的世俗的幸福生活,他们都成为了时代和理想的牺牲。无名、残剑、飞雪,这些刺客们的命运都是悲剧的命运。他们本来完全可以是另外的命运,如果没有战争。像飞雪,作为大将军的女儿,完全可以过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足够丰富自由,爱…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与张爱玲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他们虽同处相同的创作时代,同具相似的文学命运,同样都以人性作为自己文化视角的切入点,但他们笔下的人性迥异,他们的作品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正确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他们才能健康地成长。先说正确认识学生。任何时候,学生都有好坏之分,学生个体也有极大差异,教师应坚信他们个体思想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6.
汪文宣与曾树生的婚姻悲剧,从深层意义上讲,源于人性生存哲学的悖论。其实,文本演绎的只是人类文明社会家庭悲剧的一个缩影,故事说明了人生亘古不变的一个哲学命题:卑微的人性只能在命运与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生命个体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却被命运戏弄,最终为时代的洪流所吞没。男男女女在人生的这一遭中,阐释着婚姻的共性因素:爱(包括情爱与性爱)、文化、生活、命运。男女源于爱才有了肉体的接触,灵魂的结合,从而共栖一方,创造了人类的婚姻文化,也丰富了婚姻的生命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谢泳 《语文新圃》2009,(7):38-39
分析近百年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要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时代先作一个基本评价,然后再观察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里我想先从三个北大校长说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典型性代表性电影中教师银幕形象的梳理和比较,发现银幕中的教师形象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的思想传播者、"文革"至改革开放前夕的命运抗争者、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教育事业奉献者和21世纪以来多方利益协调者等四种典型形象的流变。教师形象的银幕流变究其实质是特定时代社会发展与教师需求、教师群体特质及个体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形象在银幕上留下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多种形象,他们的形象与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相连,与各种利益交织,展望未来,教师形象应更加突出育人的使命,更加突出学生灵魂塑造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将作为生命个体的“小我”与代表社会、民族、国家的“大家”生发积极联系的过程,基于“小我”的独特性与“大家”的复杂性,需在历史空间、时代空间、国际空间的三维空间中逐级实现“小我”的历史化、时代化与国际化。通过巧抓时机、常态实施、协同驱动,在三维空间建立命运共同体相交点,巩固命运共同体联结面,发展命运共同体推进线,培养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些孩子,命运和身躯的残缺,使得他们被称为“折翼的天使”;有这样一些教师,手势和心灵是她们传授知识的通行语言;有这样一类学校,他们把生命和爱作为唯一的校训,令人动容。对于这些真实的生命个体,他们需要的其实只是简单的尊重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中国文坛的小说创作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新历史小说较之于传统的历史小说究竟有哪些创造性的变异:其历史观的变更、社会个体历史命运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变化以及叙事视角的更迭。  相似文献   

12.
女俘叙述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女俘命运及心灵体验的关注,对她们人性的深刻剖析,反映了欧里庇得斯独特的女性价值观,艺术地展现了古希腊时代被遮蔽的女性崇高精神,为后世正确地认识女性、解读女性提供了神话原型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3.
女俘叙述是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女俘命运及心灵体验的关注,对她们人性的深刻剖析,反映了欧里庇得斯独特的女性价值观,艺术地展现了古希腊时代被遮蔽的女性崇高精神,为后世正确地认识女性、解读女性提供了神话原型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一系列人物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的是历史文化与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白嘉轩、鹿子霖是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们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了他们所代表的文化层面。田小娥和鹿冷氏是书中最值得人们同情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文化环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朱先生则是一个象征 ,一个历史的象征 ,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黑娃与白孝文的命运多舛在书中最具代表性 ,但其个体的命运在历史前进的潮流中却又显得微不足道。整部作品突破了政治、阶级斗争的局限 ,深刻把握和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农民心理深层的积淀 ,展示了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表层来看,李洱的小说《花腔》模仿了历史话语的叙事方式,但其真正意图恰恰在于颠覆历史话语;作者通过惟妙惟肖地编造一个政治寓言,用个人的方式对个人与历史、知识分子与革命力量、人性与理性等重大命题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独特的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命运。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就是要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慎重态度,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客观公正地考察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人物研究,要坚持从客观事实出发,充分地占有史料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联系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来看待历史人物,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范畴中去考察;要运用整体性思维,从整体角度贯通地对历史人物予以考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的话本小说,也是现存宋元讲史话本中较为完整的一部作品。文章紧密结合作品所处的宗教历史背景,从作品中多处体现的佛道思想及所蕴含的天命观这一方向切入,以实例为印证,试对整部作品进行剖析,来发掘其文学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择张爱玲笔下几类有代表性的男性人物形象,将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时空下进行分析,探讨他们的共性特征,分析他们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揭示作者塑造男性形象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意义。而在对男权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更多地是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一般只是女主人公的配角,但通过在那特定的环境下塑造出几类典型化的形象,有力的批判了腐朽、没落的黑暗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风物、哲思相融合的叙述中,追寻历史现象、描绘文人形状、剖析文明兴衰、追究文化命运,以激愤的底气、悲壮的情韵把沉重的历史沧桑感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怀,对人生和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浓郁的人文批判精神和立足于精神层面的对自我与精神的超越。《文化苦旅》中"苦"之意蕴有三:一是在山水风物中寻觅文化之"苦";二是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底蕴中挖掘文化之"苦";三是在历史的沉思中提炼文化之"苦"。  相似文献   

20.
从汉大赋和"大跃进"新民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执政者的倡导所产生的导向性作用切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互动性影响的某些规律。即,当全社会对文学变革的要求和期待与执政者的倡导达到高度一致的时候,就呈现出社会政治对文学特殊形态的促进作用。但文学不是社会政治传声筒的本质规律,又决定了这种特殊文学形态或在变革中创新形态,或退出历史舞台的必然命运。从"大跃进"新民歌的深刻历史渊源,折射出汉赋文化的当代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