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内王尔德喜剧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15年我国就开始了对王尔德喜剧的翻译,迄今为止,王尔德的所有喜剧皆有一个或几个中译本。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则始于上世纪20年代。80年代至今,是王尔德喜剧研究的繁荣期。此期王尔德喜剧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对王尔德喜剧作品进行具体、客观地分析,以此探讨王尔德喜剧的艺术特征与思想内涵;第二,从唯美主义角度研究王尔德的喜剧;第三,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与国内王尔德唯美主义研究相比较,对王尔德喜剧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王尔德喜剧的诸多问题仍是众说纷纭,因此,王尔德喜剧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以诙谐的悖论著称于世,而“撒谎的艺术”无疑是其悖论中的翘楚。王尔德不仅是“撒谎的艺术”的实践者,而且是它的理论阐发者。“撒谎的艺术”是虚构与创新的艺术,与唯美主义密不可分,它不仅颠覆了19世纪泛滥于英国的道德规范,也挑战了英国一统天下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是艺术"是其理论口号和创作实践的目标,但其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一直受到学界争议,通过对王尔德在创作中对现实性及虚构性的双重实践和对艺术审美价值及道德价值的双重追求的浅析,力图展现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也是唯美主义的实践者。他的童话塑造了唯美的艺术形象,讲述着爱、美与艺术的故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进行着一定的道德阐释。笔者从分析王尔德童话的创作背景与唯美主义观点开始,通过三个侧重点,挖掘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在其童话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揭示唯美主义与现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醉心于追求艺术形式美,并体现在其服饰、装饰、语言上。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接受受到过王尔德的影响,却又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王敏 《考试周刊》2007,(49):150-151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王尔德通过其作品在美学领域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精髓。本文从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入手来探究其折射出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艺术观。  相似文献   

8.
王尔德在每一部喜剧中都注重悬念的设置,他基本上沿用了“告诉观众,瞒住剧中人”的方法,充分利用人物的“前史”等秘密制造悬念,但在不同的剧作中又略有变通.悬念的精心设置,是王尔德喜剧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了王尔德对传统戏剧艺术的模仿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醉心于追求艺术形式美,并体现在其服饰、装饰、语言上。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接受受到过王尔德的影响,却又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3):19-20
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因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推崇形式就是一切。文章以唯美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主题、意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信奉“艺术至上”的纯艺术理论,主张艺术高于自然与生活,是非功利、超道德且纯“形式”的。现实生活在他看来是虚伪丑陋、平淡乏味的。因而,他提倡生活艺术化,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之外创造一个独立纯美的艺术世界,同时与当时盛行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相对立,希望用心中富于个性与爱的艺术之美来同现实的丑恶相抗衡。  相似文献   

12.
胡宏宏  潘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61-62,180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艺术优于生活,要用艺术改造生活,用唯美的艺术来创造唯美的生活,但是在他作品的结尾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悲观绝望的心理表现出来。从分析一些王尔德著名的小说、戏剧和童话入手,探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绝望心理以及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宫昀 《考试周刊》2008,(11):27-28
本文分析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三个男主人公所反映的不同人性面及王尔德对复杂人性的唯美化处理.通过分析小说中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的冲突阐述了王尔德的"生活模仿艺术"、艺术的纯洁和独立等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想象"和"艺术虚构"在王尔德的诗歌里,因诗人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和追求纯美的人生观,演变为"梦幻性";这既是王尔德诗歌艺术的思维方式,又是他诗歌艺术的审美特性。艺术表现上色彩感的异常鲜明而又突出,以及意象的飘忽灵动、幽眇神奇,都被"梦幻性"这一根本审美特性所统摄。  相似文献   

15.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东方化的崇拜,在其生活实践,学创作及艺思想诸方面,都受到了东方化的深刻影响,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东方化对王尔德的影响;一、生活空间与艺术空间的东方色彩;二、学创作瑕艺观中东方哲学观念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因为其艺术非道德论的主张与生活实践中"不道德的行为",王尔德常被误解为主张艺术与人生分离的纯艺术家和"败德者"。事实上,王尔德所主张和实践的是一种美学化的伦理,由浅层的生活审美化、礼仪规范取代道德情感和深层的空无主体观与个体设计和创造生活构成。浅表审美化中存在一些深为诟病的问题:只关注外表的美丽而忽视心灵的滋养;对艺术的崇拜沦为商品拜物教;非人性的审美化目光将他人物化为客体。但深层审美化中蕴含着许多积极因素值得肯定:互为主体性观念促进对他人的个性、差异与自由的尊重;审美关注的特征意识、偏好意识、警觉性和关注导向对异质性的公正对待。  相似文献   

17.
《谎言的腐朽》是王尔德著名评论性对话文中的一篇,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王尔德的美学思想,例如艺术即说谎,生活模仿艺术等美学理论。本文在梳理美学的哲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王尔德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定义,即为艺术而艺术,美是纯粹的,不掺杂政治、功利、道德和伦理等成分。  相似文献   

18.
王尔德一生追求唯美主义,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集中体现了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唯美主义追求感官的享受,反对功利主义,关心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善于运用象征手法,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是永恒的、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小说中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和景物的描写深度诠释了王尔德唯美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尔德作品中贵族公子的语言充满了警句式的悖论.以往评论家认为王尔德所塑造的贵族公子形象是其唯美主义思想的代言人,但对其作品中人物警句式的悖论这个显著的文体特征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王尔德笔下的贵族公子及其警句式的悖论可以被看作是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美国当代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五位一体论"对他的这一修辞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王尔德及其笔下的人物试图通过这种艺术方式来建构超越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贵族式优越感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